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患者治疗重要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出血发生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PIC术后,体循环栓塞风险无降低,且增加了出血风险。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抗血小板;抗凝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目前,PIC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常用手段。然而,PCI术后,合理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措施[1]。为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效果,本文笔者以8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经回顾性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为41-78岁,(67.3 8.65)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为40-81岁,(68.4 9.73)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与心房颤动诊断标准,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给予PIC术治疗。(1)对照组:给予100mg阿司匹林与75mg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术后,联合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治疗3d后,不再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针对华法林,初次剂量,每日1次,1次2.5mg,以3d为间隔时间,分析INR值,适量增减0.625mg,确保INR值处于2.0-2.5范围内。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5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收缩压(SBP)、空腹血糖值,并评估患者栓塞风险(CHADS2)与出血风险积分(HAS-BLED),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严重出血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各项指标
对比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严重出血事件
研究组,6例出现严重出血事件,3例为脑出血,1例为消化道大出血,2例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为15%,对照组,仅1例出现脑出血,发生率为2.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84,P=0.001)。
3讨论
针对冠心病与心房颤动,其形成血栓的机制,有所不同。一方面,心房颤动,一旦发生,心房生理功能基本丧失,血液流动层流效应发生变化,心房腔室壁内瘀滞大量血液,加之心房内膜结构完整性受到影响,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被激活,最终形成血栓。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形成的血栓,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因此,需以抗凝治疗为主。另一方面,冠心病,因冠脉内膜遭到损伤,斑块破裂,血小板被激活,血栓形成于冠脉损伤部位,血小板含量高,因此,需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2]。
抗凝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凝血酶的作用,包括两种形式,即凝血酶直接抑制与间接抑制,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主要涉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例如,比伐卢定)与直接Xa因子抑制剂(例如,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凝血酶间接抑制剂主要涉及华法林、肝素等。抗血小板治疗,以控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为目标,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主要用于缺血及血栓性疾病[3]。
2015年,ESC 指南中,提出PCI术后,置入的不管是裸支架,或者是药物涂层支架,均至少维持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同时,ACTIVE-W研究中,以670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果,在预防血栓方面,华法林治疗效果更佳。换言之,针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预防治疗中,不可用双联抗血小板替代华法林。PCI术后抗血栓以双联抗血小板为基础,而华法林是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三联”抗栓治疗,易导致出血事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出血发生率呈增加趋势。依据CHA2DS2-VAS评分和HAS-BLE评分了解患者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采取不同的抗栓策略。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PCI术后后,血栓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建议口服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 6个月,然后口服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持续至1年(Ⅱa,C)。出血风险高的PCI术后患者建议口服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至少1个月,然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持续时间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Ⅱa,C)[4]。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法林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重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配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并不会降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PIC术后体循环栓塞风险,且会增加出血发生几率。当然,本次研究样本数量小,关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IC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袁勋,王文尧,张阔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8):723-727.
[2]胡良巧,黄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治疗现状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99-101.
[3]吴青,高霏,赵迎新.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栓治疗策略及安全性[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12):765-768.
[4]杨清波.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抗栓治疗[J].临床荟萃,2013,28(3):339-341.
论文作者:郭宁,张志翔,剪林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心房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术后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