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九”后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素质教育论文

“普及九”后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素质教育论文

“普九”之后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对策论文,普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依法治教力度,“普九”工作推进很快。“普九”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基础教育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普九”之后怎么办?这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山区基础教育实际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普九”之后, 社会各方面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极易发生偏颇,这将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视“普九”为终极目标。部分同志认为“普九”之后教育可以“松口劲”或者“歇一歇”了,甚至认为“普九”之后,教育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学校的事,政府工作已经完成。

2.视“普九”达标为办学条件已达到省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已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于是,财政投入明显减少,法律规定的教育经费征收到位率也较低。同时,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集资、捐资办教育的劲也松了。

3.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普九”验收前采取强制入学的学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又纷纷离开校园流入社会,学生巩固问题解决不了。

4.教育部门内部认识滞后。一部分教师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抓质量,质量就是升学率;二是部分学校对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多开展课外活动;三是在教育转轨时期,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尚无统一模式,因此部分学校认为贯彻“两全”应该采取课堂继续抓应试,课外点缀抓素质。

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影响着办学效益的提高。目前,基础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中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人口高峰的到来,基础教育中的中学阶段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渐突出。以郧县为例,现有人口63.1万人,普通初中37所,教学班458个,在校学生26421名。到2004年,预计初中生将达到5.3万人,是现在全县初中生的一倍多, 这预示着到那时初中办学规模要比现在扩大一倍,才能满足广大中学生求学的需要。从高中情况看,到2004年,郧县初中毕业生将达到1.7万人,预计中专、 职业高中的招生数最多不超过2000人,县内两所普通高中目前也只能招生1200人,那么将有近1.4万名初中毕业生将无学可上。

2.教育发展不够平衡,薄弱学校日渐增多,特别是大山区及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据统计,郧县现有37所普通初中,缺教学设备或缺师资的薄弱学校就有18所。506所小学中, 薄弱学校达48.2%。这些学校政府包揽不住,群众包揽不起,条件改善极其艰难。

3.由于着重考虑到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而在学校建制布局上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教育资源浪费,另一些地方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从郧县情况看,城关辖区中小学目前班平学生达到70人,而边远乡镇中小学班平学生不足35人,随着时间的推移,5—7年后,城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矛盾将日益显现出来。

4.师资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较低,高学历教师显得更少;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三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老化陈旧;四是改革意识较低,管理方法落后。

5.通过了“普九”验收的农村中小学,尽管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加强,图书、仪器等也得到了相应配备,然而这些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利用率较低。郧县通过对全县普通中小学图书室和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30%以上的学校图书和仪器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少数学校图书、仪器落满灰尘,常年闲置,这既造成了办学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素质教育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化教育,必须全方位协作,形成合力,创造社会教育大环境。

就目前情况看,教育环境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育观念陈旧;二是社区教育环境差;三是依法治教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基础产业、先导产业”的基础教育,在实现“普九”目标之后,决不能止步不前,而且还要构建新的目标,创造新的业绩。我认为,实现教育的大发展,必须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的机遇,加大宣传和落实力度,促使各级党政领导、各个部门、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内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消除认识误区,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依法治教,营造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为此,教育部门内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宣传,才能转变教育工作者、家长、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提高全社会对“普九”之后基础教育任务的认识,以增强巩固“普九”成果和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进而激发社会各界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统筹规划和设计社区教育的积极性。郧县的实践证明,强化教育宣传,占领宣传阵地,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着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教育体制,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加快发展中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初级中等职业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新的机制来约束和规范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行为,包括学校的定编、定岗、定职、定责,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同时也要扩大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能够自觉研究教育自身规律和管理方法,遵循教育法规,实施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同时要加强对落实教学计划情况的监控和管理,把教学整体改革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个学科,每个教师,并反馈到每个学生身上,把“三优化,一提高”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开展特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是大力开展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要制定优惠措施,引进激励机制,大力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三是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智能达标训练活动,掀起苦练基本功的热潮。四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教育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广大教职工拼搏进取,培养和评选一批“明星校长”、“知名教师”。

四、加大教育督导评估力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化督导评估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以引导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原国家教委《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精神,探索和建立对学校、教师、学生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价、全程评价。通过评估,把学校校长、教师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学生评估引导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五、加大勤工俭学发展力度。山区、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除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外,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增强教育自身造血功能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一方面,发展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有时间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收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再一方面,发展勤工俭学,创办校办企业,可以为今后教职工转岗、贮备提供条件或场所,为教育的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标签:;  ;  ;  

“普及九”后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