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骨颈骨折行内周定术后的患者中出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发生率及引起此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16年1—8月在我门诊复查的46例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收集与诊断FAI相关信息,对与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及时做出诊断。结果:所随访的46例患者中,3例发生FAI(6.52%)。3例头下型:2例GardenIV型、1例Garden mⅢ型。结论:实施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当中,有FAI的存在可能,且有一定发生率,可能与术中复位质量及骨折类型相关。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32-02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作为一种多发于中青年,特别是日常较多运动者髋关节疼痛病症,近些年来,随着此病发病率的增加,越发受到社会关注。FAI诱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因素即为股骨颈骨折行内固术后股骨颈的畸形愈合[1]。本次研究通过随访2016年1—8月复查于本院骨科门诊的46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从中诊断出FAI3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访2016年1—8月在我门诊复查的46例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手术时间2010年~2016年,其中男性27例,女19例,年龄区间21~71岁,平均46.2岁,左、右侧分别为26例、20例。骨折类型:基底型7例,头下型15例,经颈型19例,不详5例。依据Garden分型得知,I型为2例,Ⅱ型、Ⅲ型与Ⅳ型分别为10例、21例与13例。手术方式均运用闭合复位三枚空心钉内固定法。
1.2 随访方法
随访信息:(1)临床表现。是否出现臀部或大转子区域的非特异性疼痛,是否出现腹股沟区疼痛。(2)体格检查。FABER试验;后方撞击试验;前方撞击试验;髋关节深压痛试验。(3)影像学检查。X线片上是否存在有骨盆蛙式位及骨盆前后位;X线上偏移量比率<0.15;股骨头颈结合处存在畸形;髋臼前后缘投影有“交叉征”。诊断标准:经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并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若与上述指证有1条相符,则可将其诊断为FAI。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次研究共随访了46例患者,这些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长时间行走或体育活动之后,有6例出现腹股沟区疼痛,3例臀部区非特异性疼痛或大转子疼痛,5例髋关节深压痛试验阳性,3例前方撞击试验阳性,1例FABER试验阳性,0例后防撞击试验阳性,6例经X线片检查提示有股骨头颈结合处畸形,4例X线上偏移量比率<0.15,7例α角>50°。患者经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均有1项与FAI相符的3例。共诊断为FAI3例,发生率6.52%。3例头下型,分别为2例GardenIV型与1例Garden mⅢ型。
3.讨论
本次随访研究的46例患者当中,3例确诊为FAI,发生率6.52%。在还未提出与确立FAI概念时,此部分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症状提出通常存在被忽略状况,直至今日,与髋关节疼痛类似症状越发受到关注,且伴随FAI概念的提出,国外学者更加关注此领域,而国内在此方面却具有较少的文献报道[2]。但经本次随访最终结果可知,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患者当中,确实有一定的FAI存在。
在诊断FAI的标准上,世界范围内仍未能形成统一标准,本次研究所选用的诊断标准则为由Ganz等人所制定。在确诊的3例患者当中,不管是体格检查,还是临床症状表现,再或者是X线片表现,均与FAI表现相符。因此,可断定诊断准确。另外,在整个随访过程当中,部分患者存在着与FAI相类似的临床症状,但通过对此部分患者进行X线片或体格检查得知,其具有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另有部分患者X线片显示有股骨头颈结合区域畸形,出现有阳性特征,但却具有不明显的临床症状。针对上述两部分患者,在本次研究当中,并没有将其划归至确诊病例当中,而是继续对其进行随访,另外还开展深入的MR与CT检查。对于CT,其对于FAI的解剖异常,能够更加直观的查出,还能将一些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重要指数,准确的测定出来,比如α角与股骨头-颈偏移量等。而对于MR髋关节显像而言,其能够将髋臼唇撕裂清晰的显示出来,还能将髋臼软骨分离与髋臼软骨下囊性变准确的显示出来。这些均对FAI的鉴别与诊断具有帮助作用。
基于发病机制角度来考量,FAI依据发病机制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混合型、夹撞击与凸轮撞击。由于造成FAI的因素比较多,国外易报道的有Perthes病、运动员的劳损性损伤与先天性髋关节畸形等,本次研究着重点是股骨颈骨折术后的FAI,当完成股骨颈骨折应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便难以将其精确的解剖复位,从而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愈合畸形状况,外加骨愈合过程中难以规避的骨痂生成状况,大量骨痂生成以及畸形愈合便会造成股骨头颈结合处,出现不规整甚至畸形状态的解剖结构。针对此部分的解剖异常情况,会造成其与髋臼软骨减撞击频率的增加,最终引发FAI。依据分类,可将股骨颈骨折术后的FAI划定为凸轮撞击型的FAI。在所确诊的3例患者当中,在骨折类型方面,均为头下型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Ⅳ型分别为1例、2例。由此可知,相比于经颈型,基底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骨折骨痂相应形成区域,在股骨头颈结合处更多的聚集,因此,具有较大的FAI发生几率。而相比于GardenI与Ⅱ型,Ⅲ、Ⅳ型解剖复位更难实现,因此,也具有具有更大的畸形愈合的发生概率,FAI概率也会随之增加。从结果可知,在对FAI进行预防时,需注重股骨颈的解剖复位。为达此目的,可依据实际需要,实施切开复位,尤其是Garden III型与Ⅳ型的股骨颈骨折与复位更为需要。
综上所述,实施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当中,有FAI的存在可能,且有一定发生率,可能与术中复位质量及骨折类型相关。
论文作者:余美春,吴治宏,刘蜀君,程亚锋,袁恭贵(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股骨颈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股骨论文; 畸形论文; 发生率论文; 头颈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