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具体策略
“传统型”的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古典诗词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感觉特别的乏味和枯燥,学生普遍缺少兴趣;教师教授古典诗词的方法不够新颖,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提升。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加强对古诗词诵读和赏析的重视,引导学生对意境优美的诗词产生丰富的情感和感悟,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深入解读诗词作品,提升学生的诗词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一、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词文本
教学古诗词的首要任务就是跟学生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当时生活的年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拉近初中生与古代诗词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使学生准确掌握这首诗词的创作目的,为学生切身体会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做好铺垫,从创作背景入手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诗词的兴趣,萌发对古诗词进行深层探究的欲望,最终使学生把握诗词的内涵,逐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岳》时,对诗词背景加以介绍。师:“同学们以前学过杜甫的哪些诗词?”生一:“《春望》。”生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师:“你们能说说作者的基本情况吗?”生三:“作者的风格并不单一,他经历了安史之乱,感受过人间疾苦,安史之乱前的诗词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远大抱负,安史之乱后作者的生活艰苦,诗词风格沉闷。”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望岳》就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充满了青年时代的浪漫情怀与壮志豪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诗词的风格基调,以及安史之乱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有了初步的感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深入感悟诗词的情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教师不仅要重视对诗词创作背景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所运用的精妙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情感,透过文字表象揭示情感本质,只有深入到文本中的文字和语言中去,才能与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刻体会作者的精神状态,从中汲取优秀的情感态度和精神,学生根据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就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感受,从而在积累诗词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例如,教师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从诗词的文本出发,引导学生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师:“同学们,说说你是通过诗词当中的哪句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生一:“通过‘瀚海阑干……万里凝。’这句,我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些许哀愁,因为作者送友人归京,此地一别,不知何时能与友人再次相见,心中难免愁苦。”生二:“通过‘中军置酒……与羌笛。’这句,我感受到在饮酒与乐声当中,作者内心的苦闷渐渐消散,一股英雄胆气和洒脱豪气油然而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文本,体会诗词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丰盈。
三、营造具体的诗词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情感之余,还要使其切身体悟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即古诗词整体散发出来的独特韵味,引领学生站在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去欣赏和品味古诗词,领悟诗词的整体思想和内涵,逐渐丰富初中生的诗词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诗词作品,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掌握多面解读和品鉴诗词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沧海》时,在学生把握了诗词主要情感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情境。师:“同学们,‘东临碣石……洪波涌起’这几句作者采用了实景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沧海辽阔的壮丽景象,气势雄浑;‘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这几句采用了虚景描写的手法,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登临所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再引领学生立足诗词从远近、宏微、动静、视听、景情等不同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再学习阅读其他古诗词时,更容易达到深层、本质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严格遵循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诗词素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诗词的感受和体验,要引导学生发现诗词本身的美,深入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运用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诗词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古诗词背后的意蕴,提升学会说呢过的诗词赏析水平,丰富他们的诗词底蕴,逐渐提高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耿怀青.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30-131.
[2]朱志刚.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J].名师在线,2019(18):68-69.
论文作者:李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诗词论文; 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作者论文; 情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