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关节 646000
摘要:分析分级诊疗模式下住院患者院外带入压疮的风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院外压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压疮数据库资料,分析骨关节科院外带入压疮的相关风险因素。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为急性期的体位受限、运动障碍、皮肤破损、潮湿刺激、瘦弱或肥胖、高龄等方面。结果:在医护共同参与压疮干预下,35例治愈,4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结论:积极加强院外压疮防治的宣教与指导,首诊医院及家庭能及时有效排除压疮的风险因素,尽早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既避免了过度预防压疮,又节省人力物力,对降低院外压疮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级诊疗;院外带入压疮;防治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分级诊疗模式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关节科收集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9例,平均年龄68.3岁,详见表1、表2。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为其进行压疮现状分析、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
分析资料所得,带入压疮主要好发于骶尾部占43.3%,臀部占26.6%,跟部占18.2%,并以多个部位先后出现压疮,我科接诊时已出现II期以上的压疮为主。带入压疮采取预防措施情况,缺乏压疮防治知识、不能正确翻身和床上排便、依从性和满意度差近占一半。
2.分析原因
2.1医务人员压疮防治宣教不到位 医务人员对压疮预防知识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是影响压疮预防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1]。作为首诊的基层医院,由于诊疗水平的缺陷、缺乏压疮治疗相关专业人才,对压疮认识存在误区、漏报、瞒报情况。而处于疾病急性期内患者多处于制动状态,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以致错过了最佳的预防阶段,转诊到三甲医院时压疮已发生了。其次,出院时护士与照顾者多数仅行口头交代注意事项,而对好发部位不了解、预防措施不完善、护理方法不正确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2];医生很少参与压疮防治工作,以致院外压疮高发。
2.2内在因素 由于严重的多发伤、复杂的慢性疾病,肢端血循、感觉不良,并给予牵引、石膏治疗,需长期卧床。加之患者高龄,身体营养不良,皮肤弹性差、脆性高;而过于肥胖的患者,伤后灵活度差,翻身抬臀困难,极易导致压疮形成。
2.3外在因素 主要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
2.4局部环境因素 皮肤和床单常污染潮湿,使皮肤抵抗力降低。而皮肤已有破损者更易发生压疮。
2.5 患者及家属缺乏疾病知识 主要受知识接受能力的影响。患者怕痛不配合或盲目拒绝翻身;出现压疮也不及时就诊,使症状越来越重。另有家属严重依赖护士,而出院后就不懂正确护理,导致压疮形成。
3.处理对策
3.1 提高医务人员防治压疮的知识水平 在分级诊疗政策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全面系统的压疮治疗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严格按伤口视嗅触量摄5步评估判断压疮分期,尽早正确干预,预防压疮发生是最经济的压疮护理手段。切实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层层把关[3]。
3.2加强健康教育
3.2.1(1)讲解压疮产生的原因、好发部位、示范翻身(2)掌握压疮的风险评估及自我防护方法,病房温湿度适应,病人心情舒适。指导患者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着装舒适整洁。加强营养,增加抗病力等。(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压疮管理制度,进行Braden量表和皮肤受压评估,建立翻身卡防褥护理单、采取减压装置。对面积较小者可勤翻身和注重营养支持。对于严重压疮,可邀请压疮专家和医生多方合作,决定何时行清创换药、手术探查、扩创、植皮以及运用负压引流装置,和选取消毒剂、敷料,抗毒素、表皮生长因子药物等分析,并及时上报备案、讨论分析总结经验。
3.2.3 效果评价 完善检查评价跟踪回访的方法,确保患者及家属掌握压疮预防的方法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4结果 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9例,在医护共同干预下,9例行手术清创探查、扩创、负压引流装置换药,平均治疗时间为35天;30例行消毒皮肤后予以生物敷料保护,平均治疗时间为16.5天,4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
5小结 压疮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预防胜于治疗,强烈要求各级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做好院内外压疮防治的宣教与指导,提高识别压疮的风险能力,合理利用资源,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祖晶,姚建琴.113名临床护士掌握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8:20-22.
[2]刘海燕.基层压疮高危人群居家照顾现状及策略[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7:1-3.
[3]吕键.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J].中国医院管理,2014,06:1-3.
论文作者:赵冬梅,林小燕,罗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患者论文; 外带论文; 因素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皮肤论文; 方法论文; 护士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