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皮燕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以城市的水生态环境而建设的城市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又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不得不考虑一些建设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主要和大家说一下,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海绵城市道路景观将如何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都有哪些呢?下面对其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前言

想要建设海绵城市,必须要结合城市的自然雨水,和生态水,并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的相关工程措施,来保证城市建设中以自然环境为主的功能体系,来达到理想化的海绵体,从而完成以海绵城市的理念,达成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

1.海绵城市的背景

我们都知道现在城市污染太严重,所以针对于(2012年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论坛)中,就提到过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时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做出了一定的构建系统,主要是以低影响开发雨水为主的系统构建,做出了一定的明确定义。

2013 年12 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谈到:“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其后习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等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海绵城市。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全面推进,到2020年,20%城市建设区要满足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80%城市建设区满足海绵城市相关要求。

因此,为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的建设工作,凸显连片示范效应,要求城市建设划出试点区域,并对区域内的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进行海绵化改造,以提高试点区域海绵化覆盖度,提高雨水径流滞蓄能力。

1.1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带来城市便利生活

海绵城市是指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将大部分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的建设方式。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保障水安全;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这样不仅给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也便利了国民的生活,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满足城市现代化规模的要求。

1.2是缓解城市内涝和削减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就是控制径流。海绵城市六字建设方针中的“渗”就是减少屋面和地面的硬质铺装,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海绵城市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是有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往往因为景观的设计从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本身提倡海绵城市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为宗旨,所以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实现以下几点原则:

2.1植物品种选择

应选用耐涝抗旱的品种。海绵措施中植物的生长与降雨息息相关,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植物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既能在雨洪期间汇集雨水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等能正常生长,也能在干旱期有顽强的生命力。

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品种。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能够对雨水冲刷带来的面源物进行净化。拥有对土壤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2.2海绵设计参数化数据运用

根据理论计算路沿石开口长度和间距来布置路沿石开口,根据道路等级确定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下凹式绿地的面积和蓄水深度,将路面雨水引进下凹式绿地后,结合雨水渗透渠进行削峰调蓄,减少道路绿化带内雨水停留时间,降低对绿化带内乔木的浸泡危害,有利于植物生长。

2.3海绵设施功能与景观效果并行

对于已建海绵设施,在不改变现有海绵设施的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提升,修补受损海绵设施,并系统打造片区内即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又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海绵城市特色景观;

对于新建海绵设施段,遵循海绵设施设计的前提下,将海绵与景观设计有效结合,实现功能与景观双提升。

3深圳光明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海绵化改造工程设计项目案例

3.1项目建设现状

深圳市光明区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建设“绿色新城”的目标,于2012年底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2016 年4 月22 日,深圳市以光明区凤凰城为试点区域成功申报全国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在已建海绵设施项目的带动下,光明区已制定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和实施办法,于2014 年在全区建设项目中全面推广,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但是,在实际建设、管理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已建海绵设施建设系统性差、建设水平低。由于试点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在深圳,乃至全国都起步较早,建设时缺乏相关标准和经验指导,难免存在一下不足之处,诸如:植草沟宽度不够、路沿石开口较高无法进水、植物选择不适宜等问题。

已建海绵设施移交后,运维管理不到位。由于缺乏后期管养,出现了垃圾倾倒下凹绿地、植被退化、渗透路面损坏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雨水下渗,也影响环境美观。

道路绿化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道路现状绿化植物配置单调,缺少季相、色彩的变化;缺少林冠线、林缘线变化,层次单一,景观较为平淡,绿化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3.2项目提升设计思路

所有的雨水溢流口设计形式无美感,与周边景观无衔接。

图(2)路沿石入口数量太少,不足以汇集面源雨水进入生物滞留池,易堵。

图(3)生物滞留带消能石施工不当,导致硬化。

图(4)植草沟内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景观效果差。

(2)植物景观现状

从设计角度考虑,植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设计阶段植物品种选择不适宜,未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不能适应海绵技术下的生长环境,抗旱、抗淹性差,植物生长不良,出现老化甚至退化的现象;

植物配置单调,缺少开花、色彩的变化,层次单一,植物景观性差;植物林冠线、林缘线缺乏变化,景观较为平淡。

牛山路管养维护现状:由于管养不到位,周边生活垃圾和落叶被清扫入生物滞留带中,环境卫生差,绿化带内植被退化,而道路边绿化则杂草丛生,道路景观效果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管养不到位,部分路段的路沿石破损、植被退化。

局部雨水口破损,堵塞。

局部路段边绿化带绿化杂乱,景观效果差。

种植池土壤裸露、干裂,不美观。

3.3.2目标与策略

1)设计目标

牛山路海绵化改造项目,对于已建海绵设施,在对其进行更新维护的前提下,重点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对于新建海绵设施段,遵循海绵设施设计的前提下,将海绵与景观设计有效结合,实现功能与景观双提升。

2)设计策略:

生态景观:景观化处理海绵设施,最大化实现海绵城市生态效益。

和谐景观:尊重自然,坚持低投入、低维护、低影响开发理念。

示范景观:注重前瞻性与落地性,实现未来城市自然科普教育示范点。

3.3.3方案与设计

1)牛山路方案提升景观设计主题:希望之光

以海绵技术为引导贯穿于整个场地中,将光明区打造为深圳新亮点,提出向日葵作为特色植物,配合其他开花树种,以春季为主打,盛开时节繁花似锦,如希望之光,点亮光明区的明天。

2)植物设计

在植物的选择上遵循功能性、美观性的原则,选择耐旱、抗涝、抗污染、可净化空气的植物品种;合理的进行植物搭配,丰富四季色彩,打造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植物景观。

牛山路——乔+ 草结合、选用开花植物,营造疏朗通透、花繁叶茂的特色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色调以黄色为主,利用乔草结合营造简洁大气、舒朗通透、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利用开花植物、色叶植物建构色彩缤纷、“新”花怒放的特色主题景观。侧分带以腊肠树为行道树,下层搭配小兔子狼尾草,在满足生态的前提下营造野趣的气氛;中分带保留现状南洋楹,片植黄花风铃木和向日葵,并适当点缀澳洲火焰木创造色彩冲击感,下层为草坪结合微地形,体现开阔、大气的氛围。

3)海绵设施提升设计

①牛山路现有海绵设施提升

现已建成海绵设施路段为华夏路至创投路段,道路海绵设施基本梳理现有道路海绵设施建设质量差,出现雨水溢流口、路缘石、消能设施的不合理建设。首先针对不合理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如雨水溢流口根据坡向设置在生物滞留池中间低点,保证出水均匀性;消能设施严禁硬化,采用卵石堆砌的景观手法打造;路缘石严禁和溢流口对接,导致雨水直接快排。单孔路缘石建议联排设计,增加面源雨水进入生物滞留池的量。

  

3.4功能与效果

3.4.1海绵设施建设质量实现海绵功能:

牛山路海绵设施更新提升后实现年径流污染物(以SS 计)削减50%以上,年径流总量削减75%以上;道路排水能力由2 年一遇提升至4 年一遇,中小雨不产生汇流。

3.4.2景观美化效果:

通过景观手段塑造低碳街道,为城市新区的生态景观空间的营造、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格调带来新的形态、新的体验和理念。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叙述,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利用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生态平衡,来建设本土城市景观,更能发挥出新型的城市建设效应,从上文中我们通过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城市设计相融合,更加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地表水的储存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变了空气质量。所以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设计出更完整的海绵城市计划,从而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冰洁.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应用 ——以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为例[J]. 艺术科技,2016,29(7).

[2]张天眷,罗媛媛,张梁.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7,43(16):215-216.

[3]周锦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232(08):9+79-82.

[4]邓小茹.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景观改造策略研究——以界首市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36(16):91-92+94.

论文作者:皮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皮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