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环节竞争、渠道力量竞争与上游产业卡特尔竞争_卡特尔论文

零售环节竞争、渠道势力与上游环节行业卡特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特尔论文,环节论文,势力论文,渠道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评述

      企业间的横向合谋一直是产业组织与反垄断研究领域所关注的内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各种行业性合谋现象频频出现(见表1),使这一问题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目前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行业合谋的可能性。经典的“囚徒困境”通过静态分析预言了卡特尔极易破裂的属性,但现实中却有许多行业卡特尔在长时间内存在,所以许多学者通过重复博弈来寻找可行的合作解。Friedman[1]关于“冷酷策略(trigger strategy)”的行动假定以及Abreu等[2]对“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的分析得出了行业合谋得以存在的均衡解;Shaffer[3]对行业中“中心”、“边缘”两类企业行为的静态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由部分企业组建合谋时的稳定情形。经验研究也表明,行业卡特尔的形成或持续的期限会受到资本的密集度、广告密集度、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市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4-6]。结合中国的案例,周勤[7]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同质性、合谋成本与惩罚成本、买方势力等角度分析了2001年上海黄金饰品厂商卡特尔不能稳定维持的原因。

      

      这些研究已经体现出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合谋的形成,二是形成后的稳定性[8]。但在分析过程中,这两个问题又常常被等同起来,体现为不稳定合谋与合作解不存在相对应。本文则认为,需要将合谋形成时的参与者动机与长期中的稳定性分析区分开来。如前所述,合谋不稳定并不等于不会形成,也不意味着形成即破裂,在其存续的期间内,往往就会引起供需双方的极大反应,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反垄断实践也并不因为合谋不稳定而放任不管。与此同时,行业合谋并不一定有直观的表现。企业可能形成“非合作串通”,即在非合作情况下通过默契行为独立地达到合谋状态[9]。并且,除了串通涨价、限定最低价等容易被发觉的价格联合行为以外,通过控制产量间接抬升价格的做法也是形成合谋的重要途径。2005年,在山西组建的“焦炭生产联合体”就具有产量卡特尔的性质。2011年2月,根据《反垄断法》制定的《反价格垄断规定》正式实施,价格合谋行为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制办法。但是,产量合谋等隐性的横向联合行为常常难以发现,同时执法过程中存在认定与取证的困难,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

      认识产生合谋的动机条件,可以为防范或减少卡特尔的出现提供支持。行业合谋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往往是在一些外在因素的推动下形成的。例如2000年“彩电峰会”后生产商的价格维持协定、2001年上海黄金饰品厂商的价格协议都在面临零售价格竞争激化的背景下出现,而2007年参与方便面集体涨价的企业则强调了成本上升的原因。究竟什么样的情况下企业将会出现组建横向联合的动机?相对于稳定性分析,对动机条件的考察针对的是合谋形成时的企业行为。在研究过程中将这种卡特尔形成的条件与稳定性分析加以区分与结合,不仅能更加完整地认识横向合谋,还能为新的“经济干预”手段提供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了解了卡特尔得以形成的环境条件,就可以通过对这种经营环境的间接调控来减少企业组成横向合谋的主观动机,从而达到干预效果。

      进一步地,在分析行业合谋的形成动机时,需要关注上下游间的交易关系及相互间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关于合谋的研究主要涉及纵向一体化的情形,不区分生产与零售环节[3],接近于上海黄金饰品厂商合谋案例中的情形。考虑上下游环节问题的分析则大多涉及转售价格控制的情况[10]2007年方便面厂商联合涨价事件是对应的实例。但事实上,制造商并不一定能对零售商的定价行为实施完全有效的影响。例如在2000年彩电峰会协定的案例中,以“国美”为代表的大型连锁零售商就不愿加入提价的行列。假如考虑到产销非一体化的情况,上下游环节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影响。在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家电业的卡特尔现象中,零售商摆脱系列化体制的约束,低价销售产品并引起下游竞争激化,成为上游生产商形成横向联合的重要背景因素[11-12]。由此提出的问题是,下游环节竞争结构的变化是否会促成上游组建卡特尔的动机?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考虑到零售商横向垄断势力能够带来纵向的渠道势力[13],则上游合谋的形成动机也可能与应对买方势力有关。

      由此,本文将考察零售环节竞争及渠道势力对上游卡特尔的影响,并在分析过程中区分行业合谋形成时的动机条件与合谋形成后的稳定性条件。研究方法上,本文将主要采取理论模型和数据模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上下游两个环节以外,还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特点。一是将企业区分为“中心”、“边缘”两类,对其有所差异的角色加以考察。这种做法能够更好地反映行业现实特征,因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和采用[3][14]。二是将这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与行业协会的角色结合起来。行业协会的存在降低了企业间的沟通成本,为形成隐性的默契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了解市场反应并及时调整其行为,从而使合谋更具严重性[15]。可见,恰当地阐述行业协会对于企业合谋的影响,是分析过程中所必需的。

      后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行业合谋行为基本模型,在给出假定条件之后,先按照逆向分析原则讨论零售环节的均衡情况,然后计算各种情况下决定上游企业加入或背叛合谋等行为的相关变量。第三部分将得出行业合谋形成的动机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对下游竞争、成本变动等经营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比较边缘企业属于不同规模时的结论,并给出数值模拟结果。第四部分进一步考察零售商凭借渠道势力向上游索取利润转移时的情况,讨论考虑这一现象后对前文结论的影响。最后第五部分是总结和政策建议。

      二、行业合谋行为的理论模型

      (一)模型的基本设定

      考虑上游生产与下游零售两个环节。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彼此独立,生产商无法对下游定价等行为加以约束。存在多个零售商时,其相互间采取古诺博弈来确定给定批发价格下的最优进货量。在上游生产环节,存在的“中心”与“边缘”两类进行产量决策的企业。中心企业是行业协会的加入者,能够通过这些行业中介组织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和边缘企业的产量与产能。边缘企业没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它们按照自己的产能生产商品,且只在能够增加利润的情况下扩大产能。也就是说,中心企业相对于边缘企业更具有信息优势,但是在绝对产量上并不一定超过边缘企业。

      在这样的行业结构假定下,可能出现两种合谋的形式。一是仅存在于中心企业之间的合谋,二是中心企业与边缘企业共同形成的合谋。两者不仅在主体范围上存在差异,合谋形成的动机条件与稳定性也有所不同。

      动机方面,在中心企业之间,合谋后单个企业的利润通常大于个体间采取古诺博弈时的情形,因而动机条件一般总是具备的(详见后文)。但对于中心企业与边缘企业的合谋而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中心企业能够接纳或希望边缘企业加入,即对中心企业而言,全体合谋时的利润不低于其内部合谋的情形;二是边缘企业愿意加入全体合谋,即对这些企业而言,全体合谋的利润不低于依照其自身产量生产时的情形。

      稳定性方面,需要比较各经营期利润折现后现值的总和来加以分析。假定形成合谋的情况下,成员都采取“冷酷战略”,即开始时都选择遵从合谋,在后面各期,若其他各方不出现背叛,则继续合作;但若有一方背叛,则该行为将被其他主体立刻得知,且永远不再发生合作。同时,对于中心企业合谋的情况,若一方出现背叛,则合谋破裂后各方通过古诺博弈确定产量;对于中心企业与边缘企业合谋的情况,无论是哪类企业背叛,合谋破裂后均成为中心企业按古诺博弈决策、边缘企业按自身产能生产的情况。

      考虑渠道势力时,零售商会向生产商索取固定的利润转移,并且该项转移在上游合谋情况下的额度总是小于非合谋时的情形。

      (二)零售环节的古诺均衡

      假设零售面对的消费市场反需求函数为

=a-

×Q,其中Q为需求量,

为零售价格,a、

为常数。零售商数量为

,单个商品销售成本简化为进货价格p,进货量与销量相等。各个零售商的最优化问题为(

为该零售商的进货量,

为其他零售商的进货量总和)①:

      

      可以看到,随着零售商数量的增多和竞争的加剧,给定供货价格下的零售价格将会下降,供应量将会增加,从而消费者福利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b将会减小。同时,当只有1个零售商(

=1)时,所得到的结果即为零售环节垄断时的情况。

      (三)中心企业之间的合谋行为

      记中心企业数量为k,边缘企业数量为f简化起见,假设边缘企业生产规模均为

,总产量为

,两类企业生产单个商品的成本均为c(c<a)。

      中心企业采取合谋时,选择最优产量

,该类企业的总产量为

。最优化问题为:

      

      则最优情况下

      

      此时单个边缘企业获得的利润为:

      采取古诺博弈时,选择最优产量

,该类企业的总产量为

最优化问题为:

      

      单个边缘企业获得的利润为:

      由此可见,当k>1时,

即中心企业采取合谋之后,两类企业的利润都将增加,同时价格上升。并且,对于边缘企业产量,有:

      推断1:

≤s/2。即无论中心企业是否合谋,边缘企业以提升利润为条件扩大产能时,总产量总小于s/2。

      如果单个中心企业在某期采取背叛行为,其余企业仍遵循合谋产量,则该企业在背叛当期的最优化问题为:

      

      (四)中心企业与边缘企业共同合谋

      当中心与边缘两类企业共同合谋时,最优化问题为:

      

      如果合谋中单个企业在某一期选择背叛,而其他企业仍按照合谋产量生产,则该企业的最优化问题为:

      

      三、行业合谋的动机、稳定性及其变化

      (一)合谋的条件:动机与稳定性

      下面分析行业合谋形成的动机和稳定条件,需要对中心、边缘两类企业分别加以考虑。

      1.动机条件。首先,只有当企业加入合谋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合谋以前的利润时,动机条件才会具备。

      对于中心企业之间的合谋而言,易见

对k≥2成立,因而动机条件总是满足的(尽管形成的合谋可能因不稳定而破裂)。因此,后文对动机问题的分析将建立在中心企业已经合谋的基础上。

      此时,边缘企业愿意加入并结合全行业合谋的条件为

,化简得:

      

      推断2-1(动机条件):当边缘企业数量不小于中心企业时,边缘企业总是愿意加入合谋;当边缘企业数量小于中心企业时,其总产能小于

是愿意加入合谋的条件。

      中心企业接纳或希望边缘企业加入的条件为

,化简可得:

      推断2-2(动机条件):当边缘企业总产能大于

时,中心企业将会接纳或希望边缘企业加入合谋。

      

      推断2-2′:f>3k时,行业合谋不可能形成。

      2.稳定条件。接下来分析合谋的稳定性,需要对背叛与遵从合谋两种情况下各期利润的现值综合加以比较来得出。

      

      

      在两类企业组成全行业合谋的情况下,合谋一旦破裂,中心企业将永远采取古诺博弈,边缘企业将根据自身产量生产。由此,中心企业不发生背叛的条件为:

      

      推断3-1(稳定条件):中心企业不背叛全行业合谋的条件为rk≤r<1,其中

      

      

      推断3-1′:

越小,s越大,

越高。即边缘企业总产能越小,(a-c)/b的值越大(零售环节竞争越激烈),中心企业不背叛全行业合谋的条件就越为苛刻。

      对边缘企业而言,合谋稳定的条件为

,由此化简得:

      推断3-2(稳定条件):边缘企业不背叛全行业合谋的条件为

≤r<1,其中

      

      可以看到,0<

<1在动机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总是成立的。

      

      推断3-2′:

越大,s越小,

越高。即边缘企业总产能越大,(a-c)/b的值越小(零售环节垄断性越强),边缘企业不背叛全行业合谋的条件就越为苛刻。

      3.关于生产成本变化。前面在分析s=(a-c)/b的变化时,主要考虑了零售环节竞争情况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成本c的变动也会导致s的变化。由此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提升时,s减小,中心企业的稳定条件将会降低,而边缘企业的稳定条件会变得更为苛刻。

      (二)合谋条件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

      当下游竞争等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行业卡特尔的形成动机和稳定性条件会发生变化。前者决定了新的行业合谋可能在什么时候形成,而后者既关系到新形成的合谋能否稳定,同时也是考察现存合谋能够继续维持的条件。下面将分别对已形成的行业合谋和新形成行业合谋两种情况加以分析。

      1.已形成的行业卡特尔:稳定性条件变化。对于已经形成的行业卡特尔,是边缘企业更容易背叛,还是中心企业更容易背叛?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可以有重点地关注稳定性条件更加苛刻的一方。

      通过比较推断5中的

,同时考虑f、k为整数,将能得到

/s的范围条件;进一步地,结合推断2中行业合谋形成的条件可以发现,对于k≠f的情况,一旦边缘企业与中心企业的共同合谋得以形成,总有

成立。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中心企业比边缘企业更容易发生背叛行为。当零售环节竞争加剧时,b变小,s变大,较为苛刻的临界条件

将会上升。由此,在折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原先稳定的行业合谋将有可能变得不再稳定。反之,若零售环节的垄断性增强,s减小,则行业合谋能够变得更加稳定。

      对于k=f的特殊情况,易知在动机条件满足的情况下,

的条件。此时,零售环节竞争加剧将使

下降,行业合谋更加稳定。而零售环节垄断性的增强或生产成本的上升将使

增加,行业合谋的稳定性有可能被破坏。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的分析结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可以认为在多数情况下,零售环节竞争的加剧将有可能导致现有合谋的破裂,而下游垄断性增强或生产成本上升时,现有合谋会变得更加稳定。

      2.未形成行业卡特尔的情形:组建动机变化及稳定性。零售环节竞争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新的行业卡特尔,如果形成,该合谋是否稳定?

      先考虑k≠f的情况。由于原先未形成行业合谋,说明推断2中必然有条件未能满足。

      

      当f<k时,既有可能是

<(见推断2-1)的条件未满足,也有可能是

>(见推断2-2)不满足。后者与f>k的分析结果是相同的。对于前者而言,起初行业合谋未能形成的原因在于边缘企业产能较大,加入合谋无法获益。倘若零售环节垄断性增强或生产成本上升,则s将会减小,行业合谋将更不可能形成。倘若零售环节竞争加剧,则随着b的减小和s的增大,推断2-1中的条件将有可能得到满足;但此时临界条件

将会上升,因而形成的合谋很有可能是不稳定的。

      对于k=f的情况,也必然是中心企业动机条件不满足,同时

,所以必然有

。可见,此时的结果与k>f的情形是一样的。

      对上述分析结果加以小结,可以认为,当零售环节竞争加剧时,上游行业新产生的卡特尔会趋于不稳定;相反,若零售环节垄断性增强,则此时上游有可能出现新的稳定合谋,生产成本上升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下游竞争加剧会使价格弹性变小,增大产量并不会带来价格的明显降低,因而可以使采取这一行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倘若下游垄断性较强,则增大产量会引起价格的明显下跌,其结果将更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成本上升的情况,增大产量以后价格下降,利润空间更趋缩小,企业采取这种背叛行为的可能也就相应降低。

      (三)关于边缘企业规模的讨论:小企业与大企业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边缘企业规模与行业合谋形成及稳定性变化密切相关。将中心企业合谋时的产量(小于采取古诺博弈时的产量)作为相对标准,边缘企业产能小于该产量时的情形界定为“小企业”,则该情况下

。对这种边缘企业为小企业的情况而言,边缘企业的动机条件必然满足

。但由于

,中心企业的动机条件不一定满足,即有可能不愿接纳边缘企业加入。若

,则边缘企业为相对的“大企业”,此时中心企业的动机条件必然满足

,但有可能出现

的情况,此时边缘企业可能不愿加入行业合谋。也就是说,从形成行业合谋的动机来看,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主动性。

      进一步地,在零售环节竞争等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新行业合谋的形成动机及其稳定性条件也会因边缘企业的规模而异。当边缘企业为小企业时,零售环节垄断性增强或生产成本上升(s减小)有可能使中心企业变得愿意接纳边缘企业,此时形成的行业合谋更有可能是稳定的。如果边缘企业为大企业,则零售竞争加剧或生产成本下降(s减小)时,边缘企业可能变得愿意加入行业合谋,但这样的合谋往往是不稳定的。

      四、零售商势力与上游行业卡特尔

      

      

      推断2-3(动机条件):当零售商凭借渠道势力向上游获得利润转移,且上游合谋情况下的转移数额小于非合谋状态时,两类企业形成行业合谋的动机条件都将会变弱。

      

      

      

      推断3-3(稳定条件):当零售商凭借渠道势力向上游获得利润转移,且上游合谋情况下的转移数额小于非合谋状态时,行业合谋在两类企业的稳定性条件都将会变弱。

      

      五、经验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实案例

      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实案例,可以直观地认识前文所得出的判断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图1是各种中心、边缘企业数量组合下动机条件的数值表现。左侧的图中,位于上部的曲面表示边缘企业愿意加入行业合谋的条件,下部的曲面表示中心企业接纳或希望边缘企业加入的条件。能够形成合谋的情况下,

/s应当位于两者之间。右侧的图中进一步加入了边界企业为小企业的分界面,

/s处于该曲面下方时,边缘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可以看到,小企业总是愿意加入行业合谋,但中心企业有可能不愿接纳,反之则相反。在2005年山西焦炭行业组建产量控制联合体的过程中,边缘企业就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此时虽然产品市场价格较低,但它们依然不愿加入合谋。这印证了边缘企业生产规模较大时加入行业合谋不一定有利可图的观点,拥有这一特征的行业一般难以形成大范围的横向联合。

      接下来综合考虑动机条件和稳定条件。图2是对不同

/s取值情况下

的计算结果。能够形成稳定行业合谋时,r应当位于

两者的正上方区域。可以看到,通常情况下

总是成立的,只有在f=k时可能出现例外,如

/s=0.45的情形。随着

/s的增大(零售环节垄断性增强或生产成本上升),曲面面积增大,上方区域相应扩大,合谋更有可能稳定。从中也可以看出,能够形成行业合谋时,中心企业与边缘企业的数量应当在一定的约束范围内。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企业相互间的谈判成本,合谋的规模也应在一定限制之内。

      这一分析说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变化可能都会导致合谋产生的结果,但由此形成的卡特尔在稳定性上存在差异。例如在2006年9月,创维、康佳、海信、长虹、TCL、新科等国产彩电企业为联合应对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十一”价格竞争而结成联盟,规定32英寸和37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分别不得低于4999元和7999元。但很快,“苏宁电器”就在上海宣布有产品价格低于这一底线,其中就包括价格联盟成员的特供机型。这反映出零售竞争激化而形成的上游价格合谋所具有的不稳定性,但成本因素推动的协同涨价更有可能稳定。一度受到媒体关注的2007年方便面集体涨价与2012年开始的乳制品连续价格上涨都强调了生产成本的原因。不论其中的合谋形式是公开联合还是行动默契,从其同时涨价的结果来看,都表现为一种难以逆转的价格变动趋势。可见,在合谋行为相同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动因,其稳定性也会因为本质上的区别而大相径庭。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考察零售环节竞争与渠道势力对上游环节形成行业卡特尔的影响。通过对行业中“中心”、“边缘”两类企业的行为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从合谋形成的动机条件来看,零售环节竞争加剧或垄断性增强都有可能使上游产生组建卡特尔的意愿;但是就稳定性条件而言,前者形成的合谋往往更加容易破裂,而后者的稳定性更强。在组建合谋时,动机条件能否满足主要取决于大企业;在合谋的维持过程中,中心企业为大企业的卡特尔更有可能稳定。成本上升会产生与下游垄断性增强类似的效果,即有可能形成稳定的行业合谋。当零售商能够凭借渠道势力向生产商索取利润转移时,上游行业合谋更有可能形成,稳定性也将随之增强。与现有研究相对照,本文有关不考虑企业间谈判成本的情况下,合谋形成也会对企业数量存在限制的结果与Shaffer[3]成了印证。但是,买方势力增强将使上游卡特尔更加稳定的观点与现有观点有所不同[7],主要原因在于本文侧重考虑了生产商之间的产量合谋以及零售商通过非价格手段获得利润转移的情形。

      上述结论的启示意义在于,构建竞争性的零售环节、建立产销对等的渠道势力,将有利于防止上游稳定合谋的形成。由于零售是具有“商圈”概念的环节,其竞争性应当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商圈层次内的销售竞争,二是商圈层次之外的企业竞争。商圈内的竞争结构会对定价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竞争不应只存在于寡头零售企业之间。在连锁零售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不能忽视中小零售企业以及专门店、自营店等多种业态在形成竞争性环境中的作用。目前,反垄断法通过罚款来干预横向联合的做法已经在有效性上受到了质疑[16],加之行业合谋可能具有的隐蔽性,仅仅依靠法律或行政手段的“堵”是不够的。而一旦注意到行业上下游之间并非孤立的相互关系及影响,那么经济手段或将成为减少合谋形成动机,以及影响合谋稳定性的有效方式。

      

      ①本文理论模型的数学推演及数值模拟、作图均采用Mathematica 7.0软件完成。

标签:;  ;  ;  ;  ;  ;  ;  

零售环节竞争、渠道力量竞争与上游产业卡特尔竞争_卡特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