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建设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文

应用型高校建设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文

应用型高校建设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

王红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特别是优秀空乘人员的量急剧增加,同时也对开设空乘类专业的高校如何培养符合航空公司要求的高素质空乘人才提出挑战。本文分析应用型高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从专业人才知识技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本校复合型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空乘专业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航空公司对于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空中乘务相关专业的热度不断上涨,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短缺状况开始凸显。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民航相关从业人员总量预计将达到240万人,空中乘务数量从业人员将达到20万人以上,依照现有的行业院校民航空中乘务人才的培养能力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民航业的空乘人才需求都存在缺口[1][2]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帽壳进行研究分析后,决定采用如图2亚光表面处理,作为共享产品,使用时间长,接触人多,头盔表面难免留有很多划痕,而亚光表面的日常的划痕磨损会相对没有抛光表面易发现,所以,从造型美观来看,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亚光处理表面。同时亚光表面的处理,将会使头盔的造型感更加沉稳有质感。

空中乘务专业是一个特殊性的专业,其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特征、面貌基础及年龄等基本身体条件进行要求,而且其专业培养上越来越多涉及能力、技能、实践、心理等多方面,这不仅是其专业性的要求,而且是提高空乘专业人员素质及开拓其就业环境的有效条件。同时,空中乘务工作的高空作业性、顾客服务性及危险存在性等,对现阶段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挑战。

2.1 武术国际推广为武术对外教材“走出去”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断加强与数十个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航空航天类院校,从2007就已开始空中乘务专业的招生。目前,本校空中乘务方向本专科在校生已达600余人,致力于培养掌握空中乘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民航延伸服务基本技能,符合民航局空中乘务人员职业标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在东盟国家及国内外民航系统、高速铁路公司、豪华游轮公司、高星级商务酒店、旅游行业等现代服务业从事民航服务、商务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但由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目前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习实训、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指导理论等方面处在摸索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对我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实践,对于办好我校空中乘务本科专业、培养专业技能知识扎实的高素质空乘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供需矛盾,基础性知识、技能教学有待加强。

民航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民航相关行业及用人单位对民航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要求处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中[2]。对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和实践,必须根据空乘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和航空公司等学生主要就业单位的需求进行,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重新论证、修订本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毕业要求。一方面可以邀请航空公司管理人员、行业内专家及专职空乘人员参与制定、修订和完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参与到空乘教学的全过程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航空企业的人员和设备资源,与航空公司建立长期而稳定的教学、实训、实习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促进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3]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实践环境欠缺。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24~48 h常规应用抗生素,24~48 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3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老年患者可适当应用预防骨质疏松药物,术后第1~2 d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训练,术后第3 d开始主动及被动有规律活动膝关节,防止膝关节强直或粘连,术后1~3 d复查X线片对比术前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3个月均复查X线片并根据骨折端骨痂形成情况扶拐部分负重下地活动及完全下地负重。术后1~2年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

民航业是一个技能性较强的行业,空中乘务专业培养的是符合航空公司需求的高素质服务型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真实的实训基地与实训条件。但目前我校仅有民航旅客运输实训室、职业形象设计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模拟机舱实验室及茶艺和酒吧实训室等部分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尽管这些实训室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课程的实习实训机会,但航空公司需要的一些真正的技术性训练,如应急撤离实训室、航空急救实训室、全自动陆地撤离舱、空乘人员语音广播实训室等实践训练条件仍然欠缺。然而,这些与航空公司后续培训息息相关实践内容,是可以通过与公司的合作,利用航空公司的设备资源与人力资源实现。但是,目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没有与航空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缺乏与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密切联系的校外航空公司实习实训基地,只是把部分实践训练压缩在专业课程的实习期间,但是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在需要检验成果的时候才开始学习,且实习民航企业会对学生限制,不能有效学习。

(三)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改进机制,难以主动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校对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管理主要停留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调节上,对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设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和调节机制,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行业和目标就业岗位需求主动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大多是被动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的评价反馈和动态调整机制,甚至出现两者长时期不变的情形,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明显不能达到和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岗位需求,专业人才的目标行业和岗位的对口就业率低等现象。

二、提升空中乘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修订。

基于学校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广西面向东盟各国家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目前,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开设课程包括的专业知识不仅涉及基本的空中乘务人员技能知识,而且与声乐知识、泰语、各国民俗文化知识、公关文秘学等多方面相结合,这就扩大了空乘专业知识的范围,增加了学生对基础性理论知识掌握的难度。另外,知识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对于空乘专业教学来说,也是如此,空乘工作主要体现在现场服务与沟通,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知识教学中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忽略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条件;言语能力是空中乘务专业的基本要求,这不仅要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高,而且英语水平或者泰语等一些小语种水平要达到一定等级,从目前我校空中乘务专业言语教学看,无论是教学实际还是考试测验,都存在一定的水分,这就造成空乘专业人才成为“哑巴学生”,并没有真正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二)基于岗位需求开发实践教学。

高校立足的根本是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学校或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场地,根据岗位需求加强课堂或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空乘专业人才[3]。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机制,在合作内容、方式及教学内容、模式上创新,对于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就业尤为重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接触与沟通,在校建立航空公司空乘人才培养基地,有条件的开办航空公司定向班,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另外,积极开展校企共育,民航企业与高校合作、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途径有多种,如邀请院校合作企业在校内设立合作办公室,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参与招生宣传,制定符合行业用人要求的招生标准,让企业参与高校空乘专业招生面试工作;校企协同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派遣部分专业教师深入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培训等流程中,积极了解航空公司空乘岗位的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操作技能要求,从而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和技能,强化空乘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学习效果。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拓宽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三)构建多评价主体的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调整机制。

空乘行业属于服务业,空乘专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拥有更高综合素质和具有良好服务技能的空中服务专业人才[5]。然而,以往的教育模式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调节上,缺乏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反馈调整,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出现脱节,人才供给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用人单位招人难、学生毕业就业难等人才供需矛盾的现象。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构建以用人单位、校外专家、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多评价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从而提高我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进一步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要适应民航企业对人才的多元性要求,作为空乘人才培养基地的民航院校必须紧紧根据企业所需,不断对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依靠足够的硬件资源强化空乘专业学生软件,才能培养出民航所需的素质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为地方民航企业的发展输送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广春.我国高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24(3):34-37.

[2]黄赶祥,李鸣镝,虞雪.应用型本科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51(07):83-85.

[3]李爱军.“以岗导学,校企共育”空中乘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17(18):87-88.

[4]梁姣.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岗位群职业能力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151-152.

[5]李冬颖,路紫.我国本科空乘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以国内21所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高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4):48-5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创背景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18JB14);2018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 0644)。

标签:;  ;  ;  ;  

应用型高校建设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