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美国的“新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美国论文,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的景气,从1991年下半年至今已持续了约7年, 最近两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均达到了3.7%,名列发达国家之首。 也许更意味深长的是,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1997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均保持在相当低的、为经济学家所梦寐以求的水平上,分别为1.4 %(如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则为2.3%)和4.6%。一时间,美国一些专栏经济学家和公司经济学家便宣称,
美国已进入了所谓“新经济”(NewEconomy)时代, 即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与冷战对应的是高通货膨胀而与和平对应的是低通货膨胀),伴随着计算机化和通讯与制造技术进步而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伴随着全球化(国际竞争压低了工资,抑制了通货膨胀并排除了美联储提高利率以防经济过热的必要性),原有的美国经济每隔四五年就经历一次周期的规则已经改变了。不仅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象消失,而且货币主义本身也已经死亡,因为他们无法解释今天美国经济现实。美国经济可能或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持久繁荣的时代。
根据一般的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外乎两点:投入的增加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考虑到投入(资本与劳动)增长是有限度的,故经济增长的根本还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则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的进步。同时,不难理解,人力资本的积累最终必然会在科技进步的进程中反映出来。经过上面一番清理,实际上我们便得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高科技: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本源
在当今的美国,高科技产业本身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1996年信息产业的雇员虽然仅占美国就业人口的大约3.6%(约430万),然而其产出则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 高科技产业雇员的工资比整个私营部门平均工资高73%。据美国国家科委估计,美国1990年以来,技术和知识进步对美国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为80%。在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有约1/4—1/3来自信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新的集成电路芯片,其市价一般为75—100美元,而其成本则通常只有3美元。可见, 信息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美国电子学会(AEA)和Nasdaq 公司在一项题为《高科技对美国经济的意义》的报告中指出,自1990年以来,美国信息产业的销售额57%,并在1996年达到了866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食品加工业和汽车业,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与此同时,高科技产业总的市场年销售额业已超过1.2万美元。
据美国劳工部1998年3月10日公布的数字,1996年至1997 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了1.9%和1.7%。增长率与60年代至70年代上半期将近3%的增长率相比要低,但它相对于1974—1995年年均1%的增长率则高多了。由此美国劳工部认为,这至少是部分地解释了美国强劲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
位于纽约的一家著名研究机构“会议局”在1998年3 月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1958—1973年间,不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平均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3.1 %, 而那些使用计算机的部门(computer —usingsectors)则为2.6%;该项报告特别指出,——即对计算机的投资真正在美国开始的年份——以来,在大规模对计算机进行投资的制造业内,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其它产业的大约两倍。这一事实表明,计算机和劳动生产率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企业用廉价的计算力量替代了昂贵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像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新技术与专利之间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由此有不少人认为,专利申请数目的增长速度,往往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领先指标。在整个70年代,美国专利申请年均为10万。80年代年均为12万,1990年为17.3万,而1995年以来年均20.4万。如果我们承认专利申请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承认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密切相关,那么做出下面的预测应该讲是顺理成章的: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将有一个持续且强有力的增长。
上述预测,从美国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巨额支出上亦可得到强有力的支持。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一项报告,
1997 年美国政府和企业界花在研究与开发上的钱为2000亿美元(其中包括160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的政府专项基金)。 这一数额超过了日、德、法、英、意五国对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总和。意味深长的是,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恰恰相反,美国公众对科学的态度是相当积极的。芝加哥科学院在1983—1995年间做的6项调查显示,有84 %—87%的被调查者认为“科学与技术正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便捷和更舒适”。从政治层面上看,一般认为资助科学研究与开发远不像国家公园或学校补贴、医疗保险及减税那样受欢迎,所以它难以获得选票。然而从大量的经费用于研究与开发这一事实看,政治分肥已经从军事基地转向了实验室和高科技公司。不仅如此,国会成员也知道,筹款支持科学研究正在日益成为一件政治上有利可图的事。
“生产率悖论”:怀疑的看法
高科技或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始终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美国公司中一直有一件奇怪的事:自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公司对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与此同时,美国官方统计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却在大幅度下降。由此而来的问题便是:计算机是否正在使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率或实际上正好相反?更快的计算机和通讯与更慢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并存现象,便是所谓的“计算机生产率悖论”。
对此悖论的解释之一,是说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太低,在名为《被滥用了的计算机》(Squandered Computer)的书中, 保罗·斯特拉斯曼(Paul Strassmann )并没有发现信息技术与获利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利润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几乎为零,可公司的利润竟然增长了。不但如此,以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裁员。该作者指出,由于价格便宜,奔腾计算机经常被用来秘密通信和发电子邮件。另外,每个办公桌上都摆一台计算机还可能导致更低的生产率,因为人们可能用它来“挖地雷”(一种计算机游戏)。
一般而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自制造业。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制造业工作的劳动力由于其生产效率太高而日益减少。从相对数上看,1960年制造业的劳工占美国整个劳动力的31%,而1995年此数字降为15.8%,预计2017年将进一步降为10%。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生产率高的部门,流向生产率低的服务业。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慢的现象。
最近几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均对美国劳动生产率问题有专门的讨论。《报告》承认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在下降这一事实,承认生产率低速增长的直接后果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放慢,并为美国其它问题的解决设置了障碍,以及从长期看会影响联邦政府的预算平衡,因为低生产率无法支持一个日益老龄化的国家。《报告》认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仍旧是物质资本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对后者起关键作用的是研究与开发、促进竞争、扩大贸易和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放慢,《报告》给出了如下的解释:首先,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均放慢了,因此美国的问题也不应仅从国内找原因。其次,投入增长的速度放慢也不是重要原因。最近,50年代和60年代劳动生产率的高增长是不正常的,其加速导因于战时由政策资助的科技创新成果被私人部门大量用于民用。
人们对“劳动生产率悖论”产生兴趣,主要起因于对美国经济健康增长与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兴趣。究竟是将其归功于计算机技术对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呢?还是将其归结为某些短期因素作用的结果(如低迷的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利润成本,得不到安全保护的劳动等)呢?为了解答此问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在1997年末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965年至1996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从1993年年中起,两者曾经密切的关系被打散了,因为通货膨胀率一直比人们预测的低两个多百分点。然而,当他们把单位劳动成本引入模型后,低通货膨胀的现象马上就得到了解释;90年代上半期不正常的劳动成本的缓慢增长,几乎可完全说明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并存现象。这多少意味着美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关系不大,或者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微乎其微。
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美国单位劳动成本的增长不仅出奇的缓慢,而且如果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话,更多的竟然是负增长。美国私人部门的小时名义工资1980年为6.66美元,1985年为8.57美元,1990 年为10.01美元,1995年为11.44美元,1996年为11.82美元。而如果按1982 年的美元计算,其实际工资分别为7.78美元、7.77美元、7.52 美元、 7.40美元、7.43美元。可见,美国实际工资的变化, 确实支持上述结论。
对于人们谈论颇多的“新经济”,克鲁格曼的批判或许是最无情和最彻底的。他坚守经济学的传统智慧,认为依据它我们看不出经济可以摆脱商业周期而持续高速增长的任何迹象。他写道, 从1994 年年中到1997年年中,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8%, 同期失业率从6%以上降到5%以下。鉴于失业率不可能无限地降下去,因此美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恐怕不会高过2.8%,甚至会低于2%。在此增长水平上,通货膨胀率大体会低于3%,长期利率高于6%。由此可见,利润以足够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障股票价格维持在高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低通货膨胀和高额利润并存,可以完全导因于工资的缓缓增长。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者并不相互独立。虽然工人一直在要求提高工资方面小心翼翼,但随着劳动市场日益趋紧,我们不能指望这种克制会持续下去。这里的关键问题还是对劳动生产率的测算。对此问题,克鲁格曼教授和美联储前副主席A·布林德(Alan Blinder)等人均认为, 如果劳动生产率确实计算错误或被低估了的话,那么将有两个后果:一是美国经济必然以比官方统计更快的速度增长;二是美国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应该比官方统计更低。
简短评论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高科技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是一个争议甚大、尚无定论的问题。尽管没有人否认计算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尽管所有的人都认为人类已经开始被计算机带入信息时代,尽管大多数人凭直觉就会下结论说高科技自然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然而,一旦使用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方法去测量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我们又确实得不出高科技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这一结论。
以高科技为“硬核”的新经济之所以受到挑战或批评,其基本原因从技术层面上看,在于难以将高科技对劳动生产率或经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来;从经济学层面上看,在于根植于产业时代思维定式的劳动生产率测量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正在过时;从语义学层面上看,在于高科技概念本身无法被确切地加以定义。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认为“劳动生产率悖论”已经令人满意地得到了解答。
(《中国经济时报》9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