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

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

成峰, 王学浩, 钱建民, 张峰, 李相成[1]2003年在《E钙粘蛋白、syndecan-1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侵袭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与syndecan 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 47例肝癌组织中E 钙粘蛋白与syndecan 1蛋白的表达 ,分析与肝癌浸润侵袭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中E 钙粘蛋白与syndecan 1蛋白表达 ,分别减低为 5 5 %、6 0 % ,直径大于 3cm的肝癌E 钙粘蛋白与syndecan 1蛋白表达减低较小于 3cm的肝癌更为显着 (P <0 0 5 )。E 钙粘蛋白表达与肝癌的组织分级无相关性 ,而syndecan 1蛋白表达与肝癌的组织分级、癌栓有显着的相关性 (P <0 0 1)。结论 由E 钙粘蛋白与syndecan 1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粘附作用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两者结合可以更准确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成峰[2]2001年在《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Syndecan家族是一类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syndecan-1通过其胞外区硫酸类肝素链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其它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在肿瘤生长、分化、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尽管syndecan-1的广泛分布,有关其在肝脏上分布、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改变了解不多。1995年Roskoms等报道syndecan-1表达于人正常的肝脏组织,目前对syndecan-1在肝癌中的表达研究不多。 目的 探讨syndecan-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syndecan-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syndecan-1在11例正常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yndecan-1mRNA在正常肝组织和syndecan-1蛋白表达阴性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组织的中的表达。 结果 发现在31例肝癌组织中syndecan-1阴性表达18例,分化不良的肝癌syndecan-1阴性表达率高于分化较好者(80%比37.5%,P<0.05),直径>5cm的肝癌syndecan-1阴性表达率高于直径≤5cm肝癌(85.9%比35.3%,P<0.01),大体或镜下癌栓syndecan-1阴性表达率高于无癌检的肝癌(91.7%比6.8%,P<0.01)。Syndecan-1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甲胎球蛋白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有无、包膜的有无等因素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其中的18例免疫组化示syndecan-1表达阴性,11例癌旁组织syndecan-1mRNA阳性表达,7例阴性表达;相应的癌组织5例阳性,13例表达阴性,两者之间显着性差异(P=0.092)。 结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syndecan-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染色模色发生了改变,除绝大多数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膜上外,还有极少数肿瘤细胞在胞浆和胞核染色;syndecan-1在肝细胞肝癌中蛋白水平表达lwtwlD 下降,但转录水平未见下降,蛋白水平低表达与肝癌增大、分化程度DD 低、侵袭转移发生等恶性表型相关,可能对这些表型起负调节作用,DD 可视为抑癌基卧

佚名[3]2003年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年第1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说明 :(1)本索引按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2 )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索引中 ,按英文顺序排在各 (字母 )部之首。 (3)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 ,最后为起止页。A癌 ,肝细胞 肿瘤睾丸抗原CT10基因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HL

吴应盛[4]2001年在《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分析及各种治疗手段的初步评估》文中认为背景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肝癌新发病例约30万~100万,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属于高发地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约有26万,其中11万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席或次席。况且肝癌发病隐匿,一旦发现症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其平均自然生存时间仅为3月,因而提高中晚期肝癌病人的预后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肝癌的术后复发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肝癌的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60%以上,即使是小肝癌,其5年复发率仍高居40%~50%。 近30年来,由于对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长足进步,诊断水平的提高,外科技术的改进,各种新疗法及综合治疗的不断完善,肝癌的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预后较前好转,但尚待进一步改善。大多学者认为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影响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虽然目前随着肝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肝移植也成为肝癌可能根治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经济、供体、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肿瘤复发等原因,目前肝移植尚不是首选治疗方案。另外肝癌病人首诊往往已属中晚期且伴有肝硬化,手术切除率仅为20%~30%。对不能耐受肝切除术的病人,采用多模式综合治疗更为重要。多数学者认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yChemoembolization,TACE)或TACE后二期手术是此类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其它治疗方法如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 r 硕土学位论文Therapy,PEI)、肝动脉门静脉双药物泵化学治疗(drug delivery system,DDS)、肝动脉灌注同位素内放射治疗、放射兔疫治疗、免疫治疗、导向治疗、化学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甚至基因治疗等的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包括综合治疗、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清仆P、血清从T值、血清 HBsAg、肝硬化分级(Ch订分级)、复发及转移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因素,建立评价预后的方程;且初步对各治疗手段进行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 根据浙医一院肝胆外科1994年1月 1日至2000年6月 30日之间连续收治的经病理。影像学和/或血清AFP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病人的资料,(本组共420例,其中男性348例,女性72例)使用卜。xPro5.0对420例肝癌病人建立一详细的临床资料档案,并通过入户调查和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随访,对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用计算机Microsoft Excel和 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间比较采用*g-rank、Breslow和 Wilcoxon(Gehan)法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性采用 x‘和 Fisher精确检验,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 Kaplan-Met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本组 420例中成功随访 327例,失访 93例,(失访率为 22.1%),对失访和成功随访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u值均大于0.05)。总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43%、15.83%、1〔58%,根治性手术组l。3、5年生存率为72.18%、43.59%、38.14%。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0~40,41~60,61~叁组)、不同性别组、HBsAs阳性组与阴性组和不同病理类型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根治性手术组较姑息性手术组生存率有显着性差异,除了术前病人本身因素影响,我们认为能根治手术,必须行根治性手术;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两组、不同Child分级组。不同肿瘤大小组、不同术前血清AFP水平组和不同血清ALT 3 硕土学位论文水平组之间生存率有显着性差异;肿瘤数目和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组去除治疗影响后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将可能影响肝癌预后的性别、年龄、血清AFP、血清ALT、血清HBSAg、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手术方式、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病理类型及血清HBeAg等十叁项数量化后,依次引入COX模型,根据回归系数得出预后指数估计方程:PI=0.693(XI)-0.306(XZ)十0.476(X3)-0.261(X4)十0.449(XS)十1.142(X6)-0.425(X7)-0.071(XS)+0.338(Xg)-0.219(X10)+0.987(Xll)-0.598(X12)-0.388(X13)。生存预测方程总 X‘值为 265.759,P值为 0、045,方程建立合理。由C。X模型分析结果可看出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唯一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为正数,表明其与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即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组肝癌预后差;其死亡

参考文献:

[1]. E钙粘蛋白、syndecan-1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侵袭的关系[J]. 成峰, 王学浩, 钱建民, 张峰, 李相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

[2]. 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D]. 成峰. 南京医科大学. 2001

[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年第18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

[4]. 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分析及各种治疗手段的初步评估[D]. 吴应盛. 浙江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  ;  

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