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来直接投资对华经济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面影响论文,直接投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起飞之前,也受到了资本短缺这一因素的制约。于是,一方面积极动员国内资本,促成转化投资,另一方面,努力争取利用外国资本,包括外商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中,直接投资占外资总额比重较大,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6年,我国共利用国外资金2839.4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48.84亿美元。 外来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早已被肯定。据《97年中国经济年鉴》公布的“97中国改革的社会心理环境”显示,仅有28.6%人认为“国有资产向个人或外国公司拍卖是在搞私有化”;而67.1%的人认为外来直接投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好处大于坏处”。
中国政府对直接投资也充满乐观,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从而满足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然而,直接投资在给东道国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东道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些负面影响进行浅析。
一、外来直接投资的波动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比较利益,或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良好时,对该国直接投资的获益机会也将增大,伴随而来的是对其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大,这使东道国获得充足资本,经济呈现繁荣。这时,两者形成相互增强的关系;与此相反,当东道国经济增长减缓或衰退时,外商对它的直接投资也将随着获益机会的减少而减少,从而使东道国的经济雪上加霜。此时,两者彼此形成相互减弱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来直接投资可以形成一国经济波动的因素。下面将提供我国的数据,加以佐证。
表1:
年份 外来直接投资增长速度(%)GNP增长速度(%)
(实际利用外资)
1985 32.03
13.2
1986 12.828.5
1987 23.48
11.5
1988 38.03
11.3
1989
6.204.2
1990
2.804.2
1991 25.219.1
年份
外来直接投资增长速度(%)
GNP增长速度(%)
(实际利用外资)
1992
152.11 14.1
1993
149.98 13.1
199422.72 12.6
199511.12
9.0
199611.21
9.8
1997 8.46
8.5
二、外来直接投资对宏观政策的影响
表2:
年份
国家银行现金投放(亿元)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1985 5499.1 5694.82004.82 2004.25
1986 6613.3 6843.92122.01 2204.91
1987 8779.6 9015.72199.35 2262.18
198812810.5 13490.02357.24 2491.21
198915057.6 15267.62664.90 2823.78
199017171.1 17471.42937.10 3083.59
199121465.1 21998.53149.48 3386.62
199231248.0 32406.23483.37 3742.20
199348883.8 50412.54348.95 4642.30
199471247.1 72671.05218.10 5792.62
199596725.5 97322.36242.20 6823.72
1996
120263.3121179.97409.99 7937.55
1997
141612.6142988.38651.14 9233.56
年份
外来直接投资(亿元)
协议外资金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1985
185.98
57.44
1986
114.98
77.45
1987
138.02
86.09
1988
197.16 118.85
1989
210.85 127.74
1990
315.54 166.81
1991
637.45 232.39
1992 3205.43 607.03
1993 6420.49 1585.33
1994 7125.85 2910.19
1995 7622.69 3133.27
1996 6092.31 3469.10
1997 4228.13 3751.71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相对国家银行现金投放和国家财政来讲,而直接投资并不受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直接控制,因此,会弱化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社会投资总规模的调控能力。江小娟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时,也阐述了这一观点,她认为当中央政府采取适度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通过利用外资来减弱政策的影响。外资的进入又需要大量的人民币配套资金,从而给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带来很大压力。
三、外来直接投资实绩与我国引进外资初衷的几个矛盾
表3: 外来直接投资在三次行业中的分布(1979—1996年合计)
行业分类 项目数 占合计% 协议外资额(亿美元)
合计 283820100.00 4693.89
第一产业7082 2.5070.85
第二产业 208241 73.37 2731.19
第三产业
68497 24.13 1891.85
其中:建筑业 17806 2.75
128.95
交通、运输、邮电业12963 1.0489.32
商业、饮食服务业14351 5.06
176.04
房地产和公用服务业28401 10.01 1268.64
卫生体育福利业893 0.3142.66
教育文化艺术业
1240 0.4418.76
科研、技术服务业 2123 0.7514.46
其他行业10659 3.76
146.23
行业分类占合计%
合计 100.00
第一产业
1.51
第二产业 58.19
第三产业 40.30
其中:建筑业 2.75
交通、运输、邮电业1.90
商业、饮食服务业3.75
房地产和公用服务业
27.03
卫生体育福利业 0.91
教育文化艺术业 0.40
科研、技术服务业0.31
其他行业3.12
表4:1996年外来直接投资国别(地区)实际投资排序表 单位:万美元
序号国家(地区)名称实际投入资金 百分比(%)
1 香港
2067732
49.5
2 日本3679358.8
3 台湾3474848.3
4 美国3443338.2
5 新加坡
2243565.3
6 韩国1357523.2
7 英国1300733.1
8 澳门 58039
1.39
9维尔京群岛 53761
1.28
10 德国 51831
1.24
序号国家(地区)名称实际投入资金 百分比(%)
1 马来西亚45.9951.1
2法国 42.375
1.01
3 阿鲁巴岛 33793
0.81
4泰国
32331
0.77
5 澳大利亚 19392
0.46
6
奥地利 18761
0.45
7
意大利 166940.4
8荷兰
12511
0.29
9印尼9354
0.22
10
百慕大
8612
0.21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努力争取利用外资,希望能够实现诸多的目标,如:缓解国内资本稀缺的矛盾;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及管理方法;支援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我认为,一方面,我肯定这十多年利用外资所取得的成绩卓著;但是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上述几个初衷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1)从缓解资本短缺方面来看,我们引进的外资有近60 %来自港、澳、台(见表4),而来自美、英、德的直接投资仅12%左右, 而港、澳资是否可以归入外资,我看还值得讨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资本输出国,它在我们的直接投资中仅占8.2%,这提醒我们, 要在吸收欧美投资方面下功夫;否则,在日趋扩大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我们很难抓住主流;从而影响未来对国际资本的利用。
(2)从技术的引进来看,由于对华直接投资中,港、澳、 台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占分额较大,而港、澳、台的技术大多又来自美、日、德,这就是说,当这部分资本流入我国时,其附着的技术先进程度已打折扣,这难以避免引起了夕阳产业和夕阳技术的局面;来自、日、德、英、法的直接投资,其份额偏低,再加上他们对技术的严格控制,因此其资本的技术含量也远不如我们的预想。
(3)从吸收就业人口趋势看(见表3),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投资占58.19%,而第二产业本身在吸收资本之后必然逐渐升级, 产业升级意味着它将告别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时它对解决失业问题的成效大大减弱;再看第三产业,对它的直接投资占40.3%;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第三产业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第三产业发展了,它必然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其实并不然,除了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业能较大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其它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对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业的直接投资仅占第三产业所有行业直接投资的16.13%,从而看出, 外商直接投资所能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4)从支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看,从表(3)中也不难看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因此大都投向一些短线行业,如房地产(约占20%),即使这些年投向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但所投项目的经济前景较好,获利颇大。但是国内真正需要投资上码的一些基础设施大都周期长,收益低,因而把彻底改变落后基础设施面貌的重任交给引进外资,我看不妥。
以上从三个方面浅析了外来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当然,这种分析并不是否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若能认清外国直接投资对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从而恰当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手段加以防范及引导。最终,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