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前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转变论文_陈薇

“九一八”前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转变论文_陈薇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九一八”前,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经历了从信任、拥护到怀疑最后到决裂的过程。态度转变前夕,冯玉祥信任并拥护蒋介石,对蒋介石极尽欣赏,而态度转变后,冯玉祥与蒋介石决裂,开始了反蒋军事运动,最终爆发中原大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及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冯玉祥;蒋介石;态度转变


冯玉祥与蒋介石初识便已互相欣赏,而蒋介石又故意拉拢冯玉祥“雪中送炭”,二人更是成为了“换谱兄弟”,关系亲密,但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蒋冯二人最终分道扬镳。本文从冯玉祥所著《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的基础上分析其态度转变的表现、主观原因与结果。

一、转变前夕:信任并拥护蒋介石

冯玉祥未见过蒋介石时,便常听人提起他,“蒋介石这个独裁者,若不在这个时候把他打倒,将来他会把你们打倒”[1],尽管郑州会师时有很多国民党人激烈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冯玉祥仍旧坚持不能内讧,一切为打倒军阀让步。1927年6月19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第一次见面。蒋介石费劲心机拉拢冯玉祥,“我的车子过了砀山——距徐州还有一站——遇着蒋先生亲自乘着车子前来相迎(那时蒋先生为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地位甚高,而犹如此谦下,如此周到,真是从学养中得来。)”[2]当晚蒋介石又举行了盛大宴会欢迎冯玉祥,并且当场赠送冯玉祥50万元,并允诺其山东地盘,冯玉祥与蒋介石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1927年8月12日,蒋介石私下处决了第十军军长王天培,而这一举动引起了其他新军阀与军队的不满,蒋介石深感无人支持便慌忙宣布下野逃到了日本。蒋介石出国后不久,北方面临着张作霖和张宗昌的威胁,冯玉祥驻扎在徐州,深感北方情势危急,与阎锡山联名将蒋介石从国外请回来。这时的冯玉祥确实十分信任蒋介石,相信其能与之一起打败共同的敌人——旧军阀,赢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冯玉祥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会面在郑州。1928年2月18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第二集团军司令部互换兰谱,正式结盟,成为“换谱兄弟”。1928年2月,“二次北伐”开始。二次北伐时期的冯蒋二人,军事配合默契。6月20日徐州会议,讨论是否继续北伐,蒋介石希望冯玉祥与其一起攻打武汉,但冯玉祥仍然主张宁汉合流、共同北伐,却答应了蒋“清党”的条件,加快了汪精卫分共步伐,加速了大革命的失败。[3]这时的冯玉祥对蒋介石持有欣赏的态度,被蒋介石所拉拢,联蒋反共既能共同北伐又能得到山东地盘,何乐而不为?

二、转变进程:由信任到决裂

北伐将要成功之际,冯玉祥与蒋介石会面,蒋介石对冯玉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冯玉祥认为蒋介石对其极其不满与戒备。冯玉祥给蒋介石及其军队预备的是馒头白菜和粥,而阎锡山则准备的是燕菜鱼翅席,蒋介石认为冯玉祥看不起他才准备这粗茶淡饭招待他,而冯玉祥此时与蒋介石并无嫌隙,只是一件件小事累积在一起瓦解着冯玉祥对蒋介石的信任。

在编遣军队问题上,冯玉祥对蒋介石的主张并不满意,这可能是蒋冯二人决裂的最主要原因。南京编遣会议上,蒋介石提出“每个集团军不管人多少只留十二个师,其余的人都遣散”,而这使冯玉祥心生不满。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实力最为强大,自然为蒋介石所防备,成为了蒋介石削藩的重点。1928年7月中旬,蒋介石在北平邀请冯玉祥、阎锡山等召开军事会议,也称“善后会议”,此次会议确认了4个集团军的地盘与分配现状,蒋介石提出举行军事编遣会议,但如何裁兵,各地方军阀意见不统一,于是会议决定成立编遣委员会。1928年7月11日蒋介石提出了《军事整理案》,主张取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各集团军总司令,要求组建全军编遣会议,遭反对。1928年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召开,由于粤籍中委的支持,《军事整理案》得以通过。冯玉祥害怕《军事整理案》对自己的军队不利,加紧巡视西北军,在西北军五原誓师两周年举行阅兵式,便是对蒋介石的示威[4]。到这时,冯玉祥与蒋介石由于利益关系问题矛盾逐渐尖锐,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也逐渐由怀疑转向决裂。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后,蒋介石委任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并让其立即到南京就职,目的在于削弱其兵权。冯玉祥却是看出其阴谋,迟迟不肯就职,蒋介石便动用宣传机器,企图以舆论压力逼迫冯玉祥及其他派系首领参加编遣会议。1928年12月26日,编遣会议预备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企图挑拨拉拢各派系军阀,他单独邀请冯玉祥到汤山洗浴,以闲谈的方式,挑拨冯玉祥与其它派系首领的关系。1929年1月1日,编遣会议在南京正式召开,冯玉祥提出了对其有利的“三有三无加齐全”的裁留标准,而阎锡山则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提出了一个抬蒋压冯的提案,各派争论不休,最终却通过了有利于蒋介石的《国军编遣委员进行程序大纲》和《国军编遣委员会条例》,确定全国军队的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各集团军无权自行调动与任免军官。这至少是从形式上剥夺了各地军阀的兵权。此时,冯玉祥提议“刚打完仗,不是编遣军队的时候,应当先修整一个时期再编遣”[5]以抵制编遣会议。冯玉祥于1929年2月5日,以养病为借口离开南京,前往豫北耀县百泉村,这是蒋冯矛盾公开化的表现。

二次北伐成功以后,国民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冯玉祥和蒋介石存在根本分歧,体现为政治理念的不同,此原则上的分歧是导致他们最终决裂的原因之一。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斗争中逐步确立了个人独裁,蒋介石主张将国民党建立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冯玉祥则主张奉行三民主义,反对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推行“亲民政治”[6],呼吁保护民众政治权利,改善民众的基本生活,反对政府和官吏压迫剥削中国的民众[7],这都与蒋介石的主张发生了矛盾。在南口追悼大会上蒋介石对冯玉祥关于厚待死去的官兵及家属的劝说毫不在意,蒋冯二人开始争吵,矛盾扩大化。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对能否与其共同实现“三民主义”产生怀疑。

当时市政府拆民房,蒋介石推冯玉祥去面对请愿群众,而奉行三民主义的冯玉祥自然是反对这一拆民房的举动,与蒋介石站在了对立面。冯玉祥推行民主政治,当听到蒋介石说“我拿三百万元开十个报馆,我叫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时,将群众的意见完全置之度外,只凭自己的想法做事,甚至妄图控制舆论,这种做法是冯玉祥所不能接受的。此时的冯玉祥已对蒋介石颇有微词。胡汉民劝蒋介石不要独裁遭捆打,从这一事情中,冯玉祥逐渐认识到蒋介石与自己的三民主义主张似乎并不契合,也成为其决裂的原因之一。

集团军的军饷分配不均,待遇不平等,则成为冯玉祥与蒋介石决裂的导火索。第二三四集团军总是关饷,而蒋介石领导的第一集团军不仅从不欠饷,蒋介石还带着现款收买张、吴、孙等军队。如此不公正待遇,使第二三四集团军十分不满,而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冯玉祥更是由于蒋介石与其编遣军队的矛盾、政治理念的不同和蒋介石对自己的防备之心,又加上蒋介石这不公正的待遇,对蒋介石的态度已大不如前,从之前的“换谱兄弟”到如今的关系决裂,兵戈相向。冯玉祥认为与蒋介石再难合作下去,于是转而与李宗仁合作。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冯玉祥欲坐收渔翁之利,并没有派兵援助,而是坐岸观火,却没料到蒋介石胜利得如此之快。1929年5月16日冯玉祥的部将通电反蒋。1929年6月蒋桂战争以蒋介石的胜利结束。此时冯玉祥与蒋介石已彻底决裂。1930年5月,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首的反蒋集团与蒋介石开启了中原大战的序幕。冯玉祥与蒋介石正式决裂。

三、转变结果:反蒋斗争及中原大战

1929年5月,冯玉祥在华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武装反蒋。1929年5月16日,西北军将领孙良诚等人发表反蒋通电,推举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北路总司令。1929年5月22日,冯玉祥军将领韩复渠、石友三通电拥蒋,背叛冯玉祥。韩、石二人的倒戈导致冯玉祥在此次反蒋战争中的最终失败。5月23日,国民党中央下令革除冯玉祥的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5月27日,冯玉祥发表下野通电,冯玉祥第一次倒蒋军事行动失败。1930年3月中旬,二三四集团军组成反蒋集团,以阎锡山为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1930年3月21日,阎、冯公开发出倒蒋通电,各反蒋势力纷纷响应,共同反蒋。4月5日,蒋介石宣布免除阎锡山的一切职务,双方进入军事行动状态。冯阎军进攻阶段,蒋军处于艰难防守状态。但蒋介石有江浙财团的支持,又从国外进口了大批先进武器,背后还有帝国主义的帮忙,根本无法打败。再加上蒋介石善用权术,制造反蒋集团内部矛盾,收买反蒋集团中重要部下及士兵,导致反蒋集团分崩离析,各自分化。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通电,帮蒋反阎冯,东北军的援助使蒋介石实力大增,战况急转直下,阎锡山撤军山西,冯玉祥全军覆没,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中原大战失败后,冯玉祥被迫于10月23日通电下野。

中原大战的影响和作用是双重的。中原大战造成了战区空前的灾难。中原大战历时九个多月,战争规模巨大,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损伤约40万将士,使近500万战区百姓流离失所,战争所用物资等巨额负担几乎全部转嫁于人民,无论是反蒋联军还是蒋军,对百姓加捐加税,滥发纸币,致使通货膨胀,货币严重贬值,人民无法生活。战争的巨大消耗同样导致战区的经济大萧条,农业、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蒋介石以“统一”为幌子,笼络人心,实际上却是为消灭地方实力派军阀,以达到实现蒋氏独裁统治的目的。中原大战之后局势发生明显变化,由军阀并立到蒋介石一家独大,反蒋势力虽仍存在,却早已无法与实力强大的蒋介石军队抗衡,中原大战的胜利实现了其政治野心,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中原大战后,1931年5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临时约法》,以“民主”形式加强了专制独裁。中原大战的胜利虽奠定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基础,却也是其走向衰落与灭亡的前兆。中原大战,蒋介石通过挑拨离间、收买将领的方式获得胜利,只会让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而无益于党内团结,国民党内部只是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而实际上国民党内部早已分崩离析,只是碍于蒋介石的军事力量而不敢有所动作。中原大战后,各地方军阀遭受严重打击,却仍是混战不断,但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消除异己、争夺小块领地以保存实力,以及利用各种政治手段从中获利[8]。同时,中原大战属于内耗战争,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国内兵力消耗巨大,受损严重,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在中国大肆发动战争,掠夺中国土地,屠杀中国人民,以至于后来的“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2]冯玉祥.我的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3]张留见.冯玉祥追随蒋介石“清党”原因探析[J].兰州学刊,2008,(8).

[4]李和平.浅析蒋介石与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前的争端[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5]宋平.蒋介石生平[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6]《申报》,1924-11-1.

[7]钟海涛.冯玉祥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8]庄民生.论中原大战后地方军阀争斗的特点[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3).


论文作者:陈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九一八”前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态度转变论文_陈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