杜甫的廉政思想
陕西省国库支付局综合处 杨政庚
诗圣杜甫一生诗赋无数、志存高远,却始终难施抱负、穷困潦倒,即便如此,他也不愿与贪官污吏们同流合污,穷其一生为国分忧、为民请命。“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与谁同?”杜甫这首咏竹的诗是他一生高洁淡泊的写照,也是诗圣高风亮节的写实。回顾杜甫颠沛流离、穷困窘迫的一生,才能对其作品中闪现的廉政思想有深刻的理解。
一、以诗讽奢
唐朝天宝五年(公元七四六年),三十五岁的杜甫结束了十几年的远游,来到长安寻求仕途发展,以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当时唐玄宗昏庸迷信、任用奸佞、穷奢极欲,整个官场又腐败无能、排挤贤能,杜甫困居长安十年,苦苦挣扎、报国无门,又常常目睹百姓衣衫褴褛、饿死街头,于是拿起自己的“武器”——诗赋来对富贵骄奢淫逸、贫贱生计窘迫的社会现实加以深刻揭露,并对搜剥百姓,不行廉政的贪官污吏给予无情的讽刺和批判,创作出了大量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芒的诗篇。
杜甫在《丽人行》中极尽华丽之词描写杨国忠兄妹节日出行的场景:“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贵夫人们身着华贵、穿金戴银,到曲江池游春。进餐的时候,紫驼峰肉用镶翠的铜锅烹饪,水晶盘里的清蒸鱼仿佛还在行游,可惜她们顿顿饱餐,面对满桌的美食都不愿意拿起犀牛角的筷子,浪费了精细刀功切出各种菜肴,这时仍有太监骑着飞马传送着御厨精心制作的“八珍”美味。诗中无一讽刺语,字里行间却处处讽刺杨氏姐妹的穷奢极欲、气焰嚣张。“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后来丞相杨国忠跨马赶到,无须通报,当门下马就钻进锦帐与三位国夫人欢会了,游人千万别靠近,当心权势熏天的当红丞相发怒!诗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却声声慨叹丞相之显赫,意气骄恣,势焰熏天,用含蓄手法揭露外戚们的奢靡和丑行。
在走廊上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像个还未睡醒的小姑娘,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三五朵开在一起竞相争艳,有的探出个小脑袋,仿佛害羞地和我微笑。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这些菊花如同娇小的小姑娘,亭亭玉立于湛蓝的天空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时刻,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宛如进入仙境。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描写了朝廷君臣只知寻欢作乐,看着美女起舞、穿着貂皮裘衣、吃着驼蹄鲜果,却不知道近在咫尺的墙外就有冻死饿死的民众。刺眼的对比,讽刺了朝廷的花天酒地、昏庸无道,也表达了自己无比沉痛惆怅的心情。他还写道:“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指出统治者的锦衣美宅都是建立在对平民百姓的压迫、剥削基础之上的,道出了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朝廷推行俭廉的急切心情。
杜甫晚年还在《往在》中向唐皇进谏:“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中兴似国初,继体如太宗。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希望无所事事的官僚都各履其职,农民都回到土地上耕种,皇帝和大臣们都能节俭克制、能够知足,朝野上下欢呼同心;盼望大唐中兴,像刚唐朝建立之初那样强盛,像唐太宗那样的体制治理国家;皇帝态度端正听言纳谏,朝野上下弥漫着一片祥和之气。诗文表现了杜甫一生对皇帝勤俭纳谏和天下太平的热切期盼之心,也是他理想中完美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的倾诉,而实现这一理想的前提就是皇帝和大臣们都能够知足克制、能够节俭廉洁。
二、以诗谏俭
第二年,杜甫又在《提封》中反思:“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时征俊乂人,草窃犬羊侵。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进谏皇上大唐一统天下,万国归心;如悬车束马一样在边境驻守重兵,哪里比得上皇帝勤俭治国、德临天下?大力征召才德出众的人进入朝廷,就不怕异族入侵。像远离火一样像远离兵戈,让百姓和外番感恩皇天浩德,才能达到天下太平。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强调提倡俭德远比重兵防守有作用,任用贤能、戒除兵戎才能让四海臣服,这在重武轻文的唐中后期甚至在整个封建历史上,都是是思想上的一大进步,值得后世思考和借鉴。
在《有感五首》中他感喟:“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诗人首先描述洛阳城的地理优势:洛阳水陆交通便利,又位于于全国中心,天下各地进贡的赋税,到达洛阳的距离也基本均等。然后转述近日传言:洛阳的国库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翘首盼望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但是这春天是不是更大的灾难呢。其实诗人的最终目的是要进谏朝廷:不要只着眼于洛阳城池防线有多坚固险要,关键是要不断革新政治,让民众安居乐业;要做到这些不过就是皇上推行勤俭品德,减轻人民负担;要知道,所谓的“盗贼”,本来就是皇上的臣民啊。在诗中,杜甫忧心忡忡地告诫若再不减少靡费,减轻人民负担,会有更多臣民被逼成为盗贼,语重心长地进谏提倡俭德的重要意义和推行廉政的紧迫性。
1.2.4 数据收集 术前详细记录供、受体性别、年龄,受体病程,受体新生血管情况,植片保存时间,受体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植片、植床直径,受体风险及受体过敏史,术后排斥出现时间等数据。数据收集均由2人交叉完成,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杜甫和家人几经逃亡,想投奔肃宗,结果中途被叛军俘虏,被押到沦陷的长安和洛阳,目睹胡兵践踏下的长安惨象,反思国破家散的原因,渴望国家安定、国富民强的心情更加迫切,用诗篇提出了很多倡俭德、行廉政以治国安邦的想法和策略。
杜甫晚年的杰作《岁宴行》也在声声痛诉:“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讥讽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贵人天天吃饱喝足,都厌烦了酒肉,可怜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被剥削得一无所有,穷得织机上、茅屋里空空荡荡。诗人看到农户射杀飞雁,劝道楚人喜欢食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这样也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更何况听说现在到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诗文描写了官府的奢侈无能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以及两种阶级的严重分化和强烈对立,表现了杜甫深切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实行廉政、俭德的盼望。
安史之乱以后,国破家散、民不聊生,杜甫携家眷流落至成都西郊,暂时安定下来,生活依然窘迫困顿,一家人基本靠亲友接济,此时的杜甫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仍然心系国家和黎民。他的朋友们赴任离别,杜甫满腔热情为他们赠诗,一方面祝福朋友前途远大,另一方面劝说朋友要清廉为民、勤廉为国,借此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急切之心和廉政主张。
三、以诗劝廉
这道题值得反思:为什么在考场上不少考生不加思索地把B选项排除了?理由非常简单:“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只是大约为10%~20%)在学生的脑海中印象深刻。教师是否过于关注生物学中的一般结论,而恰恰忽视了生物学规律经常有例外。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最初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计算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或许就不会发生丢分。
诗人在《送陵州路使君赴任》中叮嘱友人:“战伐乾坤破,疮癀府库贫。众僚宜洁白,万役但平均。”安史之乱带来连年战争致使国家山河破碎、满地疮痍、民生凋敝、府库赤贫;所有官员在此危难之际应该廉洁勤俭,你们在安排各种劳役、军役等时一定要公正持平,不能畏豪强而凌平民。字里行间对友人劝廉劝均、为民为公、语重心长,希望朋友能够锐意进取,坚持清白的操守,平均徭役,为国为民,匡扶天下,表现了诗人“穷年忧黎元”未能为国为民分忧的焦急心情。
杜甫还在《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中告诫朋友:“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国乱之后,朝廷举步维艰,各地战火还未熄灭;各地民众哀嚎遍地、苦不堪言,安史之乱至今十年的兵役徭役已经使民众不堪重负;但是很多官僚却专心致力宰割剥夺百姓,不知剥削过度会引起大乱;你去赴任的录事参军是有操持纪纲、纠弹贪污的职能,一定要像琴弦一样刚直无私、尽职尽责、以救苍生;让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害怕,不敢再随意剥削鱼肉百姓;要想解救民众疾苦凋敝,应该先清除惩治这些害民之贼。表现了杜甫对贪官污吏的极大愤慨,以及对民众疾苦的深刻同情。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中杜甫更是劝说友人:“子干东诸侯,劝勉防纵恣。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请哀疮痍深,告诉皇华使。”嘱咐友人要劝说那些驻守边疆的诸侯们,不要恣意放纵、奢靡无度。封国应当以民为本,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你们怎么能够浪费宝贵的粮食。请求朝廷体谅一下满目疮痍的现状,把这些告诉皇帝的使臣。表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满怀期冀,希望他继续为民请愿、为民请命、为苍生百姓挂怀。杜甫在这些诗中情真意切、饱含热情,像告诫子弟一样对朋友给予厚望,劝说朋友执纪要刚直无私,清除贪官污吏,还官场清廉之气,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通过综合凝汽器-磁性过滤器、除氧器沉积物及蒸汽发生器泥渣量腐蚀产物的分析,认为该核电站现有状态下二回路腐蚀程度较轻,腐蚀状态控制良好。分析结果表明,核电站目前采用氨+联氨的AVT(R)参数控制范围及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效果良好,满足现状态下,该核电站的水质运行要求。
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为民请愿,以诗讽奢、以诗谏俭、以诗劝廉,其廉政思想已初步形成体系,这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杜甫以诗歌反映官场腐败现象、以诗歌建议朝廷实施廉政、以诗歌劝诫廉洁,在由盛转衰、积重难返的唐朝中后期已无力回天,但是对当代运用多种方式宣传贯彻廉政思想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的借鉴意义,反复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在当前各级各界不断强化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学习和借鉴诗圣杜甫乃至所有传统诗词中的廉政思想,深入挖掘其历史启示,对于我们运用历史的智慧不断推进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一冰
标签:廉政思想论文; 杜甫论文; 贪官污吏论文; 为民请命论文; 诗赋论文; 诗圣论文; 淡泊论文; 陕西省国库支付局综合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