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军石

浅析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军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15400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辅助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 治疗组早产儿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贫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EPO)in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premature infant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method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8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in gender,gestational age,birth weight,hemoglobin etc.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EPO treatment. Results the anemia of preterm infa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1). Conclusion EPO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ure anemia in preterm infants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by clinicians.

Erythropoietin(erythropoietin);premature infants;anemia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理化因素的影响,早产儿越来越多,且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贫血较为普遍,如何防治早产儿贫血,成为儿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80例,应用EPO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80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除外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溶血症、脑室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胎-胎输血、胎儿-母亲输血或接受输血疗法及严重先天畸形患儿,且住院期间采血量<15 mL。入院当天抽血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保证热卡供应、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同时补充硫酸亚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K造血原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出生后7 d开始皮下注射EPO,每周2~3次,200 U/kg每次,治疗4周后抽血化验,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Hb、HCT、RBC、RET、MC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EPO能有效提高RBC的数量和HB水平,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而MCHC、BPC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PO对MCHC、BPC影响不大。

3 讨论

早产儿为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身体各器官构建和生理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不成熟,不同种族、人种、不同社会经济阶层,早产儿的出生率亦不同,中国大陆5%~7%,1998年美国报道早产儿出生率为5.4%[1]。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早产儿贫血较为普遍,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出现早且重,在生后3~7周血红蛋白可下降至(70~90)g/L,对早产儿危害极大,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且抵抗能力差,易患各种疾病,因此防治早产儿贫血很重要。早产儿生后贫血程度与胎龄及出生体重有直接关系,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早产儿贫血也与营养状况有关。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很多,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早产儿红细胞寿命较足月儿短,且红细胞产生减少,但此时破坏仍在继续,导致血红蛋白的急剧下降,产生贫血。②早产儿生长迅速,血浆容量扩张导致血液稀释,产生贫血。③医源性失血。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由于病情变化,需要的抽血检验项目很多,反复抽血很容易产生贫血。④营养因素。早产儿贫血亦与造血物质不足、营养缺乏有关,早产儿体内各种维生素贮存量少且生长又快,如铁、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及蛋白质缺乏;早产儿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依赖的因子Ⅱ、Ⅶ、Ⅸ、Ⅹ、以及Ⅺ、Ⅻ均较足月新生儿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延长,缺乏程度较重者可致出血症,导致贫血;早产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叶酸生长需求较足月儿处于缺乏状态,几乎2/3早产儿在生后1~3个月经历着低叶酸的水平[2];维生素E是一种脂容性维生素,也是一种抗过氧化剂,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很重要,其缺乏可引起溶血性贫血。⑤疾病因素。维生素K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溶血症、脑室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胎-胎输血等均可导致贫血。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增生减低是贫血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由于生后脱离了低氧环境,胎儿时期的红细胞超出机体需要,这样在缺少低氧刺激的时候[3],EPO产生减少,血中浓度下降,造血功能快速下降[4]。有人测定贫血早产儿的EPO水平显著低于同等程度贫血的足月儿和成年人,且活性低,早产儿提高自身EPO的反应能力较为低下[5-7]。早产儿EPO水平低下,骨髓缺乏EPO的刺激,而致造红细胞的功能低下,生后红细胞生存期短,生后很快被破坏而出现贫血。近年来发现,用未经煮沸的鲜牛奶喂养小儿,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而致贫血。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结果Hb、HCT、RBC、RET、MCV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EPO能有效提高RBC的数量和Hb水平,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我院应用EPO治疗,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分析其机制在于:EPO受组织中氧含量的影响,胎儿期组织氧含量低,EPO合成增加,血浆中浓度高,故红细胞增生旺盛,但生后6~12 h由于不显性失水,血液浓缩,红细胞数量相应增高。但由于生后肺呼吸的建立,动脉血氧饱和度由45%增至95%,致EPO合成明显减少,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下降。且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快,出生后10 d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约减少20%,早产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更加明显,血红蛋白于出生后3~7周可降至(70~90)g/L,出现明显贫血症状。而EPO能与红系祖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红细胞系的单能干细胞向原红细胞分化,经过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细胞,共分裂增殖4次。晚幼红细胞继续分化,经网织红细胞至成熟红细胞,增加红细胞数量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起到纠正贫血的目的。许多专家认为出生体重极低的早产儿,若生理性贫血很难恢复,可能是由于EPO严重缺乏所致,主张用EPO治疗[8]。因此早产儿在生后1周应用EPO治疗,补充铁、维生素E、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K,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成活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丁国芳,周大欣. 不同时期早产儿出生率比较[J]. 新生儿科杂志,2001,16(4):170-171.

[2]Gallagher PG,Ehrenkranz RA. Nutritional anemias in infancy[J]. Clin Perinatal,1995,22:671-672.

[3]Ebert,Bunn HF. Regulation of the erythropoitin gene[J]. Blood,1999,94:1864-1877.

[4]Kling PJ,Schmidt RL,Roberts RA,et al. Serum erythropoitin levels during infancy:associations with eythropoiesis[J]. J Pediatr,1996,128:791-796.

[5]Brow MS,Garcia JF,Phibbs RH,et al. Decreased response of plasma immunoreactive erythopoitin to “available oxygen” in anemia of prematurity[J]. J Pediatr,1984,105:793-798.

[6]郑志民. 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5-57.

[7]黄朝鸿,李兵飞,郑瑞庆.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次数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24.

[8]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13-1715.

论文作者:李军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浅析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军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