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胡涛

湖南省华容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湖南岳阳 414200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间接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将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将其作为实验组,然后将同期至本院接种疫苗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参考对象(对照组)。通过ELISA来检测其IL-8(白细胞介素-8)、IL-6(白介素-6)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水平,将最终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和实验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且对照组指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较慢,且很容易反复发作,但能够通过观察其IL-8(白细胞介素-8)、IL-6(白介素-6)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水平来检测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可以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又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被感染后期会出现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剧烈咳嗽,呼吸道感染是重要的病因之一,占获得性肺炎的10%-40%[1]。随着病情的发展,其可能引发鼻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所以尽早发现并治疗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中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间接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将同期至本院接种疫苗的健康儿童作为参考对象,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并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间接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将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将其作为实验组,然后将同期至本院接种疫苗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参考对象(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4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1.8±0.6)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3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1.8±0.3)岁。本次研究在获得患儿家属的同意下进行,并签署相关协议,且承诺除特殊原因不会中途退出。对比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告知所有研究对象在检查当日需空腹,于8:00左右进行静脉采血,总共不超过5ml,采血完毕后以每分钟3000r进行离心分离,5分钟后将血清取出,并放置于零下20℃的冰箱内冷冻准备检测,检测项目包含IL-8、IL-6及TNF-α,本次检测中所采用的的试剂盒均为配套。

1.3 评价标准

通过ELISA来检测其IL-8(白细胞介素-8)、IL-6(白介素-6)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水平,将最终的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患儿病情占比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IL-8(白细胞介素-8)、IL-6(白介素-6)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和实验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且对照组指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

 

3讨论

该病的潜伏周期通常为2-3周,且症状因人而异,会根据其身体免疫力的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发病较为缓慢,患儿可能出现咳嗽、食欲不振、头疼、咽喉疼痛、发热等症状,其中咳嗽和发热是最主要的症状,可能高热也可能低热,尤其在换季的时候最容易发病[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容对其其他器官和系统造成损伤,而其余器官出现损伤可能因为心脏、脑部、肾脏等部位,其上皮均带有抗体,而感染肺炎支原体会发生各类血清学反应。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中具备非特异性多克隆细胞的作用,就会使其体内细胞识别侵入病原受到感染,从而使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产生,发生感染免疫的情况[4]。

有实验证明,其IL-2、IFN-α的mRNAC在即将死亡的老鼠中D4(+)T细胞会明显降低,说明该细胞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因为此类T细胞可以使被感染部位的炎症细胞恢复,并增加致炎细胞因子的排放。其中IL-6通常是在患者炎症反应的急性期中出现,通常过了急性期之后就会明显降低,而TNF-α是一种活性广泛的前沿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产生各类炎症因子,通过内毒素激活,并主要由CD8T和单核细胞产生[5]。

IL-8属于趋化因子家族的细胞因子,其主要是通过和特异性是受体相结合,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物学事件,主要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和实验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且对照组指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较慢,且很容易反复发作,但能够通过观察其IL-8(白细胞介素-8)、IL-6(白介素-6)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水平来检测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可以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姜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4):680-681.

[2]司徒坚墉,周晓华.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8,50(05):395-397.

[3]许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162.

[4]田敏.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8,16(04):141-142.

[5]姚莉荣.比较2种检验方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45-46.

论文作者:胡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胡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