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_比较优势理论论文

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_比较优势理论论文

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比较优势论文,意义论文,区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比较优势理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但成为解释国际贸易问题的经典理论,也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产业发展等诸多区域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之一。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比较优势的理念,在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的普适性。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新生力量,用比较优势的原则和方法指导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

比较优势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后表现出来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比较优势理论发端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探索,从大卫·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经过亚当·斯密、赫克歇尔、俄林等人的发展,完成了从静态要素禀赋到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变,使比较优势来源的讨论从外生优势扩大到内生优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则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全新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比较优势的基础是先天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在这一层次上的比较优势是静态的、外生的、潜在的。例如矿产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土地等大自然先天赋予的优势。

第二,完整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是由于市场供求变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流动、技术变革等因素引起的。在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过程中,核心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动态过程就是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化的过程既包括从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比较优势过程,也包括使比较的要素禀赋由低级到高级的推动过程。在比较优势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同时,也能促使新的比较优势产生,这就是比较优势的创新。创新主要是通过改变和提高形成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来实现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想实现比较优势,就必须按照要素禀赋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条件确定产业间或产业内的分工,实施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而要想提升本国或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保证在原有要素禀赋基础上比较优势的实现,即变潜在的比较优势为现实的比较优势;二是在原有比较优势实现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形成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结构,只有要素禀赋结构数量、质量以及组合上的不断升级,才能实现比较优势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第三,比较优势既包括供给方的比较优势也包括需求方的比较优势。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出发点是供给方,考察它的劳动力成本、资源状态和变化情况,这是比较优势的基石。但经济的发展却不单纯由供给来决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求分析至关重要。任何区域经济现象的比较优势,落脚点都在于是否有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从市场的需求方来看,比较优势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评判,市场的需求状况是检验区域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主体。

第四,从比较优势的来源来看,人的主观意志也是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重要源泉。例如文化环境、企业战略、国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比较优势的产生就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形成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环境能形成强大的文化力,促进或制约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或区域层面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上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企业发展来实现的。在波特看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约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核心因素之一。企业的管理战略是微观厂商层面比较优势的主要来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方面,制度和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良好的制度体系能够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只要有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支撑,还往往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①。

在比较优势的内涵由单一的劳动力成本向多个因素综合比较的转变过程中,技术、人力资本、资金、市场、制度等的作用在进一步强化。人们在对比较优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考察中,关注的焦点已从先天性的资源禀赋等因素逐步转向分工与专业化、技术差异、制度创新、人力资本配置等后天性因素,已从静态比较优势转向动态比较优势的研究。这一转向标志着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也为人们分析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它的实践意义在于,一个经济主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动态化。在经济发展中,不仅只听天命,即充分利用外生静态比较优势,更要致力于内生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

二、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根源在于比较优势理论中所内含的区域思想。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理念,比较优势的思想适用于各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中的各种行业,具有普适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经济区,从传统的经济产业,到新兴的经济产业,只要是经济现象,都可以用比较优势的理念去考虑发展问题。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同样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的方法和理念去解决和研究。

亚当·斯密从导致生产效率差异的分工推演到比较优势的时候,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各国之间是有差别的。正是因为这种差别的存在,才有了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存在。国家是一个特定尺度的区域,或者说国家就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区域。所以,比较优势思想从发端开始,就是以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分析为前提的。斯密之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外生比较优势到综合比较优势,包括对比较优势理论提出重大挑战的竞争优势理论,区域思想仍然是其基本思想。区域思想,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本源泉,也是比较优势的基本表现形式。区域差异性是讨论比较优势问题的前提,没有区域差异性,比较优势便无从谈起。比较优势是区域的比较优势,对于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思想是“天生的”,是比较优势理论与生俱来的特质。在此意义上,“比较优势”更像是“区域比较优势”的简化形式。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中,同样强调了理论的区域特性。在《国家竞争优势》中,他说:“虽然本书定位于国家层次,但它的分析框架是完全适用于地区、州和城市等级别的分析。不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扩大了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鲜明的区域特征使得在理论的应用中对一切经济区域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上,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应用是以区域经济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某一具体产业中的运用也往往是以区域作为落脚点。从小的区域城市到大的经济地带,甚至一个国家都表现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当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产业都有其特殊性,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时,具体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因产业而异,不能僵化地把比较优势的具体分析方法不分区域、不分行业地照抄照搬。

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过程,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与创新。只有在比较优势原则指导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的经济属性表明了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习惯于用“文化经济”一词来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包含着两个维度:即经济的文化性和文化的经济性。前者指的是文化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是如何通过在行业中的渗透、导向、桥梁、转化等方式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所谓的“文化力”就是文化的这种全方位的影响力量。基于这一角度,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核心是人的素质。“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绩效完全归因于文化是荒谬可笑的,但是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就时,不考虑文化因素同样不合理”。经济的文化性着眼点在于探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着重解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所起的隐性作用。

文化的经济性是把文化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是对文化这种特殊资源的产品化、文化产品商品化、文化商品市场化的过程,是以区域文化生产要素为基础,实现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的过程。文化的经济化过程的结果就是区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文化产业。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也可以说成是文化在经济领域的“二元论”,即文化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辅助部分,又可以走自身产业化发展的独立道路。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落实到地域上,就是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区域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同其他产业门类一样,遵循着同样的经济发展规律。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比较优势原则的应用在贸易领域的突破使它具有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适性。同样地,它也可以作为指导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考虑的是如何将区域内的文化产业资源合理使用与配置,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学调查评价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发展的其他要素禀赋,测度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本着发挥优势、提升优势、创造优势的原则进行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的比较优势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

正确评价区域的比较优势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对特定区域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谋划,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内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旨在指导地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自觉运用比较优势原则,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正确评价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就要对区域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以及区域的优劣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因素所在。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发挥出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和思路,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坚持以区域比较优势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遵循比较优势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重视区域文化产业综合比较优势的分析和发挥。一是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问题。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是否可以作为区域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文化产业内部产业的选择。由于区域内文化产业资源的配置往往是不全面、不整齐的,文化资源的限制加上文化管理体制等因素的约束,使得区域内文化产业各门类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不大,特色带动的可能性是普遍存在和切实可行的。三是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次序:区域文化产业从核心产业到相关产业可以分为传媒、出版、教育、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艺术展演、文化艺术品的产销、咨询、体育、博彩等行业。由于资金和政策等条件的约束,各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遵从一定的次序,不能一哄而上齐头并进,也不能顾此失彼贻误发展时机。比较优势原则要求区域在产业发展次序上优先发展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或者是具有较弱比较劣势的行业,优先扶持开发此类行业以带动区域文化产业要素禀赋的升级。四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文化产业发展规模的确定和发展目标的提出是受区域文化产业要素禀赋结构制约的,其中资源和市场是核心。在发展规模的确定上,其他要素往往要迁就于资源和市场,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制定的发展目标比较容易实现,也有利于产业要素的升级。五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也就是文化产业高度的变化。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产业的发展升级总是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智力密集型转换。产业结构高度演变的原因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区域比较优势,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也应遵循这一思路,发展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文化产业成分,并随着要素结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发展的重点,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由单纯的资源型向智力知识产权型演进,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国内外成功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大都是在比较优势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能够崛起与快速发展,正是充分利用了区域内比较优势。资金和完善的市场制度是好莱坞与其他区域相比较的优势条件,顺畅的融资渠道使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有了资金的保障,而完善的市场体制与制度则使制作、发行、放映、发展、推广和保护等一系列程序畅通而高效。韩国网络游戏产业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主导的基础是建立在发展网络游戏的优势条件基础上的。一是政府自上世纪60年代实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二是网络技术人才的储备;三是浓郁的市场培育意识与传统。目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以发展文化旅游较为成功和普遍,而文化产业资源的旅游业开发都是以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的。例如,山东曲阜的三孔及儒家文化的旅游业系统开发就是充分发挥当地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势,所有的旅游项目与活动都是紧扣这一文化主题。深圳旅游业的发展不像曲阜这样富有可以现成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却充分发挥出了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众多的创意人才这些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的优势条件,不仅大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还创造出了一些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还有一些地区,是以项目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例如《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等,项目的策划与创意都离不开当地的文化资源,都是发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才取得了项目的成功。河南的宝丰县,创造了全国的“宝丰现象”,成为开发民间文化的一个典型,它成功的原因,正是充分发挥了传统演艺文化的优势,才会在不断的创新中赢得了市场,打出了品牌。

四、实行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战略是我国文化贸易的迫切需要

只有在比较优势原则指导下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发展的挑战。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将对区域的、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日益频繁的交流、碰撞中越来越呈现出某种全球性的融合趋势。例如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都可以穿到皮尔·卡丹时装,吃到汉堡包、比萨饼和日本料理,喝到雀巢咖啡和可口可乐,看到美国好莱坞大片,听英国摇滚音乐。其次,在文化的激荡交融中,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同时具有更多的共同性和趋同性,各国、各民族在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观念意识上的共同之处越来越多。一些体现人类共性、反映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和潮流的观念、原理、文化精神、伦理道德规范等,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文化的趋同使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特征受到极大的挑战,由经济强势衍生的文化强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严峻考验,使许多地区的民族文化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同时,伴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强势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在文化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激烈。个别文化经济强国利用文化经济贸易,将本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加给他国进行文化“入侵”,使弱势国家的民族文化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保持全球文化的多样化,这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出现的新课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展建立在各自比较优势基础上的文化产业,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扭转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不利局面,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经济,保护民族文化。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目标应该是在充分发挥当前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累资本、技术、人才,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在更高层次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在比较优势原则指导下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能保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又能在文化交流方面“走出去”,把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介绍给各国人民,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注释:

①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所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后发优势包括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

标签:;  ;  ;  ;  ;  ;  ;  ;  

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_比较优势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