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有一段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这里的“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不是模式。但是“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
一、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在一节作文课上,准备讲评上周四运动会上学生写的习作《精彩的瞬间》。写前没有丝毫的点拨,所以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进行优秀作文的范读和写作指导,适当地进行课堂练笔巩固提升。一节课下来,真没有想到效果是如此好,学生听得认真专注,我讲得有条不紊。下课后学生们围绕在我的身边群情激昂,讨论不息。
首先我们读了宋健同学的作文片段《飞跃横杆》,做为优秀范文:
“横杆升到了1.5米。场外观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跳高场地。只见那位同学在助跑区内量了最后一次步伐后,镇静了片刻,然后开始助跑,近了,更近了,那条醒目的起跳线就在脚下,他不慌不忙,右脚一蹬地,轻轻一跃,哎呦,真可惜,右腿跨国了横杆,可左腿一弯把横杆碰掉了。望着前面被碰掉的横杆,他毫不气馁,只是用力地挥挥拳头,似乎在告诉大家:别急,我会跨越这个新高度!活动了一下筋骨后,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轻轻舒了一口气,镇定了一下情绪,接着开始助跑。只见他步伐匀称,迅猛有力,果断起跳,右脚一蹬地,高高一跨,猛地一侧身,左腿划出一条美妙的弧线,稳稳地跃过横杆。好个凌空飞跃,真是身轻如燕啊!”
同学们听完宋健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后,都不禁暗暗鼓掌,感觉三天前的运动会历历在目,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他们初中的最后一场运动会,那精彩的瞬间,那令人窒息的完美跳跃,似乎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趁热打铁,问同学:“为什么宋健同学写的这么好?”同学们都踊跃回答,我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讲了一段我的阅历。
我去非洲坦桑尼亚最大的天然动物园——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亲眼目睹豹子在旷野中奔跑、捕猎羚羊时那快速的姿态,虽然矫健,但却没有极强的震撼力。之后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看到豹子捕猎时的慢镜头播放,和我亲眼目睹的一模一样,但我却在此时才真正感受到豹子的力量,那种美!力量的美感!爆发的震撼!那视觉的盛宴,甚至是任何语言没有办法描绘的。为什么呢?
学生正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又抛出了这个问题。
学生马上明白了,由原来的入迷听作文、听故事到明白了写作技巧,一切豁然开朗。
于是我们师生共同归纳出无论是文学和艺术,都是因为镜头慢化、分解动作过程,让我们仔细审美,才有那份视觉、感觉的盛宴。
好多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为什么不生动,因为他们之前不明白延长动作,分解、细化过程可以让文章生动、鲜活。这节课,学生既因为老师的非洲之行而崇拜,更因为这个例子的鲜活而有了兴趣。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写作热情,并且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写作、去模仿、去崇拜。
老师的教要教在点子上面,要教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也就是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的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同时应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最困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帮助。
二、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
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这个班级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很有激情但又脾气比较暴躁的男老师。我轻松地引入这一话题,模仿数学老师因生气而掷粉笔头的场景。我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饶有趣味,看着现场表演,回忆着数学老师,嘴角含笑,目光流转,心思微动。我趁热打铁,马上练笔。把老师掷粉笔的过程进行细节描写100字左右。
学生伏案写作,5分钟左右,都写完了。有一位学生写到“老师眉毛一皱,手向上一抬,只听‘啪’的一声,粉笔落在讲台上,蹦了一下,在空中旋转360度,做了个托马斯回旋,又飞流直下三千尺,从讲台落了下去,‘啪’,粉笔一分为二,很痛地摔在地上。”他平时是班级中的下游学生,没有想到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栩栩如生的文章来,虽然短却精彩。全班的同学不由自主地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论文作者:葛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学生论文; 横杆论文; 老师论文; 粉笔论文; 同学论文; 豹子论文; 生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