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_肖美华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摘要: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受本院治疗的70例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患者,根据引流术不同分为参照组(普通引流术35例)和实验组(负压封闭引流术35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术后下床、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均优异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腹部手术;低位肠瘘;应用价值

肠瘘作为肛肠普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多与患者术后创伤、腹腔感染等因素诱发,临床中常见症状以患者出现瘘口、吸收营养物质障碍、感染为主要表现。同时经过腹部手术并发肠瘘作为手术后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并发症,致死率高达16%以上[1]。另外由于肠瘘可分为两种,高低之分,其中低位虽然比较高位对患者生命危险性不高,但是处理不当还是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本院对于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的70例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患者,以引流术为基础,分为35例参照组和35例的实验组。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瘘口,瘘口伴有肠液流出,发烧、腹痛等现象;腹腔感染、脓肿等轻重程度现象;电解质紊乱。排除标准:肠粘连诱发肠瘘;虽然符合纳入标准,但是症状过于严重,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年龄25-79岁;严重性心血管疾病者;本次研究不配合者。参照组患者男女比19:16,平均年龄(45.43±9.24)岁,肠瘘发现时间平均(7.54±2.12)天。实验组患者男女比20:15,平均年龄(45.49±9.28)岁,肠瘘发现时间平均(7.52±2.15)天。两组临床资料井统计学软件检验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经过腹部手术后,患者存在发烧、腹膜炎症或者引流管有肠液溢出等现象,判断肠瘘,同时给予患者实验室和影像学等临床检查,其中在进行CT检查时,应提前服用碘海醇溶液配合检查[2]。参照组:待确诊患者为低位肠瘘时,给予普通引流术治疗,将患者创伤面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放置,在腹壁丝线固定,引流袋放置,通过挤压法疏通管内引流。实验组:对于患者采取生长抑素、谷氨酰胺、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在此技术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具体方法:根据患者低位肠瘘情况,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将原有切口缝线拆除,在瘘口附近置于负压封闭引流管,将负压封闭引流管敷料深度修剪,置于切口内,同时将创缘皮肤上的残留物擦干净,采用生物膜严密封闭皮肤周围,连接床边负压引流瓶,维持60-125mmHg负压做持续性负压引流;最后每日应连接生理盐水进行引流管冲洗,以便保证引流管通畅性。连续治疗8-10天后,负压封闭引流管更换。

1.3观察指标

不同引流术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一周后,以瘘口、感染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瘘口、感染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以瘘口、感染等临床症状未改善且加重为无效。

术后康复效果对比分析:对于患者肠功能恢复、下床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以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组间数据差异P<0.05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参照组65.71%,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2.2术后康复效果对比分析

实验组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比参照组的优异(P<0.05),见表2。

表2 术后康复效果对比分析(x±s)

3.讨论

对于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而言,虽然该疾病比较高位肠瘘致死率较低,但如果因此原因而忽视对低位肠瘘的治疗,可诱发患者死亡。肠瘘是由于患者的肠内容物流出过程中,导致患者肠腔受到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感染作为肠瘘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限制因素,感染严重时患者出现脓毒血症,致使患者的器官功能多项受到影响,造成患者死亡的后果。因此,本院对于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且取得显著的成效。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效果均比参照组的优异,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P<0.05。原因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是应用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具有五点优势:其一,负压冲洗连贯性,为引流效果提供保障,进而有效的加快感染腔修复、瘘口和创伤面愈合速度,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二,负压封面引流管避免频繁性更换引流管和药物,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为增减医患、护患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因避免更换药物的频繁性,有利于避免药物更换感染发生;其四,负压封闭引流术避免患者再次接手术治疗,同时还将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使用率降低,有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其五,负压封闭引流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3]。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患者治疗,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应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岑川,王运成,翟刚.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2):62-64.

[2]马丹,陈江鸿,杨桦.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高位小肠瘘[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8):458-460.

[3]沈伟,张银超,陶国青,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肠道皮肤瘘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9):707-710.

论文作者:肖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_肖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