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报表200605_青年探索论文

发布报表200605_青年探索论文

发文声明200605,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文论文,声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青年“知识失业”问题研究

岳杰勇

(河南师范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人才资源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争夺的稀缺资源。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更是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上却呈现出青年“知识失业”现象: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知识性人才,有许多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贫穷的奢侈”。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知识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青年“知识失业”可以表现为显性失业,即青年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却无工作机会;也可表现为隐性失业,如就业不足、人才浪费和“教育过度”;还可表现为知识青年理想与现实具有较大落差的自愿失业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摩擦性失业等。

原载《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2期

文化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屈琦

(渭南师范学院)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以往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犯罪的特点,二是犯罪的成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三是预防措施国。应该说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青少年犯罪现象,预防和减少犯罪有基础意义。但是,关于犯罪的文化因素研究往往只是简单说明或一笔带过,稍嫌深度不够。文化冲突的含义及冲突表现:文化冲突是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变迁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基础、文化制度、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交流与整合过程中,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引起的主体对不同价值所产生的反应和选择。一方面是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差别而发生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体系内,由于内在的矛盾性和社会发展而引出的对文化的不同需求而引发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形式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而后者很大程度上又暗合于前两者中国。

原载《青年探索》2006年第1期

社会环境安全与儿童保护

王雪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生存环境的健康安全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的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家庭环境的安全指保护儿童免遭家庭成员的任何形式的虐待、忽视和剥削。社会环境的安全指保护儿童免遭经济、精神、毒品、贩卖、色情和网络以及其他有损儿童福利的一切形式的伤害和剥削。其他有损儿童福利的伤害包括诸如对儿童造成的意外伤害、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等给儿童的伤害。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儿童的剥削和伤害是普遍的现象,多个国际文件也对保护儿童免遭各种形式的剥削和伤害作了规定,并要求缔约国特别保护受儿童的权利免受剥夺和侵犯,并能在一种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自尊和尊严的环境中,促使受害儿童身心健康和重返社会。儿童生存环境的安全不仅涉及到亲子关系还涉及到国家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性质、规模和效率等问题。

原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1期

离异单亲母子家庭儿童的权益保障

陈晓敏

(上海政法学院)

离异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缺少安全感,基本生活、受教育的权利、被抚养的权利被侵害,没有保障。因此,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问题,尤其是离异单亲母子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保障问题更为突出,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关注。呼吁社会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必要的救助,保障离异家庭子女的权益应作为社会的、政府的责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以予保障,确立儿童福利的理念,把单亲家庭儿童作儿童福利的重点对象,为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提供特定服务,实施福利救助,构建儿童安全良好的成长环境。

原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1期

青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分析

钱正武

(中央党校)

青年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部分,因而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群体。青年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市民化意愿,并积极地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诉求。由于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再加上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存在,青年农民工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着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对此,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应予以高度重视。

原载《青年探索》2006年第一期

浅析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效用

叶金珠

(华中科技大学)

“社会资本”是从新经济社会学演化出来的一个最有影响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无论是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网络还是作为维持这种人际关系的信任、互惠、合作等文化规范,都是一个功能和效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功能的研究,也就没有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在现实社会中社会资本是以一种动态的、复杂的形式存在于人际关系或社会结构之中,并发挥其自身作用的。社会资本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就是因为其有着强大的功能。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社会,都是如此。因此,青少年社会化问题也一直是众多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青年学等学科长期关注的主题之一。青年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重要问题:社会适应问题、角色转化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三个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社会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载《青年探索》2006年第1期

毕业班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陶梅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班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化程度欠缺,对社会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踏入社会前的“迷茫感”;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社会化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程度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整大学生的身心状态,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二是自我管理能力欠缺;针对于此,应激发大学生自我管理 的潜力,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律意识,增强大学生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进而保证大学生活的高质量。三是“攀高求安”思想;应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功利色彩的依稀存现;因此,应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对心理咨询的“冷落、无缘”;因此,应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校心理咨询。

原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青少年日常生活伦理教育不可忽视

王月英

(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当前青少年日常生活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崇尚时尚、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价值伦理取向;二是追求铺张奢华,养成一次性消费习惯;三是迷恋网络造成生活伦理缺失。为此,学校应重视日常生活伦理的教育,首先应提倡俭朴生活;其次应鼓励节约型消费观;第三,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第四,创造条件增强同学之间交流。另外,家庭要为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伦理树立榜样,首先要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不能因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就无限制地营造家庭消费的氛围;其次,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最后,社会应为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伦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原载《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2期

当代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

叶松庆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女青年的负性生存状态已以或正以不同方式彰显于不同层面,这种现实无法回避也不必回避。有负性生存状态的女青年通常只是在某一层面或某些方面有所表现。即使有的表现强烈一些,也绝对不能就此认为他们已一无是处、无可救药了,他们也处在生存状态的动态转换当中。目前有负性生存状态的女青年的比例不高,重症者更少,但有扩大之势,而且个别负性生存状态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少数女青年中存在负性生存状态的主要原因:生存本能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驾驭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不强、出现人格障碍、自律意识淡薄、独生子女缺陷的反映、贪恋虚荣追求享受、边缘化不断趋强、生存大环境复杂化、社会管理遭遇开怀尴尬、同伴效应等。社会应高度关注女青年的负性生存状态,帮助他们加以改善。

原载《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标签:;  ;  ;  ;  

发布报表200605_青年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