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与改进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与改进

卢铮松[1]2004年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与改进》文中指出天津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天津大学高容量宽带校园网上运行的,采用C/S-B/S叁层计算模式开发的研究生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自行开发,采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以及高性能的后台网络数据库实现。投入使用两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并获得了天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成果评比一等奖。敏捷开发方法是在最近发展起来的崭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由一系列敏捷观点构成,强调软件开发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交流适应需求的变化,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相对于重视过程的CMM等重量级开发过程,敏捷方法更适合于本项目的开发。本文介绍了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以及其中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思想和UML工具。着重分析了在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过程中,运用软件工程领域的新兴方法——敏捷开发方法,达到完善需求分析,改进开发过程,提高软件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在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中运用了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和统一建模语言(UML)实现,提出了针对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使用的数据流图和业务流图的改进。并且通过实践和总结,针对小组承担的业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过程管理模型。

湛勇智[2]2014年在《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管理》文中研究说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后面简称“核研院”)考虑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在学校研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院系级的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类项目的需求管理是项目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前提和必要环节。需求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开发的成败。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践行需求管理的理念和关键技术,开展需求调研分析及其动态跟踪和变更控制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此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甲方需求管理的组织因素,将选择软件开发合作方(乙方)、识别项目干系人和组建需求管理团队等组织因素纳入到需求管理案例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项目实施的积极作用。本文的需求调研分析包含了常规软件需求管理的收集需求、分析和确定需求、编写需求说明书等工作,收集软件需求过程中,广泛采用了专家经验、头脑风暴法、访谈等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考虑了核研院的特殊之处和管理特色,比较完整、清晰地获取了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并采用了专家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确定了软件的最终需求,采用项目管理中范围、成本、质量、时间四要素这一理论基础,确定项目的优先级,作为今后软件开发的需求基准。本文完成了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跟踪和变更控制管理。在软件项目开发前,建立了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跟踪和变更控制的管理制度,确定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处理。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随时结合需求基准,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全程跟踪,一旦发生于基准发生偏离时,则按照最初约定的变更管理机制,取得双方的认可,更新项目需求。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次变更,每次变更都按照最初约定的变更管理流程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所建立的需求跟踪和变更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根据本论文的思路,全面地收集各方需求,完成了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投入使用后,为核研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同时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中的校内推荐免试管理功能子模块2014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顺利完成了2014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得到了实际检验。这些效果与最初需求分析中提出的目标和管理要点是吻合的,证明了整个需求管理案例研究过程的有效性。

徐进[3]2003年在《面向敏捷制造的供应链及其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使企业同时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改造现有的企业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它可以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优势,实现“双赢”,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而这种思想与敏捷制造不谋而合。基于企业动态联盟和信息技术的敏捷制造关注如何以最短的时间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合理价格的新产品。作为先进的制造模式,敏捷制造将成为21世纪企业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敏捷制造的实现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如何构建、优化敏捷制造中供应链将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学者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本文阐述了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的研究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将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结合起来,引入了面向敏捷制造的供应链管理这个新概念,讨论了面向敏捷制造的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和基本原则。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面向敏捷制造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下简称AMOSCMS)模型,改进了基于供应链运作计划决策中心的AMOSCMS模型,描述了供应链运作计划决策中心的运营方式,分析了AMOSCMS的体系结构。 进而,本文讨论了面向敏捷制造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MOSCMIS),探讨了敏捷制造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信息系统与其它敏捷因素的联系、敏捷化信息系统的难点和实现途径等相关问题,分析了AMOSCMIS的设计原则、AMOSCMIS的技术框架、AMOSCMIS的功能结构,并介绍了部分AMOSCMIS软件产品。 最后,本文介绍了一个企业应用AMOSCMIS的案例,以此说明企业AMOSCMIS的创建与实施过程。

苏瑾[4]2011年在《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的XP重构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需求的频繁变化。需求变更管理不力将带来诸多麻烦,这在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中表现尤为突出。被动的需求变更工作、频繁的变更使得项目无限制延期、额外的工作量带来的项目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需求变更、制定一套可行的需求变更管理方法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上述现状简要回顾了敏捷方法中最常用的极限编程模型,对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变更问题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系统开发中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敏捷模型-面向中小企业的XP重构模型(XPRM-SMEO),并对模型的架构、构成、生命周期以及包含的开发过程准则等进行了研究。针对XPRM-SMEO模型中提出的一个关键的开发过程准则-“对需求及其变更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变更配置管理方法,该方法结合中小企业在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别从需求跟踪、版本控制以及变更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本方法应用于“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该案例中严格按照XPRM-SMEO模型中的变更配置管理方法中制定的相关规范对项目开发中的需求及其变更进行了管理和控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唐维俊[5]2004年在《网络化制造环境下ERP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ERP(NMERP)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网络化制造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过程的观点,本文对NMERP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包括:⑴提出了NMERP系统的实现机制,建立了适应网络动态联盟组织结构和过程特点的系统分布式控制模型和由节点ERP系统组成的具有群组规划特征的系统总体结构。在上述总体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NMERP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逻辑结构、软件层次结构、计算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从体系结构的多个侧面全面描述了NMERP系统。⑵建立了基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驱动式过程控制模型,有效解决了网络分布环境下跨企业协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问题。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CORBA中间件、软件构件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的支撑平台,研究了基于构件系统的系统软件实现方法。基于该支撑平台能有效实现NMERP系统在应用层次上的集成与重构。⑶提出了基于UML/ GSPN的过程集成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将自顶向下分解和自底向上综合的两种建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符合网络动态联盟协作特点的过程模型,包括交互过程模型和节点过程模型。通过基于UML的过程模型多视图描述,有效实现了过程模型的动态性。过程建模方法还包括模型的结构正确性验证和性能分析,形成了过程建模和模型分析集成的建模环境。⑷提出了NMERP系统的过程模型验证和性能分析方法。通过建立UML过程模型向GSPN模型的映射规则,实现了UML模型向GSPN模型的正确转化,进而应用Petri网的可达图分析方法对过程模型进行结构正确性验证,应用GSPN模型与连续参数马尔可夫链的同构特性和稳定状态概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GSPN模型的相关性能指标,找出过程中的性能“瓶颈”问题。过程模型验证和性能分析方法为过程模型的正确执行和过程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⑸建立了支持NMERP系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实现了网络分布异构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与应用系统间的有效集成。依据该体系结构,工作流管理系统或模块可基于网络节点部署,便于动态调整和均衡各节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执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⑹开发了NMERP的原型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原型系统的具体实现技术,成功开发了NMERP原型系统,通过系统的运行实例说明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和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纪浩然[6]2015年在《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战争对指挥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控制也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指挥信息系统成为实现指挥控制的核心环节。因此,设计研究面向信息化战争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成为指挥控制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移动云模式来构建指挥信息系统以满足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的实现需求,并对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具体设计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面向信息化战争的指挥信息系统发展方向,其研究成果对于探索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提升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的移动云模式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控制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如何充分实现指挥控制的这种行为特征是本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具有更强的敏捷性,这种敏捷性即体现在指控过程方面也体现在指控组织方面,如何满足这种敏捷性需求一直是本领域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信息化战争中,指挥信息系统成为实现指挥控制的最主要手段,指挥信息系统的构建模式决定了指挥控制的实现方式。因此,本文以指挥信息系统为切入点解决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敏捷性提升问题,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的移动云模式,采用移动云的思想来描述指挥信息系统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同时也描述了指挥控制的实现模式。这种移动云模式为我们研究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视角更符合信息时代特点、能够更好支持敏捷性的实现,也有利于提升信息资源在指挥控制中的作战效能。(2)设计了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为了清晰描述所提出的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本文采用典型系统架构设计手段对其进行描述,从叁种不同视角对所提出的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具体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可以认为这种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是可行的、符合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信息的组织效率,更好发挥信息的应用效能。因此,设计基于移动云模式指挥信息系统架构展现出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着的技术进步,是对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创新型探索。(3)研究了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终端组织机制在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中,设计研究指挥信息系统终端的组织机制是实现敏捷指控组织的核心技术问题。本文从终端节点组织方面对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终端组织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指挥信息系统终端节点间的组织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终端组织的描述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终端节点间的运行机制——计算外包机制,并对该机制的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对终端组织机制的设计旨在提升指挥信息系统对指控组织敏捷性的支撑能力。(4)研究了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信息流协同机制在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中,对信息流协同机制的设计研究是实现指控过程优化的核心技术问题。信息流协同机制是指以终端节点间信息的流动为关注点,通过对信息流进行控制来提升信息的流动效率。本文从信息流角度对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运行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指挥信息系统内的信息流协同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包括问题所涉及的元素以及其对指挥控制过程的支撑关系,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信息流协同效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指挥信息系统内的信息流自主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对信息流协同机制的设计旨在提升指挥信息系统对指控流程敏捷性的支撑能力。(5)研究了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云计算服务机制在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中,对云计算服务机制的设计是采用移动云模式实现指挥控制行为优化的关键技术问题。云服务模式以服务为核心实现计算资源的优化调度,将其应用于指挥信息系统有利于提升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指挥控制的实现效能。可以说,云计算服务是基于移动云模式指挥信息系统架构的一个核心特征。云计算服务按照任务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其中面向工作流任务的服务机制设计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工作流服务调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体系下的工作流服务调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工作流服务调度算法。对云计算服务机制的设计旨在提升指挥信息系统对云计算服务的支持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对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的核心工具——指挥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并对该架构中的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旨在探索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推进构建面向信息化战争的指挥信息系统,从而为敏捷指控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支撑。

吴佳明[7]2008年在《信息系统的容变模型设计与快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包括企业级应用和其他领域应用。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对项目的管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软件项目管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寻找一种更快、更轻便、更灵活的软件开发方法以满足现在快速发展变化的商业环境,敏捷软件过程代表了最新的软件项目管理理念。敏捷性是组织在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竞争环境中创造变化和回应变化的能力。传统软件过程管理与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开发过程对“变化”和“人”的截然不同的观点,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核心是解决在变化的项目环境中人与过程的平衡发展问题。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给出了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了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本文的重点,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容变过程模型A-PASS是在给出容变和容变过程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容变是敏捷性的本质所在,容变过程是组织创造变化和适应变化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A-PASS模型由注意过程、同步加工过程和异步加工过程、计划过程等处于叁个不同层次上的四个过程构成。在A-PASS容变模型视图下,敏捷软件过程管理是一个对“变化”的认知加工过程的概念,为软件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建构性的组织认知过程模型。通过价值观、原则和实践叁个方面对敏捷开发方法进行分析,从关注点、特色和缺陷叁个方面比较了几种特定的敏捷开发方法。然后,把敏捷开发方法的基本实践同传统的CMM关键过程域和目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敏捷开发方法运用重构技术、设计模式和UML图的特点。接下来,结合实际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应用容变模型于实际,达到良好的开发效果。在传统方法和敏捷开发方法的比较,以及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规模不大、业务灵活、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重视敏捷开发方法的应用,可以充分改善开发人员与客户之间的不良关系,增进有效代码的产出率,提高项目团队的开发质量与速度,降低开发费用,更易达到项目的最终成功。

金晶晶[8]2008年在《面向紧固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发展和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认可和重视的同时,企业对质量管理的关注也逐渐从传统的质量信息管理扩展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因素的综合管理。对于制造企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来构建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面向紧固件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题,较为系统地研究面向紧固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背景、理论和辅助软件开发。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及对制造企业的重要作用;接着概要性的阐述质量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对我国紧固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紧固件企业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课题——面向紧固件企业全面质量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第二章,首先论述了紧固件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了紧固件制造的关键工序和质量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建模。第叁章,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各阶段的逻辑信息模型,完成系统的物理数据库的设计。第四章,首先阐述了质量问题追溯体系对紧固件企业的重要性,分析了紧固件产品可追溯性的含义,然后提出了紧固件批次质量追溯的方法,最后在讨论质量追溯系统需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融合的基础上,研究运用面向紧固件全面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质量追溯的过程。第五章,首先对系统开发环境、工具与方法进行介绍;然后针对SQL server数据库,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设计;最后介绍系统软件的运行与说明。第六章,总结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和本文的主要贡献,并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万李[9]2010年在《基于敏捷开发方法的民航基建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软件业的激烈竞争和软件需求的多样性及开发过程中的频繁变化,给软件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革新也成为必然。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出发点就是希望以最高的效率和质量来解决用户眼前的问题,以最大的灵活性和最小的代价来满足用户未来的需要。它将复杂的开发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小周期;通过积极的交流、反馈以及其它一系列的方法,开发人员和客户可以非常清楚开发进度、变化、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困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开发过程及进度。敏捷软件开发是当前颇为流行的一类开发方法的统称。极限编程(ExtremeProgramming)开发方法作为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代表,更是让人称道。本文在重点分析极限编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实践模型和敏捷规划的基础上,以民航基建项目管理系统的研发为例,对敏捷开发方法的应用进行研究。论文深入分析了系统目标、主要业务及基本功能,描述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随后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系统首次迭代前的设计。然后遵循敏捷开发的基本原理,通过主要的两次迭代开发的详细论述,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敏捷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和开发过程。论文通过对系统需求变化和设计演化过程的描述,集中体现了敏捷软件开发应对变化需求的优势,证明了在规模不大、业务灵活、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的中小型系统开发中,重视敏捷开发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彭博[10]2006年在《面向全球制造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众多研究者意识到如果不做全球化的思考,很快就会陷入竞争劣势。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制造业的某些经济活动几乎以零边界成本进行,这将会引起经济制度和企业制度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于制造业来说,纳入全球竞争体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从事制造战略的研究者已经开始从产品、市场、组织和供应链的角度阐述全球化经济的特征:制造业的全球化意味着同一领域内竞争者数量不断增多,竞争更加激烈,制定并实施战略的空间扩大,可以同时找到产品设计速度快、生产成本低、质量优、需求量大的市场。本学位论文探讨了全球制造产生的原因、条件、特征,站在制造业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探究全球化对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冲击,以及如何在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中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文章对全球制造企业的物流决策理论加以研究,指出全球制造企业物流决策的范围包括物流服务水平的设定和物流系统设计;进而将物流系统设计细分为物流网络优化、运输决策和库存决策;建立制定物流系统规划的决策模型和面向全球制造的物流网络规划递阶控制模型,为物流联盟的构建与运行优化等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同时也为建立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深入探讨了基于现有物流网络的敏捷配送技术,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目的是在物流系统规划中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和物流系统的敏捷调运水平;对全球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全球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最佳模式,即对全球制造企业的物流联盟进行协同管理,给出协同物流管理的叁维集成模型和协同物流管理的实施框架。为有效提高全球制造企业的物流决策效率,文章构建了面向全球制造企业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LDSS),分析全球制造企业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在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面向高层物流管理者,具有随机检索、背景挖掘、设想构成、预警功能的战略性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和面向中、基层物流管理者,基于库存管理的战术性决策支持子系统。战略性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使高层物流管理者成为系统的直接用户,支持人事、沟通和决策;战术性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全球制造企业库存的调节控制来保证全球制造企业物流的畅通;继而进行数据库、模型库的开发。最后,对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加以分析,采用叁维开发结构体系及自适应设计方法,对系统的实现条件做一般性描述。

参考文献:

[1].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与改进[D]. 卢铮松. 天津大学. 2004

[2].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管理[D]. 湛勇智. 清华大学. 2014

[3]. 面向敏捷制造的供应链及其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与应用[D]. 徐进.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4].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的XP重构模型研究与应用[D]. 苏瑾.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5].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ERP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技术研究[D]. 唐维俊. 东南大学. 2004

[6]. 基于移动云模式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研究[D]. 纪浩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

[7]. 信息系统的容变模型设计与快速开发[D]. 吴佳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 面向紧固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 金晶晶. 浙江大学. 2008

[9]. 基于敏捷开发方法的民航基建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万李.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10]. 面向全球制造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彭博. 天津理工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与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