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国内国外的现状论文_王方璇

绿色金融国内国外的现状论文_王方璇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1年后经历了长足飞速的发展,创造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奇迹,GDP一举位居世界第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超越了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无论是生产,服务,贸易还是科技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能源业,和重工业的发展,都是基于对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加重了环境的负担,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开采利用也进一步扩大,环境承载能力已达或接近上限。目前中国经济的结构对绿色金融提出了高要求,绿色金融的发展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举措和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对绿色发展问题的关注已经超越过去任何时期,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赤道原则;碳市场;绿色金融政策

一、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中。2015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战略。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制定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2017年,人民银行出台《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正式启动运营。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016年以来,我国沿着“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两条路径,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现了中国绿色金融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中国绿色金融由表及里、枝繁叶茂。两条路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事业不断进步。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金融要素的总和,其创新力度和广度与绿色经济的增长关系密切。有机构测算,雄安新区未来五年内的绿色投资需求总额或高达一万亿元,因此绿色金融的需求及发展空前巨大。

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开展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先行先试,推进全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因强有力的“自上而下”政策推动,我国在金融的多个领域高效地贯彻了绿色理念,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各类金融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者。

四川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12月25日,四川省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融资对接会在成都举行,“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在此次活动上举行了上线仪式。“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是专门正式为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打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强化资金投入和资金支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服务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旨在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与使命,助力绿色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兰州新区,近年来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全力聚焦绿色高端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绿色动能,积极践行“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紧盯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并通过积极发展以绿色信贷、绿色基金、创新资产管理等为主的绿色金融,着力建立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环保、更加节能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产品投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绿色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单位GDP能耗、水耗、地耗以及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等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西部地区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典范。

2018年以来,江苏“环保贷”共投放贷款69.73亿元,147个项目直接受益,其中民营企业的授贷比例达66%。经测算,“环保贷”为企业累计节约融资成本5857.32万元,较好缓解了绿色项目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浙江突出金融等要素支撑,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浙江的环境监测、大型电除尘、垃圾焚烧、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照明、脱硫除尘、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涌现出了天能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民营企业。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消费总体偏重偏煤,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偏高、电力消费中煤电比重偏高的“两高”问题比较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山东省能源局与华夏银行济南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8家能源企业与华夏银行相关分行达成合作意向。今后五年,山东省能源行业将获得华夏银行300亿元的绿色金融支持。

二、国际市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在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自2015年以来,全球绿色金融政策和监管措施增加了1倍多。如今,全球已出台391个国家和地方级别绿色金融政策和规章制度,这一数字相较2015年增长了105%。与此同时欧洲央行管委霍尔茨曼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将涵盖绿色金融的话题。

德国是国际“绿色金融”主要发源地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相关政策已经较为成熟,体系也比较完善。国家参与是德国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最重要特征。具体来说,德国出台政策,对环保、节能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对于环保节能绩效好的项目,可以给予持续10年、贷款利率不到1%的优惠信贷政策,利率差额由中央政府予以贴息补贴。其次,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整个“绿色金融”体系中始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开发出“绿色金融”产品。在德国“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发挥着重要的审核作用,以确保贴息政策能够准确地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每个节能环保项目要想得到贴息贷款,必须得到当地或上级环保部门的认可后才能申请。

随着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着手应对气候变化,碳市场不断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设或完善碳市场:欧盟2019年初启动市场稳定储备机制以减少碳市场过剩配额,并提升欧盟碳市场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2019年2月欧盟碳市场第四阶段改革方案获得批准,方案包括加速减排进程等一系列措施;哈萨克斯坦于2018年重新启动其全国碳市场;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根据《泛加拿大清洁增长和气候变化框架》的要求于2019年初启动其碳市场。不少碳市场已在启动或考虑建立链接,以扩大市场影响范围,增加流动性以及减少履约成本和价格不稳定对市场带来的冲击:瑞士2018年末采取措施推进其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的链接,最早可于2020年正式启动链接;日本东京和埼玉两个碳市场在2011年启动链接,开创了城市级碳市场链接的先河,目前仍在继续推进大型建筑和工厂的减排;韩国碳市场在第三阶段(2021-2025年)开始考虑与其他碳市场链接的可能。

在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建设方面,近年来,包括个人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产品、绿色金融投资产品和环境融资租赁服务等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例如,荷兰银行、澳大利亚的本迪戈银行、加拿大国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均为家庭提供了针对家居节能的绿色抵押贷款。世界多个国家推出了绿色信用卡,如荷兰合作银行的气候信用卡、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巴克莱呼吸信用卡等。欧洲和美国已有多家碳交易所,减排量交易有的已进入期货或期权市场。欧洲四个交易所参与了碳交易市场,即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奥斯陆的北方电力交易所、法国的未来电力交易所和德国的欧洲能源交易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仅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交易额近5年间增长了近200倍。

三、中国绿色金融的问题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亟待多方合力解决。

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了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就是国际银行业赫赫有名的“赤道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而那些采纳了“赤道原则”的银行又被称为“赤道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业中,现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政策协调方面,绿色金融政策推进和落地实践,不仅涉及到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也与财政、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政府部门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密切相关;另外,各个省、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与上一级政府部门对接是否顺畅,也决定了政策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各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绿色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顺畅对接,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目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ABS、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领域的产品模式创新,如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绿色市政债、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建筑保险等都已经陆续推出。但是,创新的产品目前只有少数案例,且适用的商业场景比较有限。从安全性和盈利性角度出发,对短期盈利能力有限、风险较高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敬而远之,环境风险和效益无法在金融定价中体现出来。因此,仍须依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发现普遍适用的场景,从而实现创新产品的全市场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雏形初现.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9-11-10]

[2]绿色发展点亮中国经济.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9-10-30]

[3]湖北省推行排污权抵押等绿色金融支持环保政策.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2013-01-14]

[4]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2016-08-31[引用日期2016-09-01]

[5]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2012-11-06].

作者简介:王方璇(1995-),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9级(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论文作者:王方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绿色金融国内国外的现状论文_王方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