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_知识分子论文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_知识分子论文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新时期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同时,我们党继承过去优良传统,反映新时期社会转型及时代变化的客观要求,深入研究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新途径和新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认真总结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验内容丰富,最基本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既不丢老祖宗,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它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断告诫全党,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老祖宗不能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1](P335)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把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列宁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2](P2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3](P203) 改革开放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P3)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1](P131) 新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之中国化,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产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宝库。

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5](P17)

二、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稳定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不能再重复过去“思想工作万能”、“政治冲击—切”那套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大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6](P249—250) 新时期3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7](P30) 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要吸取过分强调“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左”的教训,不能片面地夸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意识形态相结合,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意识形态的目的,是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创举。”[8](P112) 强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服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局,但这绝非可以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4](P28)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4](P144) 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自觉行动,务求实效。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保障学术自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在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群众在自我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熏陶,其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

青少年在全国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能否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对此,新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邓小平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4](P120),“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4](P381) 而且,“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整个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江泽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的高度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9](P324) “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9](P332)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搞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纪律法制教育。邓小平强调要以“四有”为标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他强调,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要特别教育下一代下二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4](P111) “加强法制教育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4](P163) 青少年要“从小养成守纪律的习惯”。新形势下,江泽民指出:“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当代青年要树立的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当代青年要建立的信念,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又说:“理想和信念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赢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而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能通过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而不断焕发出来。”[9](P322—323)

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以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10](P195) 江泽民多次强调,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广大青年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承担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就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他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1](P483) 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1](P487)

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全党,使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的生命。新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强调,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风教育党员干部,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4](P147)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是先进的党,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目前,“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7](P91)

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风教育,关键是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反对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倾向。新时期邓小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为全党在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他指出,要从科学体系的角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它;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必须抓住这一精髓;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实践置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实践之中,并由此做出新的判断、新结论。这种学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认识水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既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又勇于开拓创新:强调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这一正确认识和理论概括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生动体现。

用整党、整风、“集中学习”的方法推进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在各个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成功经验。它的基本特点是,党中央针对全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某些主要倾向,采用思想教育和学习的方法,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在新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延安整风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队伍的实际状况,1982年以清理和解决党内“文革”遗留的严重问题、新形势下产生的消极现象和“三种人”为内容的整党,1989年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1998年底实施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5年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

五、坚持大众媒体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强化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

“毫无疑问,大众传播媒介在当代的政治思想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1](P370),但“大众传播媒介并不仅仅是灌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若干机制之一;说得确切一点,这些媒介恰好部分地构成了现代社会中进行政治活动的论坛。”[12](P104) 因此,必须把大众传媒的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13],“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4](P563)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14](P564) 将新闻舆论工作定性为“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的说法丰富了关于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的内涵,进一步明确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大众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13] 大众传媒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邓小平在新时期要求新闻界全面、正确、完整、生动地宣传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更加有效地教育全国人民,真正实现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要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要多写这方面的文章。要批判‘左’的错误思想,也要批判右的错误思想……现在的问题是,要更多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6](P379) 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完整、生动地宣传好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同一切违反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错误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6](P255) 新闻工作者“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15](P265) 新闻媒体要高度自觉地、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认真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认真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14](P563—56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16](P654) 这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闻舆论机构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安定团结大好形势的要求,既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阵地意识,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是党的生命,“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17]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即掌握着意识形态“霸权”。但是,“霸权并不是一个‘给定’的永恒的存在状态,而必须积极去赢取和维护。”[18](P74) 随着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革命战争年代转变为长期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而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上当今时代,“文化成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19](P4) 在这种复杂局面下,“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全党的一个迫切任务。”[4](P45,47)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强化阵地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和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唱响主旋律”最主要的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以激励、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打好主动仗”,就是要总结并运用好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思想领域的特点,遵循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重在建设,以积极进取、科学务实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各项工作中贯穿讲政治的要求,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对于不正确、不健康的倾向和问题,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正确果断处理;对于重要工作、重大活动,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实施。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关键是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意识形态队伍。按照邓小平“思想战线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者要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发扬“六大作风”即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14](P566—567)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3](P309) 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努力培养一支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的理论队伍,要保证和不断提高理论队伍的素质,要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学识渊博、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七、知识分子队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工程。必须树立关于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支骨干力量。”[14](P125) 20世纪90年代,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分析了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分子作用的认识也更深刻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20](P261),“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越加深刻地认识到,同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较,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的知识分子提出如此广泛、迫切的要求。”[14](P126)

“可以看到,每个新阶级随自身一道创造出来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完善的‘有机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是新的阶级所彰显的新型社会中部分基本活动的‘专业人员’”。[21](P2) 知识分子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历来只能依附于一定的阶级。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尽管1956年就已正式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知识分子又被重新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且这种认识随着“文革”的到来而加强。新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再次解决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问题。“我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作为工人阶级中科技文化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1](P148),“我们历来认为,我们的知识分子队伍是一支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优秀的队伍,是一支能够创造丰功伟业的队伍。”[14](P130) 这些表明,我们党已经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上的认识上日趋成熟。

贯彻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与否事关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贯彻邓小平新时期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他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核心政策。“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成果,使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并逐步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尽心尽力地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凡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问题,都必须认真去办,尽快解决,少说空话,多办实事。”[14](P132) “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工作上要放手使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投身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要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着重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1](P148) “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实际上成了第三代领导集体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基本方针。

八、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抓繁荣和抓管理两个辩证统一,讲究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意识形态的提供者依赖于文化,因为只有思想观点以巨大的影响力和重复性在社会上流传时,意识形态才有效,这是一个展现在日常生活的常规互动中的过程。”[22](P154)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宣传事业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思想、文化和宣传领域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们服务的方向,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3](P343) 但“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使它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综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入乡随俗”,使之“本土化”、“民族化”,从而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建构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4](P101—10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既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扩大文化创新的空间。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文化创新是一种辩证的批判继承法,即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综合创新。

坚持意识形态领域里思想斗争的科学方法。思想斗争“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无论是开会、发言、写文章,都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4](P47) 邓小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贵在说理,切忌搞形式、走过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恰当的方式、方法。“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6](P336),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搞运动,方法以教育、引导为主。”[4](p211) 江泽民继承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方法,根据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提出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思想工作必须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当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1](P93—94) 要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此外,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立足点建立在为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上,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实际,善于做调查研究工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心声,反映群众利益。

标签:;  ;  ;  ;  ;  ;  ;  ;  ;  ;  ;  ;  ;  ;  ;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_知识分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