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现象分析_中国崛起论文

金砖四国现象分析_中国崛起论文

“BRICs现象”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BRIC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高盛报告说起

林:去年10月美国高盛投资公司发表的一份题为《BRICs之梦:通往2050年之路》的研究报告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令人感兴趣的不仅在于该报告所揭示的“BRICs现象”,还在于中国被列入了BRICs之列。报告不但对巴俄印经济前景作了高调预测,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也很有意思,我们因而理所当然地关心该报告及其结论。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围绕该报告及由其引起的“BRICs现象”进行探讨。现在就从这份报告开始我们的讨论。

宿:高盛报告是近年来最具冲击性的一份世界大趋势研究报告。报告中的BRICs概念是用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英文国名的头一个字母拼写而成的复合新词,现在已成为国际经济界、金融界的流行用语。报告的主题思想是:巴、俄、印、中四国今后几十年,将无可置疑地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主角。

吴:在高盛报告中,巴西列BRICs之首。报告预测巴西经济总量将于2025年超过“G6”集团中排名第六的意大利,2036年超过“G6”排名第四的英国和第三的德国。到2050年,巴西将跃升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世界排名仅次于中、美、印、日。

季:高盛公司对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也作了高调预测,称俄经济在未来50年内,将以平均每年3.9%的速度增长,其总量到2018年将超过意大利,2024年超过法国,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过德国。到2028年,俄经济总量将跃居世界第六位。

方:报告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测调门更高,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07年超过德国,2015年超过日本,2041年超过美国。届时中国GDP总量将达28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27.9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2050年更高达44万亿美元,大大高于美国的35万亿美元。报告还预测,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能达到今天韩国的水平;2050年则为3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今天发达国家的水平。

刀:值得关注的是,该份报告对印度经济前景的预测甚至比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测还要乐观。报告认为印度未来30-50年将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其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超过意、法,2025年超过英、德,2032年超过日本。届时印将成为仅次于美、中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50年,印经济总量将达到27万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0年的468美元提高到17366美元。

林:大家分别谈了高盛公司对巴、俄、印、中等四个新兴发展中大国经济远景的预测值,这当然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发展图景。问题在于,高盛公司这种乐观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预测值能成为现实吗?

吴:严格说来,BRICs这个缩略语虽然可以算作高盛公司的“首创”,但对BRICs国家经济前景的大视角预测却不能算其“独创”。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就曾预测,巴西、印度、印尼、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快速发展将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到2020年这些国家经济总量将是欧盟的1.5倍。但随后到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对这种预测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

季:实际上,首次推出巴、俄、印、中这一群体概念的是俄罗斯学者。2001年6月,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与欧洲发展问题协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主题是“全球化挑战与半边缘化大国问题(中、印、俄、巴)”。尽管会议未明确提出四国整体概念,也未对四国未来发展趋势作预测,但会议组织者把这四个国家放在一起作为讨论对象绝非偶然。虽然高盛报告关于BRICs的提法不一定直接源于俄科学院的这次研讨会,但无疑与学术界和理论界有关新兴发展中大国发展前景讨论的总背景有关联。

宿:从经济学观点看,高盛报告不能说是空穴来风。高盛公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国际信誉和知名度一向很高,深得西方大企业青睐。此次在分析BRICs国家经济前景时,高盛报告选择了三组重要指标,包括人口变动、资本积累模式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别进行长线预测,并用以推算各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总体经济规模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等指标。我认为高盛公司的研究方法有合理性,报告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季:高盛公司拥有一个水平很高的经济学家小组,长期对国际经济进行跟踪分析和预测,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他们的研究报告在学界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该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大多数经济学家猛劲鼓吹美国新经济时,罗奇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出现危机,必然会走下坡路,陷人衰退。罗奇甚至大胆预测:由于美国经济陷入了经常账户赤字扩大和国内储蓄不足的恶性循环,因此一旦陷入衰退就是反复性的衰退。果如其言,2000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股市大跌,至今仍未缓过劲来。

方:高盛报告认为未来BRICs四国经济规模扩大有两大源泉:其一是实际经济增长,四国国民收入增加的2/3将源于实际经济增长;其二是货币升值,报告认为未来BRICs四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以年平均2.5%的速度升值,四国GDP增长的1/3将源于货币升值。报告举例说,如果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人民币将在未来十年升值200%。四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这两大源泉,都是可以预测的实数,不是虚数。所以,我也认为高盛报告的结论有一定的可信度。

宿:高盛报告运用四种方式交叉检验了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一是部分结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结果吻合。二是报告的预测结果与一些国家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相比,并不令人吃惊。如日本从1955年到1985年30年间,GDP增长了8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3倍。三是运用LR模型检验预测结果,证明报告的结论是可信的。四是以报告所应用的模型对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如报告对1940-1980年美、英、德、法、意、日、巴西、阿根廷、韩、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其预测的年经济增长率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小。

刀:不过也要注意到,高盛报告在对四国经济作乐观预测时,也有一些先决条件,如假定四国政治稳定、人口增长率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教育水平能提高,以及合理的政策、低通胀、健康的公共财政政策和良好的汇率管理、加大开放力度等。

林:对高盛报告及其结论的可靠性、权威性,看来还有争论,最终的实际结果恐怕要等上四五十年。如果高盛报告的结论成为现实,我们的世界将会与今天非常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高盛报告会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所以我建议我们以高盛报告的预测具有可信度为前提,分析一下BRICs国家的高速发展将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换言之,大家可以预测一下,一个巴、俄、印、中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方:关于BRICs四国崛起的国际影响,高盛报告强调了三条:第一,未来50年,巴、俄、印、中四国将是长线快速增长,构成全球经济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二,四国将组合成“新增长板块”,成为全球新需求和消费增长的引擎,跃升为世界生产、贸易与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三,“新增长板块”的崛起将颠覆数百年来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格局的局面,四个新兴发展中大国将与美日并驾齐驱,引领世界经济。此外,BRICs四国的周边地区将从中受益,特别是亚太地区。

吴:根据高盛报告,BRICs四国追赶“G6”集团的速度,在今后30年最快,随后会逐渐减慢。按美元计算,目前BRICs四国经济规模总和只相当于“G6”集团的15%,2025年能达到“G6”的一半,2045年左右将超过“G6”。到2050年,世界经济强国的顺序依次是中、美、印、日、俄和巴西,而不是今天的美、日、德、英、法、意。到那时,从技术创新看,美国与中国不分上下;从经济规模看,印度与中美两国相差不多。

宿:说到经济影响,我想补充一点。高盛报告一个很实质的思想是,在未来世界经济中,BRICs四国作为需求增长和支出增长的强大力量,将会更快地显示出来。到2009年,四国每年增加的美元支出,将是目前水平的两倍,并超过“G6”。四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抵消发达国家经济的相对停滞,维系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如果四国经济能够维持高速增长,势必带来高收益和对资本更大的需求,这样,未来几十年里,四国在全球资本流动中所占的份额会进一步提升。相应地,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少,其企业将把进入新兴市场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战略选择。

刀:从政治影响看,四国崛起将使西方的经济优势逐步丧失,引发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重大转变。由于四国都是非西方国家,它们的崛起将打破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长期优势,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将完成从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转移,世界政治的固有矛盾如东西矛盾、南北矛盾,将在经济结构的大变动中大幅调整。另外,世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也将推动多极化潮流的继续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受到更多制约,国际政治将变得更为民主化。

事出有因

林:谈到这里,我仍然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在世界仍受恐怖与反恐怖斗争折磨、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高盛公司却推出这样一份对四个新兴发展中大国经济前景的高调评估报告?其中有没有特别的背景?

季:我认为一个主要国际背景是近年国际上出现了所谓发展中心转移的议论。“9·11”以来,当美国忙于反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全球战略重新部署的时候,BRICs各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取得了年均增幅5-9%的好成绩,远远高出3%的世界平均水平。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东亚各国以及摆脱了苏联解体阵痛的多数独联体国家也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壮大了新兴国家的队伍。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却在低谷徘徊。这就令发达国家中的“有识之士”不安,不得不用遥远的预测来向“短视”的国家领导人“提个醒”。高盛报告的潜台词是:西方该抓抓经济了!否则“非西方一天天好起来,西方一天天烂下去”。

吴:你说的这些话使我想起了列宁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原理。列宁在第一世界大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把半个世纪前的德国与当时的英国作比较,那么它可怜得微不足道;日本与俄罗斯相比也同样。能否‘想象’几十年后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对比一成不变?绝对不能想象!”尽管今天已经不能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中得出必然爆发战争的结论,然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依然存在,高盛报告显然有把巴、俄、印、中等“体制外国家”认定为现有世界秩序挑战者的潜台词。

刀:BRICs命题的提出确实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即新兴大国、次大国正在焕发出巨大的活力,逐步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高盛公司的预测并非一种臆断。以印度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展现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与潜力。特别是近年来印度积极推动“第二波经改”,宏观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连续多年保持6%以上的实际增长率,2003-2004财年实现了8.1%的增速,外汇储备达1040亿美元,是改革之初的10倍,通胀率维持在4-4.5%之间;印度软件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其电信业也加速发展,十多年来电话数量增长了10多倍,从1990年的500万部增至目前的6000万部,并继续以每月200万部以上的速度增长;印度还大力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过去三年其制造业增速超过6%,一批“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集团正迅速崛起。

方:印度的金融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都认为印度银行体制较健全,大部分是民营银行,坏帐率很低,其银行资产中仅有约10%属不良贷款。印度资本市场也很发达并日趋活跃,2003年投资印度股市的外资达70亿美元。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印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季:普京担任总统以来,俄罗斯经济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与1999年相比,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0%,年均增长6.8%;黄金外汇储备从不到20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年初的840亿美元;国家财政一直保持盈余,去年余额达74.5亿美元;外债余额从1600亿美元降至去年底的1190亿美元,仅占GDP的27%;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了50%。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普京提出了到2010年经济翻番的中期目标,并提出了每年经济增幅不低于7%的具体要求。

方:显然,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开始有了危机感。上世纪初施彭格勒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西方的没落》。但那本书是讲西方精神上的没落。那时西方经济占有极大的强势,不担心经济没落,而是担心精神没落。但从高盛报告看,西方今天已开始担心经济没落。

季:的确如此。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危机意识上的文化,无论是在科技、教育,还是在政治、安全考虑中,这种正视危机、反思传统、创新求变的思维模式都起支配作用,并影响西方社会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冲击下,西方对于伴随着民主价值观而来的暴力、色情泛滥非常忧虑。“9·11事件”又引发了西方的安全危机感,恐怖事件打破了美国原有的相对稳定,美国社会弥漫着紧张和不安。

刀: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基于这种危机意识,美国凭借其综合优势、运用各种手段维持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美国的忧患意识或是危机意识并未减弱。面对其它与其在政治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有差异的大国迅速“崛起”,美国的危机意识有不断加强之势。

宿:西方的这种危机意识可能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世界等级观念和“西方中心论”有一定的关联。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六卷中,有这样一段特别重要的哲学思想:太阳赋予可见事物以可见性、生命力、生长和发展,在自然界可见事物等级体系里是最高的。如此高贵的一颗恒星,不可能围绕地球旋转,它唯一合适的位置,就是宇宙的中心。这一思想曾经为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提供了不尽的思想灵感。同时,也使西方人沉溺于傲慢自大之中,认为自己处在世界文明体系的最顶端。

吴: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的崛起,证明“西方中心论”没有多少依据。相反,却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由于国际资本、技术的转移,世界市场的扩大,经济落后的国家有可能通过迅速实现工业化,追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数字,英国从1780年至1838年用了58年时间,初步完成了工业化,使国民收入增长了一倍。美国完成这一目标用了47年(1839-1886年),日本用了34年(1885-1919年),巴西是18年(1961-1979年),韩国是11年(1966-1977年),而中国仅用了10年时间(1977-1987年)。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全球体系,有其特殊的力量结构和运行规律,并不受“西方中心论”制约。

刀:我同意这种看法。在19世纪以前的几百年时间里,东亚经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支配了19世纪的世界;而20世纪则是美国和欧洲共同支配世界的世纪。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家一直将西方的兴起归因于所谓欧洲独特的地区特性,认为在某些关键性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里,世界其他地区与西方相比是有欠缺的,所以欧洲拥有了一种主动的、内生的发展优势。巴、俄、中、印的崛起势必要打破西方人这种自恋情结和“优越感”。

宿:自冷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西方还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世界经济主体地位会动摇或受到极大冲击,只是在经济的局部层面表现出忧患意识。但是,高盛报告的预测结果说明西方的心理落差增大。巴、俄、印、中等非西方大国的崛起前景,使西方感到的不仅是文化危机,而且是未来经济优势丧失的危机。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急剧减速的影响也给西方投下了阴影,席卷亚洲的“美日同时不景气”使世界经济遭到重击。

方:一方面是巴、俄、印、中等发展中大国的加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的不景气,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导致发展差距缩小、发展中心由西方转向东方、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而经济中心的转移必然带来国际权势的转移,所以,西方有危机意识是理所当然的。

季:高盛报告及BRICs国家对西方的替代式崛起确实对西方冲击很大。21世纪的世界正经历着多维度的革命,包括贸易制度的巨大变革、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技术的大规模创新与扩散。从东亚、拉美到东南欧,再到南亚,一大批新兴国家具备吸收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经济迅速而持续发展的潜力。新兴国家经济的大规模崛起,究竟会对发达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发达国家究竟会如何应对?是以“本能的反应”来扼杀,还是保持“勤奋与文明”?这些问题将比高盛公司的预测本身重要得多。

林:除此以外,可能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高盛公司的分类方式。为什么把巴、俄、印、中四国合在一起,还塑造出一个专有名词?这四国差异很大,并不同质。

吴:高盛报告将这四国划为一个统一的集团可能与去年坎昆会议有关。去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市召开的世贸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上,以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为首的20个发展中国家自主联合,组成“20国集团”,并在坎昆会议上主动出击,分别与美国、欧盟等举行会议,就会议的议题、程序,与美欧进行抗争。该集团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组织(33国集团和多国联盟)在坎昆会议上相互呼应,在农业、新加坡议题等世贸问题上据理力争,形成了维护南方整体利益的“大合唱”,增强了南方国家在世贸谈判中抗衡北方发达国家的能力。

刀:坎昆会议上,南方国家由传统上逆来顺受的“配角”变成欲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谈判“对手”,不仅初步展示出第三世界的重新崛起,标志着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联手亮相WTO舞台,而且打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前景和南北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明确指出,在坎昆会议上,南方国家第一次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有了集体的呼声。

方:但也要看到,高盛公司这种分类确有将发达国家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作比较研究的经济学考虑。为什么将巴、俄、印、中四国放在一起,而不把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南非等包括进来?我想,一方面在客观上四国的增长的确展现了惊人的后发和赶超优势。报告也同样研究了南非,发现南非比起BRICs四国来,没有赶超的优势。另一方面,BRICs四国的组合是经济研究结果的特殊组合,当然,其实际效果可能包含了无形的政治含义,并引起了今年达沃斯全球经济年会对该词的热炒。

理想与现实

林:根据刚才的讨论,我的印象是大家普遍倾向于认同高盛报告对巴、俄、印、中四国发展前景的高调预测。下面我建议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四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看看高盛报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

方:客观地讲,巴、俄、印、中四国的确存在维持长期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四国均是地区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发展潜力雄厚。此外,四国的基础设施、教育和科技水平等,也达到了支持经济起飞的要求。当然,四国要保持长期持续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否因克什米尔问题发生冲突?印、巴、中如何保护环境?中国能否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俄罗斯能否在人口每年减少近百万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高盛报告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宏观经济的稳定、体制能力、开放和教育,而且这些因素是互相联系的:体制能力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宏观经济的稳定对贸易至关重要;没有价格的稳定,一个国家几乎不可能进行自由贸易。

宿:从体制能力看,机制不健全就没有投资、工作、储蓄的动力。体制能力包括法制体系、市场功能、卫生与教育体系、金融机制和政府机构。从开放程度和教育来讲,贸易开放能促进进口和引进新技术、扩大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获得技术人才,教育的普及率是先决条件。印度在这两方面都需要改善。

刀:高盛公司对BRICs的预测是以理想状态为条件的,这一点报告起草人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们在报告中也点到了一些“困难”,并且以一系列“如果”为前提。除了要求良好的国际环境外,还要看这些国家能否保持政治稳定、完善政府职能、扩大开放、战胜腐败、吸引投资。即便BRICs能够战胜国内的所有困难,它们还将面临“国际环境”问题,高盛的报告中虽提到了,但未明说,恐怕也不便明说。道理很简单,掌握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西方不会信马由缰,让BRICs随意闯人百宝库。它们会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即使不能阻止,至少也要滞缓这一进程。高盛公司发表此报告的主旨中,不排除要用梦幻般的未来警示西方领导人的用意。

季:具体到俄罗斯,高盛报告的预测还是有依据的。俄罗斯确实拥有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许多优越条件。首先,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它同时面对两个经济实体,一个是十分成熟的欧盟市场,它可以从那里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个是十分活跃的东亚市场,在那里其资源和技术均有施展拳脚的空间,而且它还能发挥两个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其次,俄罗斯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它的土地下埋着门捷列夫元素表上的所有物质,尤其是石油、天然气更为东、西两个市场所急需;第三,俄罗斯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世界上57项领先科技中,它拥有10多项;第四,俄罗斯拥有良好的人才资源,其教育水平之高是举世闻名的,虽然其劳动力数量可能萎缩,但其劳动力素质具有极大的优势,而奇迹恰恰是要由优秀人才创造的。因此,俄只要善于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高盛公司预盲的奇迹是完全可能变为现实的。

吴:但是俄经济要保持高增长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是政策稳定问题,俄国家事务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最高领导人,其选举制度不能保证未来领导人是普京式的人物;其次是局势稳定问题,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和肆无忌惮的黑手党活动令投资者望而却步;第三是官员腐败问题,俄有学者认为,腐败已成为俄官场生活的一部分,这会令所有财富创造者胆战心惊;第四是远、近目标两难问题,如果要实现经济翻番的中期目标,俄不得不继续扩大资源出口,这将促使产业结构继续畸形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不能保障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如果放弃中期目标,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资金来源不足,另一方面可能赶不上这一趟世界经济快车。

季:对于如何克服俄增长的不利因素,高盛报告起草人普鲁绍托曼似乎有相当的把握。他说:“俄罗斯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是劳动力受到良好教育、投资不断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稳定这三大因素的结合。”伯明翰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菲律普·汉森教授也认为,在2020年前,俄罗斯能保持年均增长率4-5%的水平。就人均收入而言,俄罗斯是BRICs中惟一有望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国家。据预测,到2050年,俄人均产值将达到4.97万美元,届时世界排名将超过“G6”集团的意大利和德国,仅低于美、日、法、英。

刀:我想具体分析一下印度。印度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除前面所谈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外,印度还有其它一些特殊的有利条件。首先,具有地理优势。印国土突入印度洋,总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平原约占43%,土地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其次,人力资源丰富。印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逾10亿,劳动力市场广大。近年印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是英语教育水平较高,使印度较易与美国等西方世界沟通和联系,英语优势已使其软件等高科技产业成为竞争强项,其科技队伍人数名列世界前五位,目前已跻身全球科技研发前列。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印侨、印裔也是印度吸引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可利用的资源。此外,印国际环境也日益改善,印不仅保持了与俄罗斯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而且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同时,与中国及巴基斯坦等长期对立的国家也不断改善关系。

季:但印度也有发展“瓶颈”问题。一是经济的起点低、基础差,比俄罗斯差很多。二是贫困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印度10亿人口中仍有约28%的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同时印度南富北穷,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三是经济改革困难重重。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的不一致性,使印度推行经济改革步履维艰。此外,印度一些旧有思想和社会痼疾根深蒂固,加之民族宗教问题复杂,社会改革问题较多,这将严重影响印度现代化进程。有人说:“印度的政治结构是现代的,经济结构基本现代,社会结构却还属于前现代”。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

刀:你说的这些发展“瓶颈”都是客观存在,但我认为印度经过几十年探索,已经初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首先是确立了发展决心和政策稳定性。最近印度政府出现更迭,但政坛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印度迈向新兴经济大国的方向。新政府上台后发布的政策规划大纲——最低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并确保在今后十年内每年7-8%的经济增长率。总理辛格称印度政府今后将努力维持、保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增加就业率,提高农民、手工艺者、工人和少数民族的福利,尊重妇女的权利。由此可见,印度新政府将汲取前政府的教训,在经改问题上会更加稳妥,更加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吴:与俄印中相比,巴西国土没有俄罗斯辽阔、人口没有中印多,但巴西有巴西的优势,要在50年内跃升为世界第五号经济强国,不是没有可能的。20世纪60年代巴西一度创造举世闻名的“巴西经济奇迹”。70年代起,不少学者将巴西视作“潜在的极”。80-90年代以来,巴西一直与中国、南非等并列被视作“七国集团”的候选国。此次高盛报告的预测更是依据巴西多种“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第一,疆域广袤,人口负担轻。第二,自然资源十分富饶。巴西可耕地达到2.9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铁、锰、镍、铬、铌、钛、钽和铍等矿产资源名列世界前茅。第三,经济基础较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已基本建立起一个以金属制品、机械、化工、电子、航空、纺织、食品行业为主体的、门类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第四,开放的政策。巴西拥有开放的经济体系,吸引外资和增加国际贸易一直是对外经济政策的两个着力点。第五,稳定的政局。随着上世纪80年代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巴西政党政治日趋成熟,代议制民主保证了政局的稳定。第六,有利的外部环境。巴西政府独立自主与睦邻友好的外交,为巴西推进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方:但巴西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与难以克服的发展“陷阱”:首先,贫富悬殊大。巴西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没有在社会各阶层中平均分享,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大幅向富有阶层集中。其次,外债负担不断加重。有人说巴西“经济起飞与外债起飞是同步的”。目前巴西已经成为发展中世界中最大的债务国。再次,通货膨胀隐患犹存。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巴西采取过多个稳定经济的计划,将恶性的通货膨胀强压下来,但只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就有可能“死灰复燃”。最后,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有人说,“巴西是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发达的城市巴西和一个落后的内地巴西”。巴西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数倍。要达到50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目标,巴西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共性与差异

林:从大家的讨论看,巴、俄、印、中四国,都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既有保障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有妨碍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不少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都大同小异,看来高盛报告把四国列在一起,创造一个新词是有道理的。但高盛报告显然是把四国作为国际舞台上一个新的实力集团看的,报告发表后,西方媒体及一些分析家,尤其有这样的意思。下面我想请大家讨论一下,巴、俄、印、中像一个集团吗,有可能结成同进同出的国际经济政治集团吗?

方;BRICs四国确实有一些共性,前面大家对四国的共性谈了很多,如都是历史大国,都有悠久文明和独特外交理念,都是后发国家。但四国的差异也很大。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是前社会主义国家、印度是半社会主义和半资本主义国家、巴西是百分之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阶段看,虽然都有后发特点,但也有很大差别,如巴俄都是资源型国家,而中印都因人口太多而对发展压力有不同于巴俄的感受。在科技水平上,俄要高出印、中、巴很多,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俄是非西方国家中唯一不买美欧民航机的大国,能自己生产从支线飞机到大型民航飞机的所有民用飞机。在文化上,四国也不同,中印有完全独立的、属于东方的文化,俄巴文化则有西方文化的印记。

吴:从差异看,巴西在地理上位于西半球,与美国共处于一个美洲大陆;在历史上曾沦为西方殖民地长达数百年之久,较早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期充当西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政治上推行的是代议制民主,与欧美政治体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人们往往毫不犹豫地将巴西划归于西方体系。

宿: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巴西与美欧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别。战略目标上,巴西谋求成为拉美地区的领袖,乃至世界性大国,这难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相冲突;发展水平上,巴西尚未进入“富国俱乐部”,仍属发展中国家;政治理念上,巴西反对霸权,主张国际政治多极化,积极推进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经济政策上,在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同时,强调国家的干预作用,追求社会公正;外交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反对西方强国对巴西内政和拉美事务的干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因此,从民族命运、国家使命、政治理念与外交选择上,巴西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又有颇多相似之处。

季:俄罗斯也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方面,它曾经是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发达国家,领导着自成体系的社会主义阵营。当时的苏联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各种产业,而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甚至有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财会制度和统计方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才开始与西方经济体系接轨。经过十多年改革,俄政治、经济体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9·11”后美国和欧盟也都在口头上承认了俄“市场经济”地位,但这种“市场经济”是“貌似神不似”,尤其在管理模式和思想理念上俄寓“市场经济”仍有较大距离。所以,俄虽是“G8”成员,其财长却常被关在七国财长会议的门外。美国至今不愿取消“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世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

刀:正是这种情况决定了俄罗斯的矛盾性,一方面,作为前超级大国的继承国,俄罗斯人对昔日的辉煌难以忘怀,因而在中印巴面前可能时不时有优越感。另一方面,他们总想靠拢西方,成为西方社会平等的成员,西方的不完全接纳又使俄罗斯人常有受挫感,此时他们又可能投机性地认同于非西方。

季:从经济上看,俄罗斯需要与强者为伍。它曾经是一个强国,但在两种体制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它不缺乏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严格说来也不缺乏资金,每年仅外流资金就高达200多亿美元。它缺乏的是将市场经济根植于俄罗斯土壤的经验。因此,俄需要与成熟的市场经济打交道,进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它也需要借鉴其它国家的做法,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做法,也需要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但这种合作只能是第二层次的。西方并没有堵住俄罗斯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道路,尽管有时带着某种歧视。因此,俄可以在与西方直接交往合作中谋求发展,没有必要在体制外建立一个集团,绕着弯去融入市场经济,除非它想继续走毫无前途的封闭式发展道路。

刀:中印两国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发展模式等等方面也都不相同。对中印两国的比较研究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大量文章见诸报刊。今年4月2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莱内特·翁在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刊登题为“中印两国差异详解”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印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两国的发展模式迥异。最近在《东方早报》“经济学人”版连载的韦森的“文化精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一文,更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印两国的异质性进行了深入论述。从这些研究以及现实情况可知,中印很难被归为一类。

宿:各位关于巴、俄、印、中四国国情共性与个性的分析,我都赞成。不过我要强调,在作这种比较时,不要区分太细,否则会纠缠不清,甚至弄巧成拙。按照费尔南德·布罗代尔的社会学理论,现时代的社会构成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形式多样、自给自足和墨守成规的“物质生活”;中间一层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经济生活,它轮廓分明,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市场竞争的经济;最高一层是资本主义活动。“必须注意不要把资本主义看得过分简单,以为它的成长必定经历几个阶段,从商业阶段到金融阶段,再到工业阶段,而工业阶段则是成年阶段,唯一真正的资本主义阶段。”实际上,过去我们所长期使用的“计划经济”这个概念,不过是“指令性经济”。真正“有计划的经济”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或许正是由于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强调自己的“计划经济”性质,才使得“市场经济”成为西方世界的专有名词。而把今天的中国和俄罗斯称为“非市场经济”、“转轨经济”,不过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一种委婉的歧视。如果从世界经济层面上看,巴、俄、印、中四个国家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季:我理解景祥的意思是不要过于强调巴、俄、印、中的差异,因为四国从发展阶段看,都未到工业化的成年阶段或者说还未进入“真正的资本主义阶段”,这是它们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规定了它们间的相似性多于差异性。我认为他的这一思维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有一致性。

BRICs的未来

林:以上我们讨论了高盛报告的主要观点、报告出台的背景、西方的危机意识、BRICs四国的发展条件及相互比较等。最后,请各位对BRICs的未来展开讨论。

季:虽然高盛报告提出BRICs概念的用意复杂,且理想化的推测未免夸大其词,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即巴、俄、印、中等国会加快发展,它们与西方的差距将不断缩小,如何把可能变为现实应该成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认真琢磨的关键。

宿:预测是一门科学,有其规律可循,但时段太长了不行。高盛报告预测期50年,可能太长了点,50年世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布什当选总统时,怎么能想到有“9·11”?普京连任时,又怎能想到会发生“别斯兰事件”?因有不确定性,所以高盛报告开宗明义就说是梦想。但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全球化发展、科技扩散、财富转移有必然性,所以高盛报告的结论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吴:这份报告更多地是提供一个有希望实现的远景,一个目标,供各国去追求。报告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今后BRICs四国每一个成员所面对的严峻挑战等,就有这样的意思。

刀:我是个经济学外行,但听了大家的讨论、再品味报告内容并结合印度等国的发展情况分析,觉得我们不应该轻易否定该报告的基本观点。报告几乎撇开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人文因素,是基于一种理想的经济运行环境所做的分析,这是其局限性。但这种分析预测是有其经济学依据的,至少该报告对2010年之前的预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基本一致,如都认为巴西经济将年均增长4%、俄罗斯5%、中国8%,印度5-6%。

方:报告所做的阶段性发展预测及勾画出的远景图不仅对学术界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对各国制定相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撰文称,若报告关于现在的“G6”到2050年只剩下美国和日本的预测准确,对欧洲虽非好消息,但会刺激欧洲加快统一进程。同样,报告的结论对于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来说也不是好消息,因为报告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坐上世界经济的头把交椅,美国将被经济规模达27万亿美元的印度赶上。因此他提出西方国家需针对巴、俄、印、中的发展态势而重新考虑在今后一个世纪如何维持现存“世界秩序”的问题,及早谋划对策。

刀:高盛公司的报告对印度可谓一针兴奋剂。对政府较具影响的印度智囊机构RIS在年初发表的一份关于南亚地区发展和合作的年度报告便“论证”了高盛公司的观点,提出未来几年南亚将成为全球发展第二快的地区(仅次于中国),强劲而持久的经济增长将使印度在2050年之前跻身于世界前三强经济体。为此,RIS在报告中提出印度需继续推行经济改革以维持长期的高速增长,并主张在南亚推动建立“强大的贸易联盟,提高技术水平,以应付即将来临的挑战”。印度发展委员会原副主任潘特对高盛公司预测印度将在2040年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结论也有豪迈之言,称“印度将提前20年,即在2020年达到这一目标”。

林:该报告一个引人特别关注之处就是把巴、俄、印、中四国视为一个国家集团,各位认为这四国能走到一起,形成一个战略联盟或者经济政治集团吗?

方:四国虽然有很多共性,也在加强合作,但是若说四国会发展成一个国家集团,我不太相信,好像也没有必要的经济政治和战略驱动力。首先,四国都属于追赶型国家,都努力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是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第二,发展集团关系没有针对性的政治目标。因BRICs四国发展阶段大体相似,发展集团关系不但不能确立领头羊,反倒有相互竞争的可能。如在投资方面各国都想争取最多的外资;资源保护方面各国都急于寻求良策等。第三,BRICs四国的排列似乎能在政治上对西方国家形成不小的压力,如四国都反对霸权、反对单极,主张世界政治多极化,但是,除俄罗斯外,其它三国所代表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一贯立场。

刀:从BRICs国家的特征看,它们都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都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特性,国情也各异。虽然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压力方面利益一致,但在获取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客观上存在着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尖锐的。另外,这四国的发展程度及其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都需要相互间的利益契合点,各自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关系也不尽相同,因此,四国难于组成某种具有共同战略目标的政治集团。

季:俄罗斯有一些学者把高盛公司的报告视为“无足轻重的纸上谈兵”,我同意“纸上谈兵”的结论,但不能接受“无足轻重”的判断。说高盛的报告“纸上谈兵”,不仅因为这些新兴国家如诸位所言,自身面临众多困难,未必能象高盛公司预言的那样迅速发展;而且还因为这些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未必愿意组成一个集团。BRICs各国确实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它们都把发展经济视为首要任务,都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都不愿意受制于人,都不希望别国干涉自己的内政,但它们中任何一国都不想成为现行国际体制的挑战者,因为那样做只会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制造障碍。他们都争相与美欧日等西方大国发展各方面、各层次的合作关系。即使将来这些国家都足够强大的时候,也没有必要以“抱团”的方式与最有实力的国家对抗。

宿:我同意你的观点。另外,现行国际体制给各国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这么多不同发展模式的大国参与,体制本身也会随之而变。因此,从BRICs各国实力增强推断出它们会形成集团,的确是有点“纸上谈兵”。

吴:也要看到,BRICs国家虽然不会结盟,但确有加强合作的愿望和动力。如果说发达国家要确保其既有的利益以及竞争优势与新兴发展中国家要获取新的地位之间的战略矛盾是最根本的,那么说BRICs国家是“天然盟友”也有一定的依据。

宿:对“天然盟友”说,我表示怀疑。印、俄、巴的长期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的结构,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在原料和能源供应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可能加大。过去几年来,中国对铁矿石、铝、精炼铜、铂和镍等重要工业原料的进口需求大增。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对钢铁、水泥、食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印、俄、巴均为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样会增加。俄罗斯和巴西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在某些资源方面可以为中国提供新的来源,但印度人口众多,矿产资源同样非常匮乏,有可能形成与中国竞争资源的局面。

季:各国对国际资金的争夺也会更趋激烈。据国际金融学会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今年新兴市场国家外国私人资本流入净额将从去年的1940亿美元增加到2250亿美元。中国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仍然最大,但印度已成为亚太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引资国,今年将有4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印度。俄罗斯今年将扭转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出局面。巴西外国直接投资净额今年将增加到105亿美元。

方:此外,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各国之间也会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

季:俄罗斯对搞四国集团显然不会有积极性。普京今年7月12日在全俄第二次使节会议上表示,当前的国际关系体系变得更为灵活,国家间的关系也更加民主。在国际实践中结为联盟并用“铁的纪律”约束成员国的现象正在消失。俄罗斯要继续开展多边合作、推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巩固现有国际法的地位,坚持通过合作、妥协而不是对抗捍卫自己的利益。这些立场清楚地表明,俄罗斯在未来会更积极地参与多边合作,但不会去组织或加入什么联盟。

刀:印度亦如此。印度谋求的是大国地位,一些政治人物宣称要将21世纪变为“印度的世纪”,并确定“与美国平起平坐”的长期目标,因而加强与新兴大国的合作势将成为印度的重要考虑,但这并不意味印度会在战略上推动与西方相抗衡的集团。恰恰相反,印度在其发展进程中更倾向于拉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加强对美国的战略关系巳成为其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从近年印对美政策的变化轨迹便可见一斑。另外,印度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不结盟传统,它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最大化,绝不会使自身受困于一个可能受到西方排斥的新“集团”。

宿: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相互依存,不可能有一个脱离西方的独立的BRICs集团,BRICs国家也不能脱离西方独立发展。世界主要的领先国家在政治上虽然仍继续推行“全球主义”,但在经济层面上却开始疏离它,而宁愿去信奉“新区域主义理论”。这表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间歇期。今后一个时期,各国对于达成新的全球性的贸易协定,将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充满热情,怀抱期望。全球贸易体制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下来,再向前走一小步,都格外困难。在一个存在着民族对立和国家竞争的世界里,区域化更为符合现实。未来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的争夺,将更多地表现在各地区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上。

林: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进行集中讨论。巴、俄、印、中将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并可能改变世界面貌。BRICs国家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如何发展?中国应如何处理与BRICs其它国家的关系?

宿:巴、俄、印、中等发展中大国的加速发展,一方面将引起国内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导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各种利益集团的重新组合,进而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加剧;另一方面,将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导致国际经济发展产生新的不平衡,影响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进入一个大变化、大竞争、大组合、大动荡时期。

刀:谈BRICs国家间的关系,人们首先会想到会不会结成一个政治集团。如谈BRICs国家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人们又会想到二者会不会形成对抗关系,这说明非友即敌式的冷战思维要退出人们的思维领域有多难!实际上,人们不应把BRICs国家的大发展理解为对西方经济优势的替代,应该理解为世界有了新的发动机,带动西方经济发展,使世界更平衡地发展。

吴:但是,我们要看到BRICs国家的发展可能对未来国际秩序产生的重大冲击,也说是说,世界经济格局未来的变化必将引发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这也正是BRICs所具有的政治意涵。未来20年将是“新兴四大国”崛起最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新旧体制冲突最激烈的时期,世界格局变化引发的多重矛盾将使中国面临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发展环境。

季:有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与BRICs其它国家之间的桥梁,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尽管中国在BRICs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但人均产值在四国中不占优势;尽管中国市场化改革力度比较大,但在大型国有企业、社会保障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还有待深入,而其它国家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各有长处;更何况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也差距最大。此外,俄、印、巴与西方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密切程度。中国在处理与BRICs国家关系时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向包括巴、俄、印在内的新兴国家学习,与这些国家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相互切磋抵御和消除全球化进程中所遭遇各种负面影响的方法和经验。

刀:搞好与巴、俄、印等发展中大国的关系,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赢得战略机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有战略意义。但与巴、俄、印发展关系不意味着要去推动建立一个反西方的联盟。这是绝对违背我们的战略利益与原则的。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仍要奉行“不当头”、“不扛旗”的原则,继续“韬光养晦”,实行等距离外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与BRICs其它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不搞特殊双边关系,不谋求建立新的联盟或集团来束缚自己。

林:今天大家以高盛公司的报告为引言,围绕BRICs国家崛起前景及其国际影响谈了很多,提出了不少好的看法。相信大家在讨论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有了新的深化。因时间关系,今天我们的对谈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各位。

标签:;  ;  ;  ;  ;  ;  

金砖四国现象分析_中国崛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