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次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农村产业兴旺的启示
马 超,高建梅,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日本提出发展六次产业以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产业人才培养、促进劳动力回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延长了第一产业链条,使农业农村焕发了新的活力。中国与日本具有相似的农业发展目标,文化背景也有一定的渊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取长补短借鉴日本六次产业发展经验,开辟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产业兴旺之路。
【关 键 词 】六次产业;日本;政策供给;产业兴旺;启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我国已经步入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二三产业优势,在农业产业融合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1]。其中作为与我国同样属于东亚国家,同样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日本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农业产品价值体系,其中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与推进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农业从业者获得了相比于过去更高的价值分享度。
现有的针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大多是站在振兴乡村的整体性角度而展开,主要关注乡村振兴的背景、意义、措施等问题,还相对缺乏对于产业兴旺的专题性研究;与此同时,研究视角还不够宽广,借鉴域外经验还相对不足。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日本六次产业化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日本“六次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实施办法以及相关经验,从中寻找出有助于我国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实现新时代农村产业兴旺的经验与路径。
二、日本六次产业发展历程与主要做法
(一)六次产业概念提出
“二战”之后,日本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改革,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成千上万的农业从业者大范围地向城市迁移。20世纪末,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日本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劳动力短缺严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女多男少)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日本农业的发展[2]。为缩小农业从业者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使农业重新焕发活力,今村奈良臣提出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的六次产业化,推动将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服务融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链的完整连接,力争从源头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将更多的产品附加值留给农民。今村奈良臣认为第六产业就是一二三产业之和,是1+2+3=6,但在后来发展实践中他又将其修正为一二三产业之积,即1×2×3=6① 其中“1”指对农产品的初级生产;“2”是指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生产或者是基于第一产业的产品制造出新的产品;“3”是指第一、二产业的产品的整个流程中包含的储藏、销售、服务等或者与之有关的环节。相比于原来的三者之和的说法,这种三种是相乘关系的说法就更加强调了整个产业链中其任意一个产业的产出都不能为零,否则第六产业或者说六次产业的经济效益将不复存在。由此可知,六次产业中所倡导的并不是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工商业单纯的类似加法的合作,而是更加强调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在整个六次产业链中的主体地位。 。结合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情况,现阶段“六次产业”可以这样定义:以第一产业——农林渔业为基础,农林渔业从业者为主体的,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来促进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一种复合型发展模式[3]。
(二)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模式
日本六次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将农业产品的利用价值“本土化”,将原先流入城市的部分农产品附加值内部消化。六次产业发展战略的重心就是扎实推进“地产地消”,将二三产业链产生的利润,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衍生的岗位和附加值保留在本地。通过这样的保利润、增就业、促营销的六次产业发展方式,日本从六次产业的产业发展形式上来看,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深度加工型,即利用本地现有的农业产品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二是农民直销型,即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直接通过农业协会或组织进行直销。三是产业跨越型,即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利用现有的农林牧渔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本土乡村旅游产业。从六次产业的产业主体来看,可分为五大类:一是职业农民主导型,即职业农民作为发展六次产业的主体,并依托本地特有的农产品发展和建立相关的加工、运输、观光等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剩余劳动力参与型,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农村妇女、高龄农业居民或部分残疾居民)进行初级的农产品加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这部分群体低收入零收入的现状。三是农协主导型,依托日本基层的农业协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乡村品牌农业和旅游产业。四是农企直接参与型,即由当地的乡村企业作为六次产业发展的主体,发挥企业特有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与市场优势,发展一系列直达型产业模式,使农产品与商店、超市、城市社区等直接对接。五是行业联动型,即农业从业者与零售业、制造业等工商企业联合组建一个集合农产品市场调研、生产、运输、营销以及市场开拓的联动体系或产业集合,充分发挥各方在六次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加速产业的融合,丰富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综合价值。日本政府认为这是六次产业发展中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六次产业政策倾斜的对象[4-7]。
三、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部门注重相关政策供给
日本中央内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发挥政府“有形的手”力量,建立健全六次产业相关政策体系。2008年内阁发表了《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这是日本内阁首次在全国性政策纲要文件中提及六次产业。同年又颁布了《促进中小企业从业者与农林渔业从业者合作、推动实业发展法》,鼓励各中小企业主与农林渔业从业者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开发新的产业资源,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多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价值。法令明确规定工商业所占股份必须不高于49%。2010年日本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例如《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实施纲要》《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工作相关补助金交付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补助对象事业以及补助对象事业费》等,多领域、多平台、全方位地以政策法规形式大力部署六次产业发展规划,由此开启了六次产业化在日本全境范围内的全面发展[8]。
同时,作为分管农林渔产业发展的农林水产省也根据日本产业发展现状,颁布一系列相关法案,旨在优化完善日本六次产业相关政策体系。农林水产省2010年颁布了《促进农林渔业经营者利用区域资源开创新事业法》(简称《六次产业化法》,后更名为《六次产业化:自产自销法》),其宗旨是促进农业土地、水利等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农林业从业者开展多领域、多元化、深层次的农林业活动,推进农林从业者向农林工商复合型从业者的转化。鼓励农林业从业者立足于当地自然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型生产活动,并要求从业者基本摆脱依赖第三方的销售模式,自产自销① 该法令对于第六产业或者说六次产业的认定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并以此为契机,设立了许多六次产业相关的认证机关。按照法令的要求,必须符合以下的条件才可以被视为六次产业:第一,从事此事业的主体必须是农林渔业从业者个人或由农林渔业从业者所组成的团体(地区性质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等);第二,事业主体必须以自己生产的农林水产品等作为原材料进行新产品研发,在销售时采用全新的方式,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第三,未来3—5年内必须在两大指标上达到相应标准,以衡量经营标准是否得到改善,否则认定资格将被撤销。 。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18年4月发布的《“六次产业”情况报告》中明确要求在未来的资格评定中要明确投资比例和审核机制,若其产业活动在三年之内并未达到相应的指标要求,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排除取消其认定资格[9]。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技术要求》和《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仙居县辖区约为2 000 km2,属于局部小区域,且仙居县待转换的数据以1∶500大比例尺不动产数据为主,为了确保不动产数据转换后的平面位置精度,经分析后决定采用平面4参数模型解算其坐标转换参数。
基于上述对企业的调研结果,结合我院的相关基础并借鉴其他院校的一些做法,针对除了与其他专业共有的通识类模块如计算机能力模块以外的内容,我们把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划分为英语语言模块、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实践模块三个一级模块。
面对六次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本及时在政策层面进行相应调整。自2014年日本《再振兴战略》第一次修订以来,连续三年都对六次产业化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建议。2017年日本再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为了适应伴随六次产业化而来的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将促进内需与开拓海外市场并举,利用现有的资源,全面推进六次产业化的扶持措施,例如:促进六次产业政策的整合重组,完善政策体系,利用立法手段不断更新现有的法规,以解决六次产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
(二)政府与社会的资金支持多样化
政府主导型机制是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一大特点。它始终坚持政策配套,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发展出一套适应性与阶段性并存的制度体系。相较于日本,我国处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基础薄弱、市场调控机制不健全、农村体制障碍未突破,产业融合发展仍然苦难重重,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政策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通过增设相关援助机构以及专项基金和辅助基金,日本逐步建立起一个政府支持、民间支援的第六产业融资体系。这些援助机关给予援助的主要手段包括政策补助金、股权投资和信贷。一般情况下,农林渔业从业者所能接受的援助资金最高为:扩充其自有资本的两倍;信贷可以扩充至五倍;股权方面的投资则可扩大至原有资本的20倍,但期限为15年。2013年设置了第一个对于六次产业的辅助资金,即“JA·六次化基金”,政府号召社会各界广泛投入,最终基金总额达到百亿日元。依据《六次化基金法》的规划,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以地方性银行为依托创立18个与“JA·六次化基金”类似的辅助基金项目。在各个级别的地方行政区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制,将所有参与六次化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法人)全部纳入到这个体制中,统筹兼顾,保证六次产业基金有效的使用[10]。
别呦呦是个很怪的人。她心情好的时候,像水一样,能把我融化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发火,无缘无故地发火。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我没灵感,一句诗写不出来,你说我能不来火吗?
(三)产业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回流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希望构建一个产业多级,从业者多能,销售多渠道,成熟稳定的“六次产业系统”。为实现上述目标,构建了以培养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六次产业经营、海外贸易拓展、以及仓储物流方面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体系。日本内阁在2011年9月还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六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使其逐渐趋于制度化和普及化[11]。
从从业人数上看,截至2015年,农业六次产业化从业者约39万,渔业六次产业化从业者约为2.3万。由“综合化事业计划”认证经营主体的数量变化可以发现(见图2),“六次产业化”使得经营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加。
(四)推进农工商协同发展
日本于2008年出台《农工商合作促进法》,旨在加速推进农林渔业从业者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现有的经济和自然条件,协同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同时,为保证农林渔业从业者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政府限制所有企业占有的股份额不得超过49%。农业与工商业的协同发展,被认为是六次产业发展中最为普遍也行之有效的发展形式。日本于2009年6月又出台了《新农地法》,法规放宽了相关企业进入农业的规模限制与产业限制,旨在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加速融合,开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新农地法》出台之后,不仅与农业相关的餐饮企业、渔牧企业参与其中,其他非农业相关的服务业、医疗业企业也投身农业农村发展。截至2015年,日本涉农企业法人约占总体法人的46%,社会企业的资本投入加速了六次产业发展。反之,原先非涉农企业投身农业之后的资本扩大又反哺农业,传统农业从业者也从中获利,两者利益互补,协同发展[4-7]。
(五)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消费者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林渔业产品的生产、销售也逐渐趋向于生产的规模化、销售的多元化。日本普通农户原有的定价能力被大幅度削弱,使其长期受制于这种产业发展模式。面对新情况,日本六次产业化要求以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生产阶段,加强相关高新技术引入,坚决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先,进行新式产品的研发;推进产品生产过程监管体制的改革,要求产量与质量相结合,避免高产低质或高质低效;在信息获取端精确定位市场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5)按嵌入域划分:分为时/空域水印和变换域水印。时/空域水印是在时间/空间域嵌入水印,一般方法简单、运算速度快,但是鲁棒性较差。变换域水印通过对变换域系上施加操作完成嵌入水印的目的,变换域水印鲁棒性较好,但是原理复杂、不易实现、运算速度较慢。
以下将主要针对交直流侧不平衡故障时,交流侧不同接地设计方式对保护配置原理、出口方式、动作时序配合等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
在农产品加工阶段,首先,推行“畅销产品开发战略”,本地区的发展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畅销农产品的深加工,二是根据市场变化创新一批具有商业潜力的新型农副产品,紧紧围绕两方面进行“地区畅销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其次,牢牢抓住产品生产端的生命线,将安全思想融入到生产各个环节,加速推进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体系、和GAP生产标准。最后,加快建立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并引导从业者健全品牌意识,旨在提高涉农企业从业者的标准化意识,进而树立良好的从业规范和企业形象。
在饲喂期间,如果饲料的成分单一,蛋白质不足、氨基酸与精氨酸等严重缺乏、维生素的比例不当、盐分不足等,都将给鸡带来营养不足的问题。
四、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成效
日本财报显示,全岛70%的产业在进行了农业六次化产业改革之后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日本国内推行六次化产业发展以来给农林渔业以及相关产业从业者都带来了一定收入水平的提高,缓解了国内矛盾。
在农产品营销阶段,由于前期对市场行情的调研和精确把握,从业人员可以有效地定位客户群体,利用全方位的优势资源开拓销售渠道,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强农户从生产到销售的产品供应链,建立全方位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规范市场营销管理体制,日本在全岛范围开展地区定价差异化体系的构建,规定出货价格标准,旨在避免市场上出现同类产品串货现象;规范化成本管制,建立自上而下的一体化成本管控体系,规避了在销售过程中产品成本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发生。
图1 2011—2015年日本六次产业年市场销售规模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6次産業化をめぐる情勢について。
从日本六次产业年市场销售规模变动趋势来看,截至2015年,农业六次化产业市场规模已接近2万亿日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约25%,并且包括农产品加工、直销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年销售规模也逐年增长;渔业六次产业的市场销售规模的变化则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加工方面,截至2015年已达到2 336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接近30%。
在促进人才培养的同时,日本还尤其关心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2015年8月安倍内阁出台了最新一期的日本国土规划,提出要建设一种“对流促进型”的流动模式,在沿袭了“六全综”时期的广域协作理念之后,引入了虚拟空间建设,创造多个小的对流空间,与大的对流空间相结合,以实现物理与信息双重对流,最终达到空间深度融合、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日本推动年轻一代及核心家族的UJI型人口流动① UJI型人口流动现象包括以下三种:U型回流:从故乡移居到别的城市后,又从城市回到故乡;J型回流:从故乡移居到别的大型城市后,又移居到离故乡较近的中等城市;I型流动:地方出身的人移居到大城市,或者大城市出身的人移居到地方上。 ,促进地方产业振兴,将单纯的“两地居住”变为“两地生活”、“两地就业”,强化居民与地域社会的关系,扩大人口流动;制定灵活的社会制度,保证移居地的住宅、医疗、劳动保障和纳税、居民登记等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12]。
图2 2012—2016年获得“综合化事业计划”认证的经营主体数量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6次産業化をめぐる情勢について。
从六次产业认证经营主体数量来看,虽然增幅在不断降低,但经营主体的数量逐年稳定增加。并且,由认证主体的销售额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实行了六次化产业改革的经营主体的销售额增幅要远远高于同行。可见,获得认证且进行六次产业化改革的主体其发展潜力要远远高于未进行六次产业化认证的主体(见图3)。
四是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契机,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进“价补分离”② “价补分离”指的是政府不直接入市收购农产品,而是制定目标价格,再将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价补分离通过调低乃至取消价格支持来消除其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影响,把粮食价格形成还给市场机制,另外通过直接补贴措施来“保收益”。 改革。在保证口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定价模式。“价”与“补”的分离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势农业产业的集聚。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我国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去库存等改革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接轨。
图3“综合化事业计划”认证经营主体销售额变动趋势(均值)
资料来源:6次産業化をめぐる情勢について。
基于农林水产省的调查结果分析,六次产业取得成功的主要表现有:(1)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并从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品控管理,形成品牌意识,促进农林渔业从业者增收。(2)注重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信息把握。以信息作为媒介,调整产品的研发、生产战略,并积极做好产品的品牌宣传,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吸引消费者。(3)重视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可解决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可以促进农业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活力。(4)强化农工商的融合发展。发展以农业为核心,工商业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农民自产自销,推进第一产业链的延伸,缓解农业回报率较低的现状。(5)积极推进人口向农村回流,加强农村基本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社保体系,并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城市人口回流。
五、对我国农村产业兴旺的启示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考虑到“发达国家的现在在很大程度上昭示着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图景”,在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和吸取日本的经验,这有助于解决我国在推进农村产业兴旺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加强产业兴旺的政策供给
2012年日本颁布了《股份公司农林渔业产业化发展支援机构法》(简称《六次化基金法》)旨在提升产业发展融资的自由度,完善现有的产业财务体系,促进六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六次化基金法》是日本发展六次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法律,它在设立“六次化基金”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农林渔业成长产业化援助机构,以及成立了辅助基金(由政府以及社会资本一起出资建立),目的是以此鼓励民间资本投身日本的六次产业化。
一是深化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适当提高准入门槛。现阶段我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由于政策导向,政府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导致相关企业蜂拥而至,一些并无农业相关经验甚至根本不熟悉农业生产规律的企业也加入进来,扰乱整个乡村产业建设。今后要在确保企业从业资质的同时,要求企业提交从事涉农的相关发展规划以及预期回报;企业事业主、合伙人一方必须有农业相关从业经验或者属于农林渔业从业者组织(地区性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本着惠及农业从业者的目的出发,若企业需要在产地建厂,要给予因此而失地农民相应的股份或者补偿;要求事业主必须以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相关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对于一定期限内未达到预期回报的企业进行相关的资质重新认定或项目评估,若3—5年内仍未达到预期目标,则视情况取消或降低对其的国家补贴。
二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尽量避免出现遗留问题。建议推行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适度分离;适度谨慎的市场主体退出援助。这种针对市场主体的退出机制,是日本美国等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由于市场原因等因素造成的行业困境援助机制。包括设立相应的援助基金、企业员工再就业补贴、和针对个别产业发展滞后地区的一系列的援助措施。在进行相关援助前,应谨慎划定援助的范围和额度;完善申请停业机制。建立健全暂时性市场退出机制,完善“缓冲区间”,可以有效缓解退出机制推行的实际问题,增强市场的可调控性。
三是继续推进现阶段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落实土地流转主体,鼓励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尽快明文界定“三权分置”的边界问题,不给政策留下模糊区域。在保证15.5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推进试点“三变改革”① “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鼓励符合资格的企业与农业合作社进行深度合作,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多功能产业经营主体的形成,促进农产品的自产自销。
基于CMOS平台的硅光子关键器件与工艺研究………………………………赵瑛璇,武爱民,甘甫烷 24-4-08
五是健全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支持之外的保护政策,如:结合农村当地的“三变改革”与银行以保险的形式建立农民退出保障性政策等;深化政府政策创新理念,尽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完善管理机制,尽量减少政策歪曲化市场的情况发生;完善政策监管体系,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或省市智库的力量,提高政策监督效率与效用。
(二)健全“产业+互联网+信息”发展模式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始终以农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信息作为纽带连接产业主体与市场,指导产业主体的生产与创新。结合我国现阶段电商平台建设现状,可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地区优先健全“产业+互联网+信息”模式,建立市场导向机制,提高供给效率。以顾客需求或者说顾客价值导向为产业的纽带,协调各产业之间的价值取向,兼顾顾客与生产者之间的价值以及利润,最终形成一种旨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指向型”产业模式。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基础是前列腺癌组织的硬度和正常组织存在差异。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常规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也高于常规灰阶超声。
坚持“互联网+”发展理念,搭建农产品销售信息反馈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双向信息搜集;运行城乡联动机制,在乡村需要持续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的流通提供良好的信道① 信道是指信息通过的媒介。 。在现有的农村电商平台基础上,建立起销售信息收集、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指导农户或农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和升级,提高农业产业效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良性发展。
(三)加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劳动力适当回流
日本在推进六次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建立起了“官”“产”“学”“劳”“民”五大发展要素组成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系统。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但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强化相关人才培养、强化相关技能培训、引入专业人才、提高农业从人员素质、鼓励农村青年才俊投身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加速新型职业农民和多功能经营主体的培育。在强化产业融合同时,势必要与相关产业主体进行合作。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失地缺地农民则可作为培育主体,对其进行相关产业技能培训,这既满足了相关产业主体对于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也激发了农民的潜力,促进了职业农民在农民群体中的观念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也为未来的城市化提供强有力的便捷条件。
在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的同时,要着重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农民在新型产业中仍然陷入利益边缘化的境地。在培育新人才的同时吸引流失的劳动力回流,缓解我国由于快速城市化推进带来的乡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乡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四)持续推进工商业协同发展
在提高附加值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建立一二三产业复合机制。现阶段,我国提倡工商资本“下乡”扶持地区农业发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的“下乡”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情况是生产力提高的利益完全被企业所剥夺,广大的一线农民仍然未有惠及,违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初衷。
Limited experience with docetaxel[27], paclitaxel[28],and eribulin[29] monotherapies has not yielded satisfactory results.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一二三产业结合紧密的农工商协同复合体,以保障第一产业主体利益不受损害为出发点,协同合作,真正建立起惠及普通农民的产业链。这要求在保证第一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新时期的“三变改革”,以政府为主导,吸引外资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构筑利益共同体。
(五)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我国农业从业者利益分配不断压缩,造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借鉴日本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大科研研发力度,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地区文化优势,将地区文化融入农业各个环节,创造地区文化品牌,赋予产业内涵[13]。
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提高其对生活认识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因地适宜,结合平时的活动与节日,在班级里开展生活话题的讨论课,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在讨论的过程中,其所诉说的事件,会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也成为了学生作文操作中所需要的话题。
注重采用“科技+”形式。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积极开展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业生产机械、生物防治、水土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储藏、农产品分级包装等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发挥地区科研院所优势,围绕地区一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和地缘资源优势开展相应的研究。要加速农业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转化率。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等方式,引导产业主体承担科技转化和农技推广任务。鼓励各地科研机构院所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方式优先向从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此提高农产品科技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改善农业的边缘化趋势。
注重发展“文化+”形式。相较于日本,中国有更加厚重的文化基调,造就了不同地区鲜明的地域特征,更加有利于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可在立足于本地区地缘资源的基础之上,改变过去农家乐仅利用农产品制作成饭菜和体验农家生活吸引消费者的盈利方式,利用当地所传承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消费者价值取向努力挖掘可引起消费者共鸣的概念和文化,将此与单调的农家乐模式相结合,发展一套极具地区特色的新型产业模式。此外,更需要专注农产品的设计,赋予看似普通的农产品新的文化内涵,展现不同于传统农产品的新形象和独特魅力[14]。
【参考文献 】
[1]李玉磊,李华,肖红波.国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6(6):20-24.
[2]陈悦.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
[3]今村奈良臣.農業の6次産業化の理論と実践[J/OL].技術と普及:全国農業改良普及職員協議会機関誌:特集農業の6次産業化の今とこれから,2010,47(9):19-22.[2016-04-10].http://global-center.jp/sp/res/20120818-173659-8874.pdf.
[4]板村裕之.農林水産業の六次産業化プロジェクト[EB/OL].[2016-04-10].http://www.rokujika.shimane-u.ac.jp/rokuji0001.pdf.
[5]農林水産省.六次産業化法に基づく総合化事業計画の認定要件(基本方針抜粋)[EB/OL].[2016-04-10].http://www.maff.go.jp/j/shokusan/sanki/6jika/sinsei/pdf/nintei.youken.pdf.
[6]JA青森中央会.六次産業化と六次化ファンド法[J/OL].広報誌絆,2013(4):23.[2016-03-25].http://www.ja-aomori.or.jp/chuoukai/attachments/article/134/p23.pdf.
[7]農林水産省.6次産業化の推進について[EB/OL].[2016-03-25].http://www.maff.go.jp/j/kanbo/saisei/pdf/3_rokujika.pdf.
[8]大阪大学法学部赤井伸郎研究室.農業の6次産業化促進のために[C].京都:WEST論文研究発表会論文集,2012:11-12.
[9]農林水産省.六次産業化法に基づく総合化事業計画の認定要件(基本方針抜粋)[EB/OL].[2016-04-10].http://www.maff.go.jp/j/shokusan/sanki/6jika/sinsei/pd f/nintei_youken.pdf.
[10]JA青森中央会.六次産業化と六次化ファンド法[J/OL].広報誌絆,2013(4):23.[2016-03-25].http://www.ja-aomori.or.jp/chuoukai/attachments/article/134/p23./pdf.
[11]首相官邸.6次産業化人材育成全国推進機構設立構想/概念図[EB/OL].(2011-09-12).[2016-03-26].https://www.kantei.go.jp/singi/kinkyukoyou/suisinteam/TF/6th_goudou_dai1/siryou10_2.pdf.
[12]姜雅,闫卫东,黎晓言,等.日本最新国土规划(“七全综”)分析[J].中国矿业,2017,26(12):70-79.
[13]张永强,蒲晨曦,张晓飞,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于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经验[J].世界农业,2017(5):44-50.
[14]王敬尧,段雪珊.乡村振兴:日本田园综合体建设理路考察[J].江汉论坛,2018(5):133-140.
【中图分类号 】F3313.3;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768(2019)03-0105-08
【收稿日期 】2018-11-12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价及实效性提升研究: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2017RWYB14);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陕西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2018KRM054)
【作者简介 】马超(1992-),男,山西太原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涉农公共政策;高建梅(1981-),女,陕西户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涉农科技政策与教育发展;何得桂(1982-),男,福建尤溪人,管理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涉农公共政策。
(责任编辑:张友谊 校对: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