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杨仁权论文_杨仁权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杨仁权论文_杨仁权

贵州省绥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绥阳 563300

【摘 要】目的:评价CT诊断腹部创伤效果,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怀疑腹部创伤并应用CT诊断571例,急诊患者均给予基本的急诊急救,行急诊CT扫描。结果:明确诊断,158例患者单纯实质性脏器损伤(316处损伤),28例实质性脏器损伤合并空肠脏器损伤,2例单纯空肠脏器损伤;损伤涉及脾、肝、肾、胰腺多个脏器,实质性脏器损伤1-4个;见实质性脏器体积增大87.03%(275/316),诊断为实质性脏器破裂11.39%(36/316);见边界模糊10.76%(34/316)、见实质性脏器内部有条带状高低密度影怀疑为破裂出血71.20%(225/316);空肠脏器损伤48处,表现为肠壁积液11处、单纯肠系膜水肿19处、肿块5处、游离气体6处、局部肠壁增厚6处、肠壁断裂1处;1例重叠小肠被误诊为脾损伤、1例肝小叶血管瘤被误诊肝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被漏诊,2例原发性肠梗阻被误诊为肠系膜损伤;CT对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度100%(316/316),特异度99.37%(316/318),对空肠脏器敏感度90.56%(4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效用较好,对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度较高,少见误漏诊。

【关键词】创伤;腹部创伤;CT

创伤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副产品”,现代社会危险因素增多,特别是交通工具的普及,创伤发生率显著上升。创伤危害极大,致死率较高,现已成为人类最常见死因之一,在我国创伤是第五大死亡病因,是青壮年首位死因。腹部创伤是最常见的创伤类型之一,多见于交通事故伤、跌落伤、穿刺伤,常合并多发脏器损伤,不同患者病情存在较大差异,重症者可并发出血性休克,死亡率较高。腹部创伤易被漏诊,早期可无典型症状表现,及早明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腹部的主要方法,可供选择的技术包括超声、X线影像、CT等,CT操作速度快、成像质量高、层次性强,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首选技术[1]。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怀疑腹部创伤并应用CT诊断571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71例患者,其中男340例、女231例,年龄5~90岁、平均(38.9±9.5)岁。开放性损伤10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不同程度肌肉与软组织损伤481例。入院时休克37例。受伤至CT检查时间40min~5日,平均(1.8±1.0)h。541例患者有明确的致伤史,其中车祸伤370例、跌落伤102例、打击伤或刀刺伤40例、其他29例。

1.2方法

急诊患者均给予基本的急诊急救,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开放性创伤患者给予急诊清创止血,合并处理其他部位创伤。急诊患者安排急诊CT检查,非急诊者处理后行CT检查。全部患者选用GE Volume Viewer螺旋CT,管电压kv120-140kv、管电流200-250mA,视野50cm,矩阵512×512,厚度2.5mm,间距1.25mm。扫描范围:上致隔顶、下至肾下级。据伤情、创伤史、临床表现、开放性损伤情况,选择重点扫描区域,部分患者扩大扫描范围,最终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术后临床疗效、随访情况为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损伤情况

明确诊断,158例患者单纯实质性脏器损伤,28例实质性脏器损伤合并空肠脏器损伤,2例单纯空肠脏器损伤(为刀刺伤)。158例单纯实质性脏器损伤共316处,其中脾脏损伤57例、肝损伤47例、肾损伤25例、肾上腺4例、胰腺3例、肝脾25例、皮肾24例、肝肾12例、肝脾肾7例、肝胰腺5例、肝脾胰腺3例、肝肾脾胰腺3例。28例实质性脏器损伤合并空肠脏器损伤,肝肠10例、脾肠10例、脾肾肠4例、肝胰肠3例、肝脾肠1例。

2.2 具体影像学表现

见实质性脏器体积增大87.03%(275/316),诊断为实质性脏器破裂11.39%(36/316)。见边界模糊10.76%(34/316)、见实质性脏器内部有条带状高低密度影怀疑为破裂出血71.20%(225/316)。空肠脏器损伤30例,发现损伤48处,见肠壁积液11处,其中积血5处,CT值25~44HU,见肠液外渗6处,CT 值18~32HU。其余见单纯肠系膜水肿19处、肿块5处、游离气体6处、局部肠壁增厚6处,另见肠壁断裂1处。

2.3 误漏诊与诊断效用

误漏诊9例,其中1例重叠小肠被误诊为脾损伤、1例肝小叶血管瘤被误诊肝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被漏诊,后经治疗出现腹痛、肠内积液或肠系膜炎体征诊断,2例原发性肠梗阻被误诊为肠系膜损伤。CT对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度100%(316/316),特异度99.37%(316/318),对空肠脏器敏感度90.56%(4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组571例患者确实有腹部创伤者占27.67%,腹部创伤拟诊率有待提高,许多有腹部受创史者出现腹部症状可能与原发病有关,当然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对于有明确腹部受创史者,还应及早诊断,以避免引发内出血、炎症联级反应[2]。CT伪影小,检查范围大,速度快,可快速诊断,争取足够的抢救时间。本次研究显示,CT检查对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度100%(316/316),对空肠脏器敏感度90.56%(48/53),CT几乎可诊断出所有的腹部创伤,漏诊集中在轻微的空肠或迟发性脏器损伤。实质性脏器诊断并不困难,密度层次性强,出现创伤后可因出血、水肿、周围炎症表现为增大、边界模糊、内部条带状高低密度影,CT可判断脏器损伤类型、严重程度[3]。此外,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受送院时间影响,出现积液、迟发性反应,造成误漏诊,送院较晚者常表现为边界模糊。较易损伤的脏器主要为脾、肝、胰、肾、肾上腺,这与脏器解剖结构、位置、脆性有关。CT诊断空肠脏器敏感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损伤较轻创伤,易被漏诊,CT主要通过游离气体、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肠系膜腔改变诊断空肠脏器损伤,但损伤可能不断变化发展,许多患者伤情呈自限性,早期恐无明显CT表现。

参考文献:

[1]罗维华.42例腹部创伤的CT 诊断及其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52-153.

[2]曹菊亚.CT在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6A):126-127.

[3]王英明.B超和CT在临床症状不典型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的价值[D].广东:南华大学,2011:20-24.

论文作者:杨仁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杨仁权论文_杨仁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