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公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以公路设计和交通安全关系作为论点,分别从视野和视距、平面流线公路、纵断面公路线性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交通安全的公路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交通安全的改良方案,希望通过分析能提升公路设计和交通安全的关系,保障公路的顺畅稳定。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视野;视距
1对公路设计中交通安全因素考虑的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虽然公路交通一直在稳定发展,公路设计技术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某些地段的公路设计不合理,从而造成区域性的交通拥堵,公路交通安全也因此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留下了很大的社会隐患,国民经济也因为交通运输的堵塞而受到影响。要想保证交通顺畅,避免交通安全问题再次发生,无论是什么地区的公路设计都要首要考虑其安全性,务必要将公路设计的安全性放到第一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只有公路设计的安全可靠,才能发挥公路的正常效用,才能确保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
2影响公路设计的交通安全因素
省道S114线清远段公路安全防护工程起点位于清远与花都交界的石角镇兴仁,途经狮子湖高尔夫球场、清新迳口、珠坑、军营、禾云镇、浸潭镇、石潭镇、阳山七拱镇、阳山县城、小江镇、连州水足塘、东陂镇、丰阳镇,终于清远市与湖南交界南风坳。起点桩号为K47+269,终点桩号为 K328+376,全长共 281.107 公里,其中一级公路 34.14 公里(占 12.14%),二级公路 246.967(占 87.86%)。
2.1平纵组合因素
对于平、纵断面的线形组合来说,它的根本原则就是要相互对应,保证它的匀称均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一些主要问题,防止出现大的交通事故。长度较长的直线与陡坡或长度较短的竖曲线不宜结合在一起使用;长的平曲线和大量的短的竖曲线、短曲线之间也不宜结合;直线上要注意切忌出现会阻挡司机视线的曲峰;短竖曲线内不宜有小半径竖曲线,反之亦然;曲线的内侧加宽不宜太长,避免司机在转弯时利用转弯半径超车或者将之作为行车道拐内侧小环;凹形曲线的底部和凸形曲线的顶部都不能加急转弯,防止出现交通意外;曲线的加宽值要满足所有公路行车的需要,一般都要将曲线加宽值的设定与道路最大行车进行比较,得出最优结果。避免这些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公路设计误区,就能达到保证公路交通安全的基础。
2.2纵断面因素
公路的视距和车辆的动力性能的好坏受到公路纵断面线形因素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车辆性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合理设计公路的长上坡、长下坡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对上坡、上坡进行合理的控制来提高道路通行能给力,如设置警示牌、缓坡段,都能提高道路的使用效果。
2.3视距因素
行车视距是关系到交通安全的一个首要因素,在进行公路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到行车视距。在现实的交通运行中,很多交通问题都是由于视距产生偏差而导致的,设计合理的公路一定具有优秀的视距设计。司机可以通过合理的行车视距判断出正确的道路环境,使司机在行车时具有更多的保障。针对公路中不同方面对于视距的不同应用,视距的具体设计内容也是不相同的。另外如道路转弯处的构筑物设计不能阻隔司机的行车视线、相邻的不同意义的警示牌不能相互遮挡灯都是视距因素上要考虑到的问题。
2.4平面线形因素
公路在设计使用时是要贯穿到日常的生活环境中的,所以在对公路的平面线形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其与周围的环境、景观和地形之间的和谐统一。公路是要与周围的环境融在一起的,而不是突兀地在整体中显现出来,公路线形必须保证整体的协调性、连贯性和平衡性,将公路的平面线形和公路的横纵断面进行紧密的连接。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还要与周围的地势、景观和环境统一起来,使公路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还能作为景观让人们产生一定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在设计公路时必须进行直线和曲线的结合,杜绝因为直线路段成本低而只用直线的行为,保证公路的协调和正常的车辆交通使用功能。
2.5平地交叉公路口设计
在公路中的多岔口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意外的概率较大,这是由于在这一类型的公路上,汽车数量众多,彼此行驶方向,车速不定。同时路口的距离较短,往往不会有较多的反应时间,加上驾驶人的心态、心理、精神等,极易发生交通意外。
3交通安全的改良方案
公路交通安全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公路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公路交通安全系数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公路设计。
3.1改进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公路直线路段过长就容易引起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同时也可能导致驾驶员的车速过快,因此,公路支线路段在设计长度上应尽量避免连续过长的路段。为了确保公路路段前后线形性能的稳定性,选择曲线半径时通常要用到比最小半径大的半径,且一般不超过1000m。此外,行车路段中出现比现行路段更复杂的情况后,应充分考虑车辆面临突然的变化采取习惯性制动措施的情况。此外,公路不仅仅是供人们通行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周围环境的营造者,公路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行车外在环境。
3.2 改进公路视距设计的方法及措施
在改进公路视距设计中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驾驶员在公路上行车要实现超车就必须具有足够的超车时间和空间,视距设计时就应考虑到为车辆超车提供行车净空的标准要求,并在以后的施工中严格保证净空的规范质量,以确保车辆行进过程有序地完成。其次,公路设计的过程中任何设计方案的提出都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最后,公路路段中如果出现人工构造物或者边坡时,除了要保证相应的空间以外,还应该考虑到构造物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可以适当设置交通标志以提示驾驶员可能要面临的路况,以尽早采取制动或其它措施来应对,预防和减少交通意外的出现。
3.3改进纵断面线形设计的措施
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针对长、大纵坡的路段,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长、大纵坡等实际情况。路段中出现较长或者较大的纵坡路段时,就需要对该路段进行爬坡设计,除了相应的受力计算外,也要保证各种行驶车辆在该路段爬坡时车辆的性能稳定性,绝不可采取极限值计算并应用于设计中。如果必须要采取极限值时,也应该辅助以相应能够有效降低车速的措施,或者设置醒目的道路警告交通标志,提前向驾驶员提示预警,让其尽早采取措施以减少由于特殊路段行车不当而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
3.4 改进平面组合设计的措施
组合设计的目的通过平面上直线与曲线的交叉或者其它方式的纵断相接,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以预防和减少交通意外的出现。直线纵断面在驾驶员行车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视觉上的阻碍,在公路设计中应注意避免,同时,还应考虑到驾驶员突然采取制动措施时的车辆可能行进状况,设置相应的平面区域,以降低紧急意外引起的事故发生率,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3.5交叉口的处置方案
一般而言,平地公路的线路交叉口尽可能放置在长直线路。如果遇到不可避免的地域条件,也需要放置在较为平缓的平地弯道曲线上,弯道曲线不宜过小,不能小于最小圆半径。同时平纵线路的交叉口设置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公路交叉口与线路出口重合或者相近,同时陡坡下坡路段也需要注意,避免较大车流量的出现和交汇。再者,在处理乡村公路时,减少公路的交汇往往能取到良好的成效。
4公路安全管理中的智能交通技术
4.1数据的采集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我国市场上的传感器种类非常的多,通常情况下应用于公路数据采集的传感器,主要针对于几个方面:能见度的检测、环境检测、气象检测等等。这些传感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管理中心进行有效的数据传递,能够让公路管理部门对于公路和周边环境实时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数据的整合,进行公路安全状况的一个监控。为车辆在道路中的形式提供安全。汽车上的GPS技术可以通过系统的帮助实时的观测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判断车辆的具体位置,对事故进行更有效更快速的处理。GPRS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将接受的GPS数据传输给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两种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加强对于公路路况的了解。
4.2有效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通过多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的传输,公路管理部门对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信息融合,在原始数据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记性数据的统一整理,展开分析,是数据信息采集最前期的一种处理手段。有效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是对于公路交通监测的基本手段。GPS车辆定位系统的应用结合多传感器的基本数据,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合理、更准确的了解公路的基本状况,判断公路运行是否正常。如果数据存在异常,管理中心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事故的排除,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4.3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交通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可以做到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给人们更安全的出行条件。通过对于驾驶员加强道路安全教育工作,优化公路的设计方案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为道路交通的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安全评价。随着对于交通信息的不断了解和整理,提高了相关研究的建设,加强对于道路安全的管理,禁止酒后驾驶和驾驶人员的不当操作等问题。根据精准的交通事故数据展开分析,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
4.4公路交通安全事故事故伤害减轻
通过对于事故的提前预测并且向驾驶员传递准确的预警信息,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智能交通系统在预测到交通事故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措施,系好安全带,通过系统信息的传递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大大的缩短了救援队伍到达事故地点的时间,并且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和位置。可以让交通管理部门更有效的针对事故的发生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员的伤亡,缩短交通运行状态由于事故造成的拥堵现象。
5.5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况信息的实时发布
经过对于信息的有效处理,利用信息化网络的方式,公路管理中心将道路的实时情况发布到公路路端的信息发布牌,对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提醒车辆注意道路中异常状况和行车安全。信息的发布需要确保公路的协调管理,综合考虑后进行发布,保障道路的畅通运行。系统的应用对于社会的经济效益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公路自动化的管理水平。硬件结构主要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在安装硬件的时候要考虑到电子标签的通信距离、质量等物理属性,从而减少在实际交通运行中的质量问题。在进行硬件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到硬件结构外还要注重硬件对RIFD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数据的传输原理等方面的影响。
5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交通作为我国的主要交通形式正在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公路设计工作者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提高公路交通的可靠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杜殿虎.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理论与方法[D].长安大学,2011.
[2]蒋枫.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
论文作者:徐敏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公路论文; 视距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路段论文; 线形论文; 交通论文; 纵断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