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昌琴
(南京市江宁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 南京 211017)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取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等。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儿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且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引发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因素较多,及早发现且及早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新生儿的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护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94-02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作为一种病理性黄疸若在发病后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及时治疗,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从而引发新生儿听力下降、智力低下及神经系统异常等疾病,甚至死亡[1]。笔者自2014年12月以来,对所在医院所收治的患有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38例,而女32例;其中孕期在38周以下的有16例,孕周在38~41周之间的有51例,而在41周以上的有3例;新生儿的体重在2.5千克以下的有5例,而体重在2.5~4.0千克之间的有61例,而体重在4.0千克以上的有4例。
1.2 诊断方法
所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诊断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中的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 (TSB)>221μmol/L,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256μmol/L,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85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 26μmol/L。
2.病因分析
ABO溶血病、地中海贫血、G6PD 缺乏症是我国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常见原因,视地域不同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2.1 ABO溶血病
以ABO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最为常见,通常母亲为O型,孩子为A或者B型。Rh溶血症较为少见。多数母亲为Rh阴性,孩子为Rh阳性。Rh溶血症一般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且逐渐加重,而ABO溶血症的症状较Rh溶血症要轻。通常,ABO溶血症大多发生在第一胎,Rh溶血症多发生在第二胎以后[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遗传基因缺失或突变所致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国内以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高发,一般通过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进行筛查,确诊依靠基因检测。根据妊娠周数不同,分别选取绒毛(9~11周)、羊水(16~24周)和胎儿脐带血(20~26周)进行地贫产前诊断,通过基因诊断技术确诊。
2.3 G6PD 缺乏症
G6PD 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红细胞酶缺陷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G6PD 基因表达下降或 G6PD 酶结构改变,G6PD 酶活性降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红细胞易被氧化性物质攻击破坏引起溶血[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即新生儿黄疸和急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但绝大部分是无症状的。在我国以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发病率高,据国内近期资料统计,广西G6PD 缺乏症的发病率为10.75%,云南省为19.00%。
3.治疗与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给予一定的治疗,其中包括换血、蓝光治疗、激素和白蛋白治疗,输送血浆,根据新生儿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如果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的,则将其转到外科进行治疗。
3.1 健康宣教
深入细致地向患儿家长讲解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病原因,使其明白黄疸的临床表现以及对患儿的危害,让其明白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慰,取得家长的信任,以利于患儿的康复。
3.2 掌握相关病史
详细询问患儿母亲的血型、有无输血史、流产史等;患儿的出生肽次、黄疸出现时间;以及是否为早产、有无宫内窘迫等诱发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
3.3 吮吸的护理
尽量让患儿早吮吸、早开奶,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道蠕动,使胎便的排出时间与转黄时间尽可能提前,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黄疸程度。对吮吸能力差的胎儿,应耐心喂养,必要时可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保证患儿热量充足。
3.4 出院指导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一般的院外护理技巧,如喂养、抚摸、肢体锻炼等,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使患儿健康成长。
4.结果
经过2~4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42例中痊愈4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达100%。
5.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不同因素引起的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患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异常增高,同时还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下降、智力低下及神经系统异常等疾病,严重损害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h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使患儿很快死亡。即或幸存,也常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适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患儿感染,减少或者避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积极的健康宣传教育和护理指导,可以提升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能够主动配合对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佳.1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0(12):102-103.
[2] 李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5): 158-159.
[3] 杜志方,刘芳,李建红.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损伤的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45-847.
论文作者:郝昌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患儿论文; 溶血性论文; 红细胞论文; 地中海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