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精芪升白汤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的临床观察,评价其对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及对相应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精芪升白汤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本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精芪升白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利血生+维生B4片+鲨肝醇治疗,疗程为1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及KPS评分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其具体表现及处理措施。治疗期间正常饮食,除了本试验选定的治疗方法以外,停用其他有关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中医证候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2、KPS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4.19%,两组间总有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芪升白汤对于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的治疗,能有效的升高白细胞数,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并能明显改善相应症状,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且较之西药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
【关键词】精芪升白汤;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
2014年2月3日WHO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该报告指出,全球肿瘤患病人数将呈现迅猛增长趋势,由2012年的1400万人,将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甚至到了2035年将达到2400万人。而其中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了年增长的趋势。更有报道称,目前大肠癌的发病率已增长一倍以上,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而我国每年大肠癌新发病例已高达十余万人次,且年均增幅为4%,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大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
本课题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及其临床工作总结,以“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基本组方法则,自组精芪升白汤以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观察及总结,以客观的态度评价精芪升白汤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肿瘤科2014年5月~2015年1月的住院病人。总收录例数为62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精芪升白汤组)与对照组(西药疗法组),每组各31例。
1.2一般资料
两组受试者放化疗均采用国内常用方案,放射剂量为常规剂量45-50Gy,分25-28次照射,化疗为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或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放化疗次数不限,受试者放化疗后查白细胞减少符合下列纳入标准即可入选。
1.2.1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分布比较
其中治疗组31例,年龄在43-65岁之间;对照组31例,年龄在40-63岁之间;经过探索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用t检验可知,t=0.525,双侧P=0.601>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如表1所示。
由上可知,本试验所选病例在年龄、性别、白细胞减少分度及病种分布上均不是本试验的影响因素。
1.3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的患者可选录
1.3.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内科肿瘤学》[2]制定。
(1)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肠癌并接受过放化疗者;
(2)放化疗前查血常规WBC计数在正常范围以内(4~l0×109/L);
(3)放化疗后查血常规WBC计数<4.0×109/L;
(4)排除因感染、免疫、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等所致WBC下降者。
1.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
A、气血两虚证
主症: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少纳呆。
次症:失眠多梦,自汗,盗汗,泛恶欲呕,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B、诊断说明:主症必备,加次症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3.3 白细胞减少分度标准
根据《实用肿瘤内科学》[4],大肠癌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分度为:0度 WBC>4.0×109/L,Ⅰ度 WBC 3.0-3.9×109/L,Ⅱ度 WBC 2.0-2.9×109/L,Ⅲ度 WBC 1.0-1.9×109/L,Ⅳ度 WBC<1.0×109/L。
1.4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白细胞减少分度在Ⅰ-Ⅲ度之间(包括Ⅲ度),即WBC计数在(1.0~4.0×109/L)之间,且粒细胞数在(0.5~2.0×109/L)之间;
(2)符合中医证型“气血两虚型”诊断标准;
(3)功能及体力状况经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
(4)年龄于18-65岁之间,且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病例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或>65岁者;
(2)因感染、免疫、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等所致WBC下降者;
(3)WBC≤1.0×109/L,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输血者。
(4)合并有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
(5)APTT>2倍正常值,或PLT<60×109/L,或有出血倾向者。
(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7)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遵规定治疗者,或无法进行疗效判定者,或资料数据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6病例剔除标准
已纳入病例但符合以下之一者,应予以剔除:
(1)误诊、误纳;
(2)符合排除标准;
(3)一次药未用;
(4)无任何检测记录者;
(5)由于使用某种违规药物,以致无法评定疗效。
对已剔除的病例说明原因,其观察表保留以备查因。
1.7病例脱落标准
因下列原因未能完成试验的入选病例则视为脱落病例:
(1)病人自行退出;
(2)观察者命令其退出(或依从性差;或出现夹杂症;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对已脱落的病例详细记录原因,并将其末次的主要疗效观察结果转接为最后结果予以分析,其观察表保留以备查因。
1.8中止试验标准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试验期间WBC≤1.0×109/L者应中止试验,并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肌注以升白治疗。
(3)试验期间发现所服药物疗效不好,甚至无效,无临床意义。
(4)试验期间发现治疗方案有重大失误,难以评定药物疗效;或设计较好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偏差(如盲底泄露等)。对无法进行疗效评价的剔除、脱落、中止试验病例,均应继续按前所述选择病例原则纳入与去除人数相等的病例,以确保受试病人总数不变,同时按随机原则分配到各组。
1.9观察方法
1.9.1 分组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1.9.2 治疗方法:(给药方案)
两组病例均予以适当饮食,并根据相关病情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措施。
治疗组:予精芪升白汤,其药物组成有:黄芪30g、黄精30g、红参10g、阿胶10g(烊化)、当归20g、女贞子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淮山30g、炒白术15g、砂仁10g、大枣15g。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次100-150 mL。
对照组:予口服利血生片2O mg,3次/日;维生B4片2O mg,3次/日;鲨肝醇50 mg,3次/日。
且治疗前一周停用所有治疗本病的药物。两组均观察1个月,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1.9.3 观察指标
(1)白细胞计数
观察白细胞的变化: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计数1次。
(2)中医症候积分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均对照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见附表1)填写好中医症候疗效的观察表,表上共列出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失眠、心悸、气短等10类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计分根据主次症的不同记为0、2、4、6分和0、1、2、3分,填写完成后算出总积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3)功能及体力状况评价(KPS评分)
根据《实用肿瘤内科学》[4]中KPS评分表(见附表2)进行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记录1次。
1.9.4观测指标评定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3]
(1)显效:中医临床证候显著好转,疗效指数≥70%。
(2)有效:中医临床证候均有好转,30%≤疗效指数<70%。
(3)无效:中医临床证候无明显缓解,疗效指数<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功能及体力状况(KPS评分)评定标准[4]
(1)提高:治疗后评分较治疗中分值增加≥10分;
(2)稳定:治疗后评分较治疗中增或减不到10分;
(3)下降:治疗后评分较治疗中减少≥10分。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升白药疗效标准。
(1)显效: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显效且治疗后WBC计数升至4.0×109/L以上;
(2)有效: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有效且治疗后WBC计数<4.0×109/L,但较治疗前上升0.5×109/L-1.0×109/L;
(3)无效: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无效且治疗后WBC计数上升<0.5×109/L。
1.9.5 安全性评价
观测课题实施过程中病例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若出现不良反应,记录其程度与相应处理方法,对本试验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1.10统计方法
(1)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两组计数资料均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两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形式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与分析
纳入病例总数为69例,脱落病例7例,按计划完成疗程的病例为62例。
2.1临床疗效统计分析
2.1.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如表8所示,经秩和检验,Z=-3.137,P=0.00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证明精芪升白汤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疗法的疗效。
2.2安全性检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做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精芪升白汤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可靠的。
3.讨 论
大肠癌(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大类。其发病与高脂肪及低纤维素饮食、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其它如血吸虫病、环境因素、盆腔放射等有关。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大便隐血等。而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包块等,伴或不伴贫血、消瘦和发热等全身症状。而白细胞减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倦、乏力、头晕,面色少华,失眠,食欲下降,低热等症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主要符合中医“虚劳”范畴,其次还与“血虚”、“内伤发热”或“外感发热”等有关。
传统医学中癌症的发生是在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外邪侵体,痰、湿、毒等日久搏结,积渐而成[11]。
中医学认为,放化疗伤及脾胃,脾胃不足,水谷不化,全身失养,日久损伤及肾,则脾肾虚损衰竭,故大肠癌放化疗后的患者在临床上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脾肾亏虚、阳气精血受损的症状。气血两虚型是其中常见的证型之一,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以“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基本组方法则,自组精芪升白汤用于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方中黄芪、红参补中益气,取气能生血、气能行血之意,为君药。黄精、女贞子、枸杞子补肾养血,填精益髓;当归、阿胶补而不滞,使血液生化迅速,养血增髓,共为臣药;化疗后除了骨髓抑制外,对脾胃亦多有损伤,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因此在使用补益药同时应佐以理气消导之药以免滋腻呆滞阻碍脾胃运化,故方中之炒白术、淮山健脾益气,砂仁行气宽中,使补而不腻,为佐药。大枣既补血升血,又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健脾补肾,益精填髓之功,刺激骨髓生长,恢复造血功能,并通过提高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以进一步达到抗肿瘤的目地。精芪升白汤的组成围绕本病气血两虚证的之病机,填精益髓,通过滋养骨髓,化生血液而起到了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健脾补肾,通过固扶正气而达到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精芪升白汤和西药治疗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且中药效果优于西药。中医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在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呆食少、气短、心悸等5大主症的比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精芪升白汤在改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对于KPS 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精芪升白汤对于提高患者功能状态及体力状况上有明显效果,而西药组效果不明显。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精芪升白汤组对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9.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4,187.
[4]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34,183,368.
[5]哈木拉提??????吾甫尔,阿衣努尔??????买提斯迪克. 维医异常体液病证诊断及其用方规范(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颁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9月第35卷第9期:32-33.
[6]李静.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与I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7):485.
[7]Welte K,Gabrilove J,Bronchud MH,et al . Filgrasti m(r- met HuG-CSF):the first 1O years . Blood,1996,88(6):19O7.
[8] Estey E.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in the treat ment of acute leukemia . Curr Opin Oncol,1998,1O(1):23.
[9]杨宝峰.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
[10]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1.
[1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379.
论文作者:张正元,匡湘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疗效论文; 白汤论文; 白细胞论文; 病例论文; 气血论文; 中医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