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论文_鲍淼贤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论文_鲍淼贤

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100

摘要:文章通过叙述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引入正文,然后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害类型加以列举,最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能够对常见病害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施工;常见病害;防治手段

引言:作为在多种路用结合料中性能相对优良的一种,沥青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超载问题和车辆大型化问题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公路路面也随之遭受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病害的出现不但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还会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的缩短,因此,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的病害和防治手段”展开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

沥青混凝土固有的优势决定了将其作为公路路面的主要材料,能够保证公路性能的提升,使其以车辆行驶具有的要求更加契合,且与其他材料相比在施工方面更加便捷、简单,正是因为如此,沥青混凝土现阶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并被应用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但是沥青混凝土也存在相应的不足,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较易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内部出现损伤,这不仅会导致其整体质量的下降,还会对其所具有路面功能能否被完整呈现产生影响。因此,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的病害展开研究,并确定相应的防治手段是现阶段相关人员共同面对的工作内容。

2沥青混凝土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类型

2.1坑槽

对于投入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一旦有部分路面出现骨料的局部脱落,那么在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这段路面就会出现坑槽,并且对来往车辆的安全造成威胁。导致坑槽出现的原因通常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的过程存在问题,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投入使用后,较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骨料的局部脱落,最终出现坑槽。除此之外,来往车辆如果存在漏油的问题,路面也会由于受到侵蚀而松散,进而导致坑槽出现。

2.2接缝不良

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几种病害之一,无论路面基层属于柔性还是半刚性,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裂缝不良的问题,常见的裂缝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网状裂缝,其中前两种的出现频率高于最后一种[1]。其一,纵向裂缝,导致纵向裂缝出现的原因通常为路基沉降;其二,横向裂缝,导致横向裂缝出现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路面基层收缩,因此,横向裂缝往往和道路中线处于互相垂直的状态下,甚至会有贯穿路面的横向裂缝存在;其三,网状裂缝,导致网状裂缝出现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路面基层受车辆载荷作用导致反射裂纹的产生,除此之外,沥青混合料固有的性质决定了其较易受到温度影响,一旦出现温度下降的情况,混合料就会随之收缩变形,并且增脆变硬,一旦收缩量高于沥青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抗拉强度,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2.3表面波浪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表面波浪包括的形态有两种,分别是长波以及短波,导致该病害出现的原因是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铺筑时所产生的表面波浪,正是由于这些长度不同的波浪的存在,才导致路面孔隙率增加和密实度的降低,最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能和使用期限产生不利影响。

3对常见病害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

3.1保证所选用材料的质量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构成材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类路面不仅包含大量的沥青,还有一定比例的矿粉与碎石等,因此,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就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对所选用原材料的质量加以检测,在保证材料所涉及各项指标均与行业或项目要求相符的基础上,方可根据特定比例完成材料的配合工作并将其投入使用。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只有保证所应用混合料质量与配比的科学性,并在混合料真正被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之前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才能从源头处减少病害的出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用性。

3.2对坑槽的防治

3.2.1严格控制施工温度

想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坑槽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后的出现几率,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拌和过程的温度较高,会导致沥青出现老化的问题,但是拌和过程的温度较低,又会对拌和的均匀程度产生影响;想要对摊铺和碾压过程对应的温度加以保证,施工人员在对混合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就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当混合料被运送至施工现场之后,所具有的温度仍旧能够与规定的温度相符合;在对混合料进行摊铺和碾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混合料的温度与规定要求的温度相符合,不然极易对压实度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在开放交通之后,如果有大量超载车辆经过该路段,被车辆反复碾压的位置就会出现骨料局部脱落的情况,最终导致坑槽的出现;当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开展的施工工作告一段落后,在路面温度下降到与所处环境温度持平前,施工人员还需要对该段公路进行严格的交通管制[2]。

3.2.2对后期养护工作引起重视

对后期养护工作引起重视,同样是对坑槽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及时清扫过往车辆在该路段洒落的各类物品;其二,及时清洗过往车辆在该路段洒落的具有腐蚀性的材料、油料等;其三,及时清理排水沟以及边沟,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受到雨水长期的浸泡,进而出现相应的问题。除此之外,如果路面出现裂纹或其他属于早期的轻微病害,施工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做能够避免受该病害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3.3对接缝不良的防治

3.3.1纵向裂缝

对于出现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纵向裂缝而言,想要对其进行解决,施工人员应当将全幅热解作为首要的防治手段,另外,摊铺过程中所应用摊铺机之间的距离应当被控制在<10m,轨道重叠部分控制在3cm~5cm。

3.3.2横向裂缝

在摊铺之前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留高度加以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以视情况选择不同的垫块完成控制工作,并且保证放置于垫块之上的熨平板处于拉紧状态。在摊铺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所应用摊铺机始终处于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摊铺机稳定、连续的摊铺[3]。当摊铺机完成摊铺工作并且远离横向裂缝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清除多余混合料,并通过先横向后纵向的方式完成对混合料的碾压工作。

3.4对表面波浪的防治

3.4.1对摊铺作业加以规范

想要保证针对表面波浪所开展防治工作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对摊铺作业加以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人员应当保证摊铺机熨平板前方混合料所对应数量与劲度的高度一致,即:其一,在对地面进行摊铺之前,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摊铺机所对应结构参数加以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熨平板以及机身的左右对称;其二,在对地面层进行摊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开展测量以及放样的工作,在保证不同支撑点对应距离<10m的基础上,保证钢丝线中间部分对应的挠度<2mm;其三,在对地面层进行摊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以所应用摊铺机在运输方面具有的能力为基础,将混合料进行连续、均匀的摊铺,通过将运输车和摊铺机进行科学配合的方式,降低在摊铺过程中出现速度变换或是停顿等问题的可能性。

3.4.2对碾压程序加以规范

一方面,在对混合料进行摊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明确高频、高温、低幅和紧跟的原则,并对其进行严格遵守,保证振动压路机频率始终保持在40-45Hz的范围内,振幅则始终保持在0.4-0.6m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初压、复压还是在终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施工原则,保证施工的质量。

3.5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定

当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开展的施工告一段落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定,杜绝潜在病害存在的可能。在检测或评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存在问题的路面进行及时的修缮,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升,如果发现有病害的存在,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完成修补工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对检测技术的掌握水平进行提升,保证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各类常见病害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总的来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导致病害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常见病害的有效防止,施工人员需要从材料质量以及施工工艺两个方面出发,在对病害进行及时发现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用以补救,保证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我国各类公路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率的增加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文章对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坑槽、接缝不良和表面波浪这三种病害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以提高材料质量、控制施工温度、规范碾压程序、重视后期养护等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手段,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为施工人员提供帮助,推动我国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超.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与处理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107-108.

[2]赵春.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2015,02:47-49.

[3]郭晋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分析[J].山西建筑,2017,04:171-172.

论文作者:鲍淼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论文_鲍淼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