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550000
【摘 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急性期焦虑情绪的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情绪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造成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旨在动脉内膜中的巨噬细胞,与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摄取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又形成脂肪痕可进展形成突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斑以上病变的过程使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变硬,而使管腔狭窄,血管腔阻塞可导致动脉血流障碍,造成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缺氧现象造成短时间内,约20至30min,心肌细胞缺血与缺氧而坏死,将造成胸痛即心绞痛等严重的后果[1]。胸痛为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其在特征上与心绞痛很类似,但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久县城对硝酸甘油舌下含片反应不佳。病患常感到难以忍受的挤压或压迫感,一部分的患者此种疼痛尚可传导至手臂内侧,肘部,下颚,腹部,背部或颈部,除了胸痛外病患感到虚弱、冒冷汗、恶心、呕吐,与心绞痛的差异于心肌梗死常发生于清晨病患休息时而如果发生在运动时,休息也无法缓解[2]。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配合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8±2.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7±2.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急性期焦虑情绪的评分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着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1)立即持续心电临测。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最初的心电图波形及节律,每半小时记录1次,连续6次后每4~6h记录1次。(2)镇静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安定等药物治疗。(3)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异舒吉等微泵静脉推注。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的浓度和速度。(4)处理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静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严重者配合医生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5)对梗死6h之内的病人应给予急诊溶栓治疗。
2.2病情观察 随时观察并记录病人的主诉变化(疼痛的部位、程度、有无其它不适等),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节律,心律、心率、血压、体温、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及每小时尿量等。
2.3心理干预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3结果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情绪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病人的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使冠脉闭塞而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坏死,是心脏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3]。现代医学治疗AMI是建立在心梗的发病机制之上的,即在AMI起病早期(3~6h内)应用溶栓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使AMI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由原来的22%~48%下降到1%以内,改善了远期预后,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4]。随着溶栓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与其相辅相成的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不仅应掌握常用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而且要熟练掌握AMI溶栓知识,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溶栓治疗中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处理提供有效依据[5]。
AMI治疗策略的选择,有赖于心电图的表现,护士应掌握心电图知识及操作方法,正确判断心电图,才能准确选择溶栓对象[6]。①V1~V2导联ST段抬高,但无病理性Q波,见于左心室肥大、心肌病、完全|生束支传导阻滞,不应溶栓。②ST段抬高,但无动态演变趋势,可能是早期复极综合征,属正常变异心电图而非AMI,不应溶栓。③ST段抬高,但弓背向下,见于心包积液,不予溶栓。但也有报道,AMI超急期心电图表现偶有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需与急性心包炎鉴别,慎用溶栓。④动态改变高尖T波为早期心肌梗死,进一步发展会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此时溶栓,冠脉再通率增高,缺血心肌恢复血液供给,避免心肌坏死范围扩大[7]。
急性心肌梗死常常是突然发生,入院后诱因焦虑、紧张、恐慌、急躁、面临心导管检查,疾病威胁等情绪,时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供氧及供血减少,造成心肌坏死范围扩大,在加上疾病严重度,疼痛不舒适等问题导致焦虑[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所住病房类型不同而会有不同程度不确定感,针对加护中心内所造成不确定感原因,多半与来自疾病本身、检查、预后有关再加上患者对疾病不了解,更易有焦虑、害怕、担心未来疾病再发的情形,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胸痛通常是突发性而导致焦虑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供血减少,造成心肌缺氧坏死范围扩大[8]。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焦虑镇静剂以缓和病患的焦虑、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休息,以减轻心肌需氧量,有助于控制病情[5,6]。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烨,陈燕珍.静脉溶栓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09:61-62.
[2]马建玲,张艳芳.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抢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3:232-233.
[3]叶向红,李海燕,蔡丽勤.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6:150-152.
[4]黄向荣.基层医院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4:118-120.
[5]马波.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102.
[6]巫文宏,印建平.静脉溶栓运用于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43-45.
[7]程立敏.整体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间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5:253-254.
[8]陈丹,赵余晓,赵俐玲.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17:13-14.
论文作者:潘礼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心肌论文; 焦虑论文; 静脉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