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美德融入历史课堂教学
林虎男
(萝北县朝鲜族学校,鹤岗 154200)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史课堂
中华民族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历史是向学生传授我国这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的朝代变更、历史文化、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等的重要形成。因此,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寓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正面临着极大的升学压力,因此会忽略阅读学习的重要意义,随着压力的增加阅读量便会随之减少。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即增加相关话题的阅读材料。针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实施教学,教师可积极储备与其价值观、人生观或者是基本理念相一致的文章,从而起到补充的作用,及时拓展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产生的就是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注入人们的思想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们的脑海中不断丢失。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中学生很可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被错误、丑恶的社会现象所影响,被消极的社会思想腐蚀。加之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得青少年好吃懒做,缺乏孝、礼、勤、诚等传统美德。品德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学又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注重培养道德素质,使中学生道德素质不断升华,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二)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
(三)不畏强暴,自强不息
综上所述,加快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是保障其可以独立自主进行经济活动、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首要关键点,应当在系统研究当前理论和农村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对策。
(四)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二、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符合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个体数据与学生毕业工作情况数据库进行关联,根据相关度数据获取影响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挖掘其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中的价值。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不自觉地通过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主观思想把历史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其实这是传统教育的影响,使教师缺失了创新意识,思想老旧,方式老套,不能把历史文化知识的精髓真正地教给学生,造成学生对历史文化丧失学习兴趣,使之积极性大大下降,对学习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历史课堂中,中华传统美德与历史知识相联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教学义务,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耐心与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学好历史文化,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三、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正面诱导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二)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岳飞、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四、新课改后初中历史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联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等多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优良传统、民族气节等的总和。新课改后的历史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注重历史知识文化的传授,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优化创新,湖南电信夯实了监督执纪基础,纪律监督、风纪监督、巡察监督以及派驻监督持续发力,形成具体明确、环环相扣的监督“责任链”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监督工作格局,企业风清气正的氛围不断巩固加强。湖南电信经营发展持续向好,规模与效益稳步提升,不仅连续多年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预算目标任务,成功实现V型反转,而且企业整体步入了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着力于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标签:中华民族论文; 传统美德论文; 历史课堂论文; 萝北县朝鲜族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