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林磊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林磊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血管肉瘤10例患者和上皮样内皮瘤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病理特点并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单结节状肿瘤8例,均位于肺右叶;多结节患者7例,其中累及肝左叶5例;10例血管肉瘤患者具有多样的组织学表现,肿瘤细胞以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存在;6例上皮样内皮瘤患者中心为纤维硬化区,跟周围细胞相比更加丰富。结论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发病率极低,可通过采取组织学形态联合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进行检查和诊断,便于及早发现病变组织并给予手术切除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研究

肝脏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发病率极低,以血管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为主,其中血管肉瘤更为多见[1]。加之其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临床中无法快速明确的诊断,提高其诊断率就要求临床人员对其临床病理表现具有更为清晰地了解[2]。本文为分析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血管肉瘤10例患者和上皮样内皮瘤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血管肉瘤10例患者和上皮样内皮瘤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为(58.27±18.34)岁。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意图和资料用途。

1.2研究方法

将患者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包埋于常规石蜡中,连续切片4μm,使用HE和网状纤维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脱蜡水化切片,用PH6.0柠檬酸缓冲液作为抗原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D34(BI3C5)、CD31(JC70A)、α-SMA(1A4)、desmin(D33)、vinmentin(Vin 3B4)、S-100蛋白、α-AFP、CK19(BA17)、hepacyte(OCH1E5)、CK7(OV-TL12/30)、CK8(35βH11)、F VIII RAg(F8/86)、nestin(10C2)、PCNA(PC10)为一抗,阴性对照选取PBS缓冲液。显色剂选择DAB,复染剂为苏木精。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单结节状肿瘤8例,均位于肺右叶;多结节患者7例,其中累及肝左叶5例;10例血管肉瘤患者具有多样的组织学表现,肿瘤细胞以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存在;6例上皮样内皮瘤患者中心为纤维硬化区,跟周围细胞相比更加丰富。

2.2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本次样本中4例患者表达FVIIIRAg;8例联合表达CD31、CD34、F VIIIRAg中两项;5例同时表达其中三项,各项指标表达范围及强度不均;2例上皮样内皮瘤患者和7例血管肉瘤患者表达nestin,所有患者均表达PCNA,对desrnin和S-100均未表达。

3.讨论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十分少见,发病率极低,在国内外数据统计中可知肝活检标本中原发性血管肉瘤检出率约为10万人中有6人[3]。1984年Ishak等人首次提出肝原发性上皮样内皮瘤。至今仍未明确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发病机制,有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与孕激素失调、肝创伤、氯乙烯污染、口服避孕药等有关,但现今未出现HBV感染诱发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病例[4]。但是在肝脏非实质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密切作用。肝血管肉瘤多见于老年人群,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肝上皮样内皮瘤多发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两种疾病患者间无显著差别,多以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为常见症状,肝部存在肿大,并伴随有发热、黄疸等,最终会发生体重降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改变发生,肝上皮样内皮瘤患者中多数会发生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临床中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肝血管肉瘤一般为多发性,但也存在单发肉瘤。肿块的边界不清晰,呈暗红色或灰红色。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梭形细胞覆盖的肿瘤血管样腔隙[5],并且具有较大分化差异,高分化者表现为血管瘤,低分化者表现为束状或巢状。肝上皮样内皮瘤相比肝血管肉瘤更为多发,会对整个肝脏造成损害,表现为灰白、灰黄质地较硬的肿块,其组织学的特征性表现为中心以细胞纤维硬化区为主,于细胞去相比更为丰富。上皮样细胞和树土状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两种肿瘤均存在含有红细胞的特征性胞质内血管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单结节状肿瘤8例,均位于肺右叶;多结节患者7例,其中累及肝左叶5例;10例血管肉瘤患者具有多样的组织学表现,肿瘤细胞以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存在;6例上皮样内皮瘤患者中心为纤维硬化区,跟周围细胞相比更加丰富;本次样本中4例患者表达FVIIIRAg;8例联合表达CD31、CD34、F VIIIRAg中两项;5例同时表达其中三项,各项指标表达范围及强度不均;2例上皮样内皮瘤患者和7例血管肉瘤患者表达nestin,所有患者均表达PCNA,对desrnin和S-100均未表达。与参考文献结果一致。

综合可知,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发病率极低,可通过采取组织学形态联合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进行检查和诊断,便于及早发现病变组织并给予手术切除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洪玉.不同超声诊断方案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05):375-377.

[2]林小青.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25):185-187.

[3]王薇,池增朋.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37-38.

[4]刘小平,陈敏.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6):129-130.

[5]杨凤娟.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02):42-44.

论文作者:林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林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