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舞台“蛇象吞咽象”_联想论文

联想舞台“蛇象吞咽象”_联想论文

联想上演“蛇吞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蛇吞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8日上午9时,此前传言鼎盛的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PC)业务一事终于尘埃落定,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这意味着曾经在1981年生产出全球第一台PC的IBM最终退出了PC市场。

联想集团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总值12.5亿美元的代价完成了这次被誉为“蛇吞象”的收购。另外,联想还将承担IBM 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

此次收购完成的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原任该职的杨元庆改任集团董事局主席。

借IBM品牌取高端市场

业界专家指出,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交易完成后,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将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著名的“Think”系列品牌,其中包括ThinkPad笔记本系列以及ThinkCenter桌面PC系列,同时完全获得其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将使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品牌认知。此外,联想还将接手IBM PC部门的1万名员工,其中2300名在美国。

此次联想的收购行为,是中国IT行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笔,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联想集团表示,成立20年来,联想经过无数坎坷,但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长久企业,这次和IBM的合作是一个突破性契机。联想管理集团的管理层在两家国际顾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近13个月的谈判和工作量极大的业务梳理工作,最终和IBM走到了一起。IBM和联想希望能够通过PC业务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联想还希望借助IBM的品牌吸引高端企业用户,并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跃进式收购称雄全球 ^动用如此大笔现金收购IBM全球PC业务,可以说是联想走出的一步险棋。因为已经成立20年的联想此时面临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国内市场的能力发挥接近饱和,国际市场依然寸步难行。两头胶着的联想为求突围已经挣扎了三年之久,至今仍未看到实质性的进展。

这三年来联想尝试多元化发展,但业绩并不理想。互联网业务进得晚退得快,手机业务在全国库存暴增的时候盈利艰难,高调进行的IT服务业务也以转手亚信而收场。在经历了裁员重组、机构整顿、战略调整、奥运赞助、高调换标、人事变动之后,联想一改三年来过于沉稳的发展态势,在此时以凶悍无比的杀招,着实令业界惊讶不已。

IT评论家方兴东“对于一个年收入30亿美元左右,市场价值30亿美元左右的联想要购并IBM的110亿美元一年的PC业务(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感到“实在是匪夷所思”,但他仍表示:“这的确是联想的一次大跃进,也是中国PC业的一个大跃进。”

联想此时出的这一招颇有放手一搏之意。尽管凭借此次收购,联想一跃成为全球PC业的老三,但其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仍很明显。

目前位居世界PC市场前两位的是戴尔和惠普,前者拥有16.8%的市场占有率,后者则为15%,而联想收购的IBM PC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左右,联想集团为2.2%。单纯看产业结构和市场情况,已经成功地通过直销模式替代了渠道模式的戴尔是联想在IT硬件领域最重要的战略对手。按照全球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戴尔模式的创新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替代关系,原有的产业结构将在这一替代模式的威胁下或缓慢或快速地崩溃,这从惠普并购康柏之后只能短暂占据全球PC老大位置的尴尬事实上看得很清楚。

有专家指出,联想在这一趋势下要想实现其雄霸全球PC市场的野心,必须进行彻底地变革,再也不能慢吞吞地求稳下去。因此,抛掉现金储备的定心丸以唤起联想拼命三郎式的好斗之心是当务之急,至于到底日后胜算如何,那并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致命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成功收购IBM公司的PC部门,联想将会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瞄准高端企业用户。

新鸿基证券的分析师尼基-楚(Niki Chu)表示,在中国零售PC市场,联想遭遇了来自本土厂商和国外企业的强劲挑战。她说:“联想早就表达过向高端市场进军的愿望,因为高端市场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一个国际知名的品牌,例如IBM,将成为联想进军高端市场的门票。”

尽管联想方面野心勃勃,但业界对其前景仍持谨慎态度。摩根大通表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将大大扩展其在PC市场的涉足点,短期而言,联想可以充分利用IBM品牌。摩通同时指出,由于联想在企业PC及中国以外地区缺乏经验,估计一些大型企业会重新考虑是否采用联想为其核心科技供应商。这样,戴尔及惠普等竞争对手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错的机会。因而,从长期来看,联想要想维持全球第三大PC供应商的地位会相对困难。

IBM早想脱手PC业务

尽管联想的未来仍存诸多变数,但此次交易对于IBM而言实属称心,市场人士分析,这项交易将使IBM收益颇丰。此前IBM的PC业务一直处于亏损阶段,IBM早有将其脱手之意。美林分析师米卢诺维奇认为,剥离亏损的PC业务之后,2005年IBM的每股收益有望增加5美分,他预计2005年IBM每股收益将从2004年的5美元升至5.50美元。

IBM于1981年率先打开PC市场,直至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但从那以后,个人电脑销售额不断下滑,亏损有增无减。到1998年,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亏损已达到了9.92亿美元。IBM个人系统部门2004年前九个月的营收为94亿美元,税前运营利润仅为7000万美元,而在2003年同期的营收为80亿美元,运营亏损1.27亿美元。

随着个人电脑价格的下跌和竞争加剧,IBM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售其个人电脑制造工厂。公司10多年来一直希望从日薄西山的PC业务抽身,以求彻底成为一个专门为利润更高的科技服务业表演的大象舞者。IBM逃离PC苦海的意志之坚决,从此次将其著名的“Think”品牌及相应标识连同PC业务打包出售的行为上就可一览无余。

对于IBM而言,出售桌面PC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意味着该公司将集中全力发展利润率更高的业务,例如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器与存储以及计算机芯片等等。

竞争对手不以为然

联想与IBM的这次交易在业界引起不小反响,但其竞争对手表现得不以为然。

戴尔董事长迈克尔·戴尔表示,他对于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并不看好,因为此前在计算机产业有太多并购失败的例子。

迈克尔·戴尔说:“我们并不是企业并购的支持者。你们上一次在计算机产业看到成功的并购案例是什么时候呢?那恐怕要追溯到好多年以前了。我并不认为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和以前那些案例有什么不同。”

迈克尔·戴尔同时表示他领导的公司对于IBM的PC部门毫无兴趣。事实上,戴尔公司成立20年以来很少进行收购,即使偶尔的几起,收购对象也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戴尔曾经希望通过收购Converge Net进军存储市场,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仅仅在几个月后,戴尔就宣布将收购的部门解散。收购Converge Net是戴尔的第一笔收购,同时也是最大一笔收购。

当有记者问及“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会对戴尔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时,戴尔对此没有直接回答。不过他表示,IBM一直以来都想退出PC生产业务,因此该公司此次出售PC部门并不让人感到奇怪。而戴尔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因为PC生产是戴尔的核心业务。迈克尔·戴尔说:“如果你仔细审视IBM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你就会发现该公司一直在从PC部门撤回资产,这表明IBM早就做好了退出PC市场的打算。”迈克尔·戴尔同时表示,他的公司已经做好了在PC市场长期发展的准备。

全球第二大PC厂商———惠普公司也不看好此次收购。其个人计算机部门执行副总裁杜恩·泽纳认为联想整合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将非常困难。他表示,联想一直在中国发展,为中国市场制造产品,突然间要为美国和法国生产产品,将会有许多后勤和供应链问题需要应对。要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司将出现很多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  

联想舞台“蛇象吞咽象”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