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
牛一帆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 心理疏导法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特殊方法,是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基本方法而言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针对教育对象心理问题而采用的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方法。心理疏导法主要是在意识层次上进行的具有鲜明指导性、教育性的互动活动,其发展与快节奏的当下社会十分契合。作为解除人们多种心理障碍不可或缺的方法,心理疏导法理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
关键词: 心理疏导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一、心理疏导法及其科学依据
(一)心理疏导法的涵义
疏导,顾名思义就是疏通、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心理疏导法一般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为前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心理学理论知识针对教育对象出现的心理障碍、矛盾、困惑等问题进行分析引导或干预,以达到理清心理障碍、治愈心理疾病、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心理疏导是建立在尊重教育对象基础上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朝着积极、健康等方向转化的教育活动。
(二)心理疏导法的科学依据
1.理论依据
(1)心理疏导法遵循人的思想品德运动变化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人的心灵、引导人的思想为目标的教育性工作,它要想被受教育者真正接受,就必须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运动变化规律。因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是相互渗透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反映思想,即外显的行为被內显的思想所支配。行为尚可用外在的硬性准则来约束,思想却不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遵循人的思想认识运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的疏导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有效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
(2)心理疏导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诺基亚引以为傲的大规模定制和大规模生产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手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今的消费者更多地重视个性化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诺基亚最终衰落,被微软收购。
2.现实依据
因为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医生在诊间就可以给患者进行部分项目的预约,患者缴费确认后按时检查即可,不用在门诊结束后绕道门诊三楼中心预约。
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与心理诉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人的个体性差异,挖掘人的潜力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竭力促成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特殊方法之一的心理疏导法,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方可持续焕发活力。
[15]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2015.
现代社会是丰富的,也是复杂多变的,在这种开放的大环境下,错综复杂的信息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激烈的社会竞争又无可避免地带来某些人际矛盾;深化改革也涉及到部分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问题,不能一刀切的运用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应地采取疏导教育的方法来说服引导。此外,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加剧了社会人之间的竞争程度,导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复杂。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起伏较大,一旦调节不好就很容易演变成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殷切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针对个体发展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心理疏导服务。
二、心理疏导的主要方式及其运用
(一)咨询指导式疏导及其运用
所谓交友谈心,就是为教育对象创设出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来助其铲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的要点是:首先,教育者本人和受教育者所在的集体,要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关注、鼓励和信任,使之真切的感受到朋友的情谊和集体的温暖,为交往、沟通创造前提条件。其次,教育者要耐心聆听受教育者的倾诉,使其安心的将心中累积已久的苦闷吐露出来,并用自己真挚的感情和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受教育对象,帮助他树立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和信心。最后,教育者应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加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引导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一同寻找解决办法。
(二)交友谈心式疏导及其运用
咨询指导式疏导的核心程序为先“疏”后“导”,是建立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良好的基础上,围绕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展开沟通的一种疏导方式。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不能无计划无逻辑的进行:首先,要收集教育对象的个人材料信息,如:性格、学历、年龄、政治面貌及家庭背景等。其次,要与教育对象建立较为和睦的关系并营造出利于交流的和谐氛围,一步步引导教育对象将心中积攒的痛苦、困惑吐露出来,继而掌握其心理结症所在。再次,要从宏观上把控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通过一系列系统而详尽的分析找出教育对象思想问题的实质,了解其成因及发展过程,并敲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要帮助教育对象树立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与信心,促使其心理冲突得到调适,且向积极方面转化。同时,还需培养教育对象自我认知、自我矫正、自我调控等能力,以便对心理疏导的成果作进一步地巩固检查。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三、心理疏导法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控心理疏导法的适用范围
心理疏导突破并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能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个体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心理疏导法不是万能的,其有适用界限。只有教育对象的问题停留在心理层面时,心理疏导法才能发挥功用,一旦教育对象发展成严重的身心层面疾病,就不能徒劳的使用心理疏导法进行引导,而应立即将他转入权威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医院安排就诊治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一定要把控好心理疏导法的应用范围,保证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坚持心理疏导法的价值导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想要运用好心理疏导法,就必须重视价值导向问题,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具备强烈价值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通俗的心理疏导是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助人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通常是指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念来处理人们思想政治层面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高度重视价值导向问题,在处理完教育对象“心理层面”的问题后,还需及时处理其在“思想道德、政治层面”的余留问题,培育个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遵循心理疏导法的应用准则
心理疏导法的应用准则即基本要求,包括民主平等、尊重差异、理解包容、双向互动、科学引导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这决定了教育者在进行心理疏导时,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的基本要求,不歧视、不偏倚,充分理解包容教育对象,尊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多的在思想上、情感上跟教育对象进行交流与沟通。教育者还需坚持双向互动和科学引导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突出心理疏导过程中主客体双向互动的特点,使实践活动的客体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系统分析,灵活使用技巧方法对各种思想问题进行科学引导,给予受教育者有针对性的帮助,以取得心理疏导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王槐银.论心理疏导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
作者简介: 牛一帆(1995-),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学生,法学硕士,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