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改革实践论文_张银燕

舞蹈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改革实践论文_张银燕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315400

摘 要:在“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的大环境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对以“口传身授”为主的传统舞蹈创编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和更新,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服务。笔者通过实践研究,从 “搭、构、创、用”四个方面展开了详实的阐述,旨在改革传统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舞蹈创编 教学策略

新时期幼儿教育是一个呼唤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新纪元。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幼儿舞蹈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未来适应岗位、胜任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软件及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那么,在“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对以“口传身授”为主的传统舞蹈创编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和更新,如何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服务?基于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掌握好一切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改善支撑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为基本原则, 本人通过实践研究,设计了如下“四字策略”,以供同仁共同探讨:

一、“搭”——搭建交互式课程网络平台,拓展课堂教学时空

长期以来,传统舞蹈创编课堂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后练习。由于时间有限和缺乏对于知识系统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常常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缺乏灵活应用和主体探究的动力与能力。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策略下舞蹈教学的第一步便是打破常规课堂流程,变课堂学习为课内外互动互补、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由此补充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认识新知识的途径,促进自主学习,深化理解,使课堂教学时空得到延伸与拓展。

为此,本人和团队共同开发了《幼儿舞蹈创编》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该课程平台不仅版面设计符合幼儿舞蹈创编的童趣、童真、艺术性的特点,而且聚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幼儿舞蹈音、视频素材,以及幼儿舞蹈鉴赏和编舞素材,还开发了电子教材、配套电子教案、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完善了多元课程评价、教学互动、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前学生们自主登录课程网络平台,通过导学案,了解幼儿舞蹈创编理论知识,并通过闯关题库检测学习内容,系统会自动显示检测成绩,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前和课中,在教学实践栏目下的经典作品欣赏与案例中,学生可以搜集到不同题材、体裁的幼儿舞蹈作品,浏览相关音视频创编资料,丰富创编元素;课后,在教学互动栏目,学生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小视频、小创作、图片上传,集中评价或在线交流的方式,对舞蹈进行交流、讨论、相互点评,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不仅丰富了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学生快捷、便利、直观、多渠道地了解幼儿园小、中、大班各类型舞蹈活动的特点和知识要领,实现了专业与岗位的有效衔接,而且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把“以课堂为中心”的有限的45分钟改变为“课内、外并重”的延伸与拓展,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采用虚拟多维化仿真手段,重构课堂教学模式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就是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放在事物的特殊面即个性上。在教学改革中,要从习惯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帮助学生克服对创编课的畏惧心理。基于上述理念,重构“双主”教学模式:

1.教师主导“拟境”,使教学环境虚拟化。通过“拟境”来辅助舞蹈教学,运用媒体技术打造实景幻象,将静态或者动态的内容通过360度投射,营造出虚幻的情景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弥补教师语言传授的单一性以及思维的局限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奇妙的梦想之旅——幼儿舞蹈创编猫和老鼠》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虚实结合,构想主题,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了幼儿舞蹈创编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们徜徉在童话世界中,畅想主题,也使她们更投入、富于想象,更有效地激发了创作灵感。“拟境”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虚实结合、水乳交融,既符合幼儿舞蹈童真、童趣的创作特点和规律,也能从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学情实际出发,更好地启发她们创新思维,激发兴趣和创作热情。

2.学生主体“仿真”,使学习过程情境化。信息化环境下的舞蹈“双主”教学模式,更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输入式接受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究创新的过程。如在《猫和老鼠》创编教学中,运用便捷的网络实时连线创设情境,拓展时空,将课堂与幼儿园对接。情景化课堂中,学生们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实时通话,并通过“任务引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自主制定的幼儿舞蹈创编方案,从抓住特征、捕捉形象、塑造“偷吃东西的小老鼠”到把握动态、突出动律、提炼“捉老鼠的威武猫”,从主题动作探究到舞蹈情境的创编。身处仿真问题情境中,学生们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体验创编过程,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运用趣味性创新教学软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艺术活动的本质是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智慧的高度体现。显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舞蹈创编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创编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方法就是教师语言启发,学生自主想象。虽然该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但局限性、单一性显而易见,学生们常常会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困惑。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我们创设了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趣味性动画编舞软件、巩固学生理解活化知识的触屏拼图游戏以及实用的队形编排软件,将晦涩难懂的创编知识,通过趣味软件的运用呈现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如在《奇妙的梦想之旅》教学中,学生通过使用动画编舞软件,结合生活经验,提炼原型,展开想象,塑造了不同情境下小老鼠的静态造型;选择运用“节奏-方向——空间”三个条件元素,提炼出了不同动态小老鼠的舞姿;运用舞步编辑功能,自主选择踵步、娃娃步等幼儿舞蹈基本舞步,模仿——体验——变化——创造,快速进入了“编”的过程,提高了主题动作探究的过程。为了深入理解“节奏——方向——空间”三个条件元素在编舞中的作用,运用拖拽游戏加以巩固,活化了知识的运用。有趣的动画软件,激发了学生兴趣,理解了主题动作源于生活,捕捉、提炼、加工、发展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改变了传统创编课堂学生苦思冥想、束手无策的状况,激发了创作灵感,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对12级四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实验,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她们都说,创编活动太有意思了,再也不害怕创编了。实践证明:有趣、创新的教学软件的合理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好奇心和进取心的驱使下能动地重新组织其既有的经验和艺术元素,综合运用形象与抽象、收敛与发散等不同思维形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与局限,进入抽象概念与感性知识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状态,从而深化理解、拓展创新,由此优化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用——巧用摄影、摄像数字特效,提升课堂教学魅力

1.运用摄像技术便于采集生活中典型的舞蹈形象,结合镜头语言,进行观察、捕捉,积累创编素材,进行二度创作。如“拍皮球”、“玩游戏”、“搭积木”, 这些幼儿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是幼儿舞蹈创编的源泉,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相册、美拍等便捷的功能,兴致盎然地进行素材收集、提炼,并且多角度地进行观察与反复观看、交流,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火花。

2.可运用慢放、快进、定格,采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摄影、摄像数字技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舞蹈形象的特征和特点,准确地捕捉舞蹈动作,发现舞蹈动作的变化、发展规律,从而灵活运用、反复学习、探索创新。

3.可以运用同步投放的功能,将学生创作实时同步播放,便于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创编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竞赛观摩,启发学生思考、对比,集思广益,触类旁通。如进行小组作品的展演或某一特定元素的提炼等。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一个个活动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掌握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分解、变化和发展的技能,捕捉舞蹈形象,创造、组织舞蹈语言,体验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舞蹈创作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由内到外的“外化过程”,思考——探索——合作——创造,激发创造性想象和舞蹈思维潜能,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由此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张银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舞蹈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改革实践论文_张银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