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中学 南部 637300)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地以技术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包含着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体格的完善和审美能力等各种优良品德的形成。体育中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可融于体育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中不能忽视德育的功能,应该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那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好,学生不愿意听你的,从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所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不是最好的,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二、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个进行说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的过程。教师作为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常常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德育教育作用。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自身形象、个人修养、处世原则等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高中体育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人师表,作学生的表率。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这样,学生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体育德育双丰收的教育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挖掘教学内容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一般说来,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因此,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高中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高中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因其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练习方法的不同,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多数学生都具备好胜心强、勇敢、性格活泼等特征,凡是符合他们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征的活动,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要首先启发引导,正面教育,抓住动作重点、关键,帮助学生分析害怕的原因,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勇敢地去尝试,并在练习中以 “提示法”的动作要领给予提示,让学生果断完成作,通过不断尝试练习从而掌握动作,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其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中长跑是持续、耐久的运动,体力消耗大,又枯燥无味,学生比较厌烦这项运动。针对这项教材内容,我首先讲了奥运史上,中国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光荣史实,并大多采用 1000—1500米走跑交替、变速跑、后退跑、追逐跑等形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又增强了学生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拔河、集体跳绳等集体性活动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看哪组获胜,哪组跳的最多,用评价性高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对于失败者,从另一方面用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采用激励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孩子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动作,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赏识。当他们胆怯时,一句“你能行”使其信心倍增;当他们进步时,一句“真为你高兴”使其无比激动。有时候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可以左右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千千万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以后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只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就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多做贡献。
论文作者:褚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体育论文; 高中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