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旭
(广西恭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恭城 542599)
【摘要】 目的:探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县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符合标准的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并对其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类患者中浸润型肺结核患者最多,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0%,患者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情况良好(P<0.05)。结论:加强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不仅能有效预防该病,对提高临床效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乙肝病毒;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381-02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我们发现,每年全世界约有800~1000万的结核病病例发生,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现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是一种由乙型病毒(HBV)感染机体引起的疾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会严重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主要在我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流行。目前,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并且乙肝患者人数已达3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过1.2亿。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情更加复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60例符合标准的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并对其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临床效果,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符合标准的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初治肺结核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8±4.5)岁;其中浸润型肺结核45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浸润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6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例。排除以下患者:(1)具有严重肝硬化或其他肝病患者;(2)除乙型肝炎外其他类型肝炎患者;(3)血清总胆红素超过51.3μmol/L的患者;(4)处于妊娠和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初治肺结核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体征及胸部X线、CT检查结果、结核抗体检验、乙肝病毒检验、血沉检验的结果,均明显确诊为初治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1.2.2实验设计方法 对60例初治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初治肺结核诊断标准作为参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肺结核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相关记录,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1.3 治疗方法
对60例初治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别进行肺结核和乙肝治疗。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及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和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及乙胺丁醇进行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若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需予停抗结核药,并进行护肝治疗[3]。乙肝治疗:干扰素300万U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肌肉注射,同时每天进行米拉夫定100mg口服治疗;甘草酸二胺胶囊150mg,每天服用3次。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每隔1~2周进行肝功能复查,治疗开始后第1、2、5个月和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培养复查,并在治疗结束时进行胸部CT和胸片观察。
1.5 判定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肿大缩小、无压痛,定量血清HBV-DNA<105拷贝/ml;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肝脾肿大稳定、无明显压痛,定量血清HBV-DNA<105拷贝/ml,HBeAg显示为阳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肝功能异常。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8.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的对比检验法,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的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结核类型
浸润型肺结核45例(75%),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6.67%);浸润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6例(10%),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例(8.33%)。详见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结核病是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细胞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造成的感染[4]。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感染者都会通过启动体内保护性的有效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老阻止病原体进一步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指标即使处于正常范围,其肝细胞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及点状坏死。若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则会引起肝血流灌注障碍,肝血流量减少,导致肝脏的解毒、排泄、储备及再生功能下降。
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情更加复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分别进行抗结核和乙肝治疗。通过上述研究,表明此类患者中浸润型肺结核患者最多,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加强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不仅能有效预防该病,对提高临床效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盈海,赵天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50 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4):28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P]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12(2):12-14.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4] 李亮,李琦,许绍发等.结核病治疗学[M]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3):11-13.
论文作者:黎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6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乙肝论文; 肝功能论文; 病毒感染论文; 分会论文; 结核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