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1;2.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目的:探讨益气固脱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脾肾两虚型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3例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的患者,分为益气固脱颗粒组30例、生物反馈电刺激组32例、益气固脱颗粒+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组31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总疗效、盆底肌评估(盆底肌肉收缩力、持续收缩时间)的改善情况,治疗后三月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临床总疗效、盆底肌肉收缩力和持续收缩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联合组较中药组和刺激组改善更显著(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中药组和刺激组。结论:益气固脱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脾肾两虚型盆腔器官脱垂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益气固脱颗粒;脾肾两虚;盆腔器官脱垂
【中图分类号】R7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8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i solid degran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pelvic organ prolapse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93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pelvic organ prolapse patients, divided into profit gas-solid particle group 30 cases, 32 cases of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group, yiqi solid degranulation +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joint group of 31 cases, observe the three sets of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pelvic floor muscle assessment (pelvic floor muscle contraction force, sustained contraction tim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march follow-up 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ree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pelvic floor muscle contraction force and the sustained contraction time, was to improve the (P < 0.05), which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stimulating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P < 0.05), the joint group recurrenc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stimulate group.Conclusion: Qi solid degran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of feedback electric stimulation therapy treating pelvic organ prolapse.
【
Keywords】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Qi solid degranulation;pelvic organ prolapse.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POP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促使众多妇产科医生关注POP的发病及诊治,从而有了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POP的发病因素与年龄、肥胖、分娩、妊娠、绝经以及长期腹压增加等有一定的相关性[1]。临床上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多手术治疗,而非手术疗法更适合于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主要方法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阴道内辅助器具、药物等。随着人们未病先防的意识逐渐增强,POP非手术治疗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及关注。我们对2010年-2013年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的93例脾肾两虚型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采用益气固脱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门诊的93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益气固脱颗粒组(中药组,30例)、生物反馈电刺激组(刺激组,32例)和益气固脱颗粒+生物反馈电刺激组(联合组,31例)。年龄在26-60岁,平均年龄在47.2±6.8岁;病程在2个月-4年,平均病程在14.5±8.2月,脱垂程度按照POP-Q分度标准,脱垂程度为Ⅰ、Ⅱ度,阴道壁膨出Ⅰ度42例、阴道壁膨出Ⅱ度5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及盆底肌肉评估,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症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均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2页)中“阴挺”诊断疗效标准。
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部分脱出阴道口外,伴有下腹隐痛、坠胀等症。
1.2.2西医诊断标准为:临床以盆腔器官脱垂为主症的病变。以第7版《妇产科学》[2]为依据,根据国际节制协会1996年公布的POP-Q分类法进行临床诊断和记录。
1.2.3 中医证候辨证:符合脾肾两虚型。
症见:妇女阴中有物突出,或突出阴道口外,过劳则突出加重,气短乏力,腰背酸痛,小腹坠胀,白带增多,质稀色白,小便频数,或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2页)中 “阴挺”疗效标准和200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痊愈: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半年未复发;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
显效:宫颈与宫体向上回纳,但未恢复到正常位置;症状消失或减轻,
70%≤症候积分减少<95%。
好转:宫颈与宫体向上回纳,但未恢复到正常位置;30%≤症候积分减少<70%。
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症候积分减少<30%。
1.4 治疗方法:
1.4.1益气固脱颗粒组:益气固脱颗粒颗粒:组方由黄芪30 g,当归10g,川断15 g,山萸肉10g,升麻6 g,炒枳壳10g,诃子10 g等中药组成,采用颗粒剂。每日1剂,温水冲服,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0天为一疗程。
1.4.2生物反馈电刺激组:采用加拿大LABORIE生物反馈电刺激仪进行盆底肌肉功能的评估,测量盆底肌肉最大收缩力和肌肉维持时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将阴道电极置于阴道内,在电刺激模式下:根据患者感觉阈值调节电刺激强度,以自觉盆底肌肉有不自主收缩或针刺样感觉但无不舒适感为准,治疗20分钟。在生物反馈模式下:根据肌肉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程序,指导患者根据视频动画进行有效地盆底肌肉主动训练。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可交替进行,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并瞩其回家后辅以盆底肌肉训练,经期暂停治疗。
1.4.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益气固脱颗粒组:
口服益气固脱颗粒的同时,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局部治疗,益气固脱颗粒口服方法同中药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法同刺激组,连续治疗20天为一疗程。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经期暂停治疗。
1.5疗效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疗效、肌电图评估(盆底肌肉最大收缩力和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治疗后3月随访的复发率。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述,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中药组、刺激组和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联合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较单一治疗组更显著(P均<0.05),中药组与刺激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治疗结束3月后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痊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中药组随访13人,复发7人,复发率57.8%;刺激组随访9人,复发7人,复发率77.78%;联合组随访25人,复发5人,复发率20%。三组比较,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
3 讨论:
盆底器官脱垂(POP)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POP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美国有研究报道POP约占成年妇女的30%~50%,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3]。它归属于祖国医学之“阴挺”、“阴挺下脱”“阴菌”等范畴,因多发生于产后,故又称“产肠不收”。中气不足或肾气亏损而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分为气虚、肾虚两证。气虚者: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因分娩用力过度,或便秘、久咳,均可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致子宫脱出。肾虚者:多因房事频繁或产育过多,肾气亏耗、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无力系胞而致[4]。从临床所见,既有腰背酸痛,小便频数,小腹下坠,阴物下垂之脾肾两虚多见。
临床上治疗pop的方法多以手术(包括传统的手术方法及现代的生物网片手术及盆底重建术)为主[5],虽然手术治疗能得到较快的治疗效果,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并发症较多,风险相对较大,并且受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基础疾病影响,术后仍可能复发。因此,非手术治疗对于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的是中药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
中药益气固脱方是由经典古方“补中益气汤”和“大补元煎”化裁而来,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固脱,培本固元,增强体质,对脾肾两虚型盆腔器官脱垂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有益气固脱,升阳举陷之效;配当归以益气养血,气血同调,益冲任之脉,川断、山茱萸补益肾气,三味药共为臣药;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配伍积壳,升清降浊,振奋中气;诃子味酸收敛固脱。诸药合用,则中气振复,得升,肾气渐盈,得固。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能提高肌张力,促进平滑肌收缩;能提高雌激素水平,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改善结缔组织韧带、筋膜中胶原纤维含量,提高结缔组织抗张能力,从而增强盆底组织支持力量。当归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两种成份,精油主要起抑制作用、水溶性或醇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为兴奋成份,有双重调节作用。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其总生物碱可显著降低妊娠大鼠子宫的紧张度,使子宫肌松驰;水煎剂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有较强兴奋作用,表现为频率增加,张力提高。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其总生物碱可显著降低妊娠大鼠子宫的紧张度,使子宫肌松驰;水煎剂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有较强兴奋作用,表现为频率增加,张力提高。
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有效率可达60%-70%。它是应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并客观的检测和评价盆底肌力的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电刺激治疗是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探头传递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从而增加盆底肌强度及力量。生物反馈是则是一种主动行为训练技术,通过将不易被觉察的肌肉生理转换成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使患者感觉到肌肉运动,并学会如何正确收缩盆底肌肉。两组联合使用,而以更好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并迅速准确地掌握训练技巧从而提高盆底肌最大收缩力、及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6-7]。
中药是根据辩证论治,调理全身气血,提高机体抵抗力,临床上经常使用,疗效确切。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则增强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有效减缓盆底脱垂的发展进程,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提高生活质量,两组联合使用较手术相比,费用低,增加了可行性,从而更好的达到治疗的目的。本临床研究提示益气固脱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且在治疗期间,未曾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无创伤,而且远期疗效较好,对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提高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洁,孙东岩等。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62-1564.
[2]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343.
[3]孙岗,文勇,张海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9(10):121-126.
[4]崔莉,郝佳玉.子宫脱垂的中医干预与预后[J].社区中医药,2012,14(34):242-243.
[5]冯明月,王中洁.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11,24(2):184-185.
[6]于红娟、陈霞.“益气提宫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子宫脱垂4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2):40-41.
[7]米建锋,梁桂玲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 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12,19(18):19-22 .
[8]黄小琴,申恒春.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53-254 .
本课题为: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重大项目(编号:KX10027)
论文作者:于红娟, 林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反馈论文; 生物论文; 盆腔论文; 疗效论文; 肌肉论文; 益气论文; 器官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