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城市的社会分层及社会和政治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拉美论文,政治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拉美城市社会的八个阶层
2004年拉美地区约有5.5亿人, 其中约4.2亿人(约76%)居住在城市。拉美地区的城市人口中明显地存在着八个社会阶层,这一认识是根据拉美经委会的划分标准,通过对城市人口中的经济人口划分而得出的。
经济人口是指年龄在15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据预测,2005年拉美地区的城市经济人口为3亿左右,约占全部城市人口的71%。
本文采用拉美经委会的划分标准,即是否拥有资本和生产资料,是否大量控制其他劳动力,是否拥有稀缺的、高附加值的技术,是否拥有一般管理和一般技术技能,是否享受劳动法律的保护以及收入方式等,将拉美地区的城市经济人口划分为资本家、高级管理人员、高级雇员、小业主、正规脑力劳动者、正规体力劳动者、非正规劳动者及其他未分类人口八个阶层(见表1)。
表1 拉美城市社会阶层构成(2000年,单位:%)
原始数据
调整数据
1.资本家 1.8 0.9
2.高级管理人员 1.6 1.1
3.高级雇员
2.8 2.0
小计 6.2 4.0
4.小业主 8.5 9.4
5.正规脑力劳动者12.4 13.7
6.正规体力劳动者23.4 13.7
7.非正规劳动者 45.9 50.6
8.未分类人员
3.6 3.6
总计 100.0100.0
资料来源:(1)ECLAC, 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1999-2000, Annual Report, Santiago de Chile, 2000, table 11.
(2)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ILO) , Panorama Laboral: la Estructura del Empleo Urbano en el Período 1990-1998, Report of the ILO Regional Office, table 8-A.http: //www.ilolim.org.pc/panorama/1999
表1中有两组数据,第一组为原始数据,第二组为调整数据。原始数据的来源为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笔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原始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调整数据。
二、城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在拉美地区,绝大部分财富和收入集中在前三个城市社会阶层手中,他们的收入持续增加。同时,约73%的城市经济人口(正规体力劳动者、非正规劳动者以及未分类人员),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来摆脱贫困状态。这意味着在拉美地区的城市中,成为工人就会成为穷人。
拉美经委会在对一些拉美国家进行研究时,将其经济人口划分为4组。第一组相当于前三个城市社会阶层,其平均收入水平是贫困线的13.7倍。第二组的主体部分是小业主和正规脑力劳动者,其平均收入水平是贫困线的5倍。第三组基本上是体力劳动者(正规体力劳动者和非正规劳动者),其平均收入水平不足贫困线的4倍,难以养家糊口。第三组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城市的产业工人,其平均工资水平为贫困线的3.5倍;第二部分是服务业人员和农业劳动力,其平均收入水平仅为贫困线的2倍。
根据拉美经委会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将巴西、智利、墨西哥和委内瑞拉4个拉美国家城市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列表如下。(表2)
表2 巴西、智利、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城市社会各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 (单位:城市贫困线的倍数)
阶层
巴西
智利
墨西哥 委内瑞拉
资本家
18.4
34.6
14.0
11.4
高级管理人员
12.3
16.2
11.06.6
高级雇员 20.5
15.4
7.84.9
小业主和正规脑力
劳动者
5.7
7.0
4.12.4
正规体力劳动者
4.1
4.8
2.63.4
非正规劳动者
1.7
3.4
2.22.9
平均收入水平
4.5
7.4
3.43.7
城市贫困线 142
40562 1484
154813
(人均月收入水平) 雷亚尔 比索 比索
波利瓦尔
资料来源:(1)ECLAC, 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1999-2000, Annual Report, Santiago de Chile, 2000, table 4.
(2)CEPAL, Panorama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2002-2003, Marzo de 2004, pp.284-285.
三、城市社会分层的社会影响
目前,研究和关注较多的是两大社会影响,即犯罪问题和移民问题。
2004年6月下旬,墨西哥城50万市民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政府严厉打击犯罪,加强社会治安。近年来,拉美经委会、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对拉美地区的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进行了研究。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已影响到拉美国家的社会稳定、社会团结和经济发展。
1995年,整个地区每10万人中有20人被杀。萨尔瓦多的这一数字最大,为117人,其次是哥伦比亚65人,第三是巴西30人,其后依次是委内瑞拉22人、墨西哥19人和秘鲁10人,等等。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也在增加,20世纪90年代,整个地区此类的犯罪率已达10%。根据一项社会调查,在秘鲁、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墨西哥、委内瑞拉和萨尔瓦多5国40%的城市家庭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遭受过犯罪的侵害,其中危地马拉近60%的城市家庭遭受过犯罪的侵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犯罪率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正规部门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下,弱势群体中的部分成员为了生存,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绝大部分犯罪分子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青年男子,他们没有职业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在智利,1996年94%的武装抢劫分子是青年男子,其中60%在15~25岁之间,70%无固定职业;被捕的杀人犯中,84%是男子,46%在25岁以下,77%没有工作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拉美国家的经济不景气、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水平下降等,促使一些公民到发达国家“淘金”,即移民海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移民数量迅速增加,同时移民群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首先,移民数量迅速增加。
2000年在美国的拉美人已达到1447.8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来自墨西哥(784万人),187.6万人来自南美洲,194.8万人来自中美洲,281.3万人来自加勒比地区。
据墨西哥媒体报道,截至2003年,在美国工作和居住的墨西哥人已超过1000万人。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数十万墨西哥人进入美国。
20世纪90年代,约100万厄瓜多尔人移民到其他国家(约占总人口的8%)。移民到美国的厄瓜多尔人约60万人在纽约,10万人在洛杉矶,10万人在芝加哥。除美国外,约有30万厄瓜多尔人在西班牙,30万人在意大利。
其次,移民群体日趋多元化,但高级管理人员和白领雇员仍是移民的主体。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白领雇员以及熟练技术工人等有条件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其他劳动力来说,移民是非常困难的。但自90年代以来,小业主、一般技术人员、一般工人也加入到移民的行列。移民成为拉美地区的穷人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由于墨西哥与美国接壤,农民和普通工人也开始成批地到美国寻找就业机会。
根据美国移民局的统计数字,1999年移民到美国的阿根廷人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白领雇员占60.7%,巴西人的这一数字为60.7%,智利人为52.1%,委内瑞拉人为63.7%。
移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拉美人,为拉美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2000年海外拉美人向拉美地区汇回的外汇达230亿美元,其中厄瓜多尔人汇回的外汇达12亿美元,仅比本国石油出口收入少2亿美元。海地移民汇回的外汇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尼加拉瓜的这一比重为14.4%,厄瓜多尔和多米尼加为10%。美洲开发银行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移民汇回拉美地区的外汇将达到700亿美元。
海外移民汇回外汇最多的是墨西哥。据墨西哥媒体报道,2003年墨西哥移民汇回的外汇达174亿美元,2004年可超过200亿美元。移民汇回的外汇超过了墨西哥旅游业的收入,成为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外汇来源。
四、城市社会分层的政治影响
城市社会的分层改变了拉美国家的政治格局。
一是改变了政党。传统的、以正规劳动者阶层为基础的政党,尤其是左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民众主义政党明显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多党联盟和新型民众主义政党。
二是改变了政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可以把拉美地区的正规劳动者阶层(即第五和第六个城市社会阶层)看作是拉美地区的工人阶级。对于拉美地区的工人阶级而言,新自由主义改革极大地削弱了工会的力量和影响,因此,工人阶级集体行动的能力和支持政党的能力被严重削弱。
三是改变了政治动员方式,变“阶级动员”为“社团动员”。社团动员最突出的特点是因事而动,而不是因“主义”而动。
摘自《拉丁美洲研究》(京),2005.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