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的创新_初中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作业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学生的预习和听讲只能初步解决一个“懂”的问题,要真正达到“会用”,使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形成技巧,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只有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才有利于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反馈的桥梁,使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与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应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习的体验,使学生喜欢作业、喜欢自己所学的课程。

一、为什么提出这个研究课题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所小学,语文老师是这样布置作业的:学完第一课,学生抄写第一课的生字和词语;学完第二课,学生抄写前两课的生字和词语;学完第三课,学生抄写前三课的生字和词语……以此类推。还有一些老师布置学生抄试卷,每次测试后,就要把整份试卷抄写一遍,试卷与答案全抄、做对的与做错的全抄。听说一位小学生为了提高抄写的速度,竟然练成了一手夹两笔,一次写两行的功夫,令人欷歔不已。这种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做作业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与包袱。我们再来看某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作者在美国的一次经历:一个周末的上午,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孩打来的电话。这个女孩向作者介绍,打电话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随机选取三位陌生人,向他们讲清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的作业题不由得使我们拍案叫好,这样的作业题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表达、应变、组织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与口才。中外两种作业布置的方式、方法、优劣自不待明言。

二、具体策略

1.设计情境作业——力求少而精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按照《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精心挑选或设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此一来,势必要占用教师们更多的备课时间。不过,通过一个人的辛劳取代几十个人、上百人的低效辛苦还是非常值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将知识与经验、理论和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将各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生产生活之间紧密连接起来,有机地穿成串或连成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为了强化学生对质量、密度知识的深入理解,我创设情境,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刘姥姥四进大观园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刘姥姥第四次来到了大观园。凤姐看她幽默风趣且善于拉拢人心,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于是派她代替自己到庄园中走动走动,也算是做做监督工作。刘姥姥得令后简直是兴奋至极,在几个下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庄园中。

第一站来到了商铺。真是今非昔比,连秤都不再用钩子秤(杆秤)了,而是用上了台秤。如图1(a)所示,这引起了刘姥姥的兴趣,下人们当然是赶紧为她介绍。台秤的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0刻度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__(选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台秤称某物体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b)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kg。

第二站是农场。正值秋收时节,刘姥姥看到晒场上小山似的一堆谷子,特别高兴,她很想知道今年谷子的收成。于是命下人找来皮尺,测出了这堆谷子的体积V。又找来一把杆秤和一个容积为V'的饮料瓶,利用这样两样器材,估测出了这堆谷子的质量。

图1

请你将刘姥姥的设计方案写出来,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并用测量的量将这堆谷子的质量表示出来。

第三站是铸造车间。刘姥姥看到一个用模子浇出的钢铸件,质量是154.4kg,它所用的实心木模的质量是14kg,木模的密度是,钢的密度是。通过简单的计算,刘姥姥判断出此铸件有气孔,对铸造人进行处罚并责令马上返工。请说出她的判断方法。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多数人读《红楼梦》时比较感兴趣的章节之一。本文以这一情景进一步延展,将刘姥姥描写成一个精通物理、勤于学习、赏罚分明的“钦差大臣”形象。这样的作业题充满魅力,易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的灵气可以得以展现,学生感觉完成物理作业好像是做了一场游戏,可以真正达到“轻负高效”的效果。同时题目将质量的测量工具、利用密度知识测质量、利用密度知识判断铸件是否有气孔(空实心问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考查知识面广、考查角度灵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此类问题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属于“少而精”的范畴。相信老师们经过自身的努力,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加“充满魅力”的作业题,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2.设计专题作业——力求新而专

将相近、相似知识点归纳、综合并进行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同样道理,将相近、相似的问题综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可以深化思维品质、拓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个别环节掌握不够,不能灵活地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评估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结果的评估,从中不仅使本探究课题的方案直接得到了改进;另外,在关注探究结果和探究假设的差异的过程中,在关注探究过程未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涉及探究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将可能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和获得新的发现。中考对评估的考查要点是学生的科学态度,具体包括: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3.能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让学生学会评估,是一个大难题。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情境,设计了一道专题训练作业,通过这道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评估的思路与具体方法。

小媳妇闯关记

唢呐声声,吹吹打打的喜乐声中,小翠顶着红盖头满心欢喜来到了婆家。自古有一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就难坏了儿媳妇,处理不当的话可能会是两个一起得罪了,那可就没有好日子过喽。特别是进了一个“科技迷”之家,进门要先闯关,要是没有两下子,日子还真的不好过。这不,小翠进婆家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难题,幸亏靠着她的机智与灵活才能侥幸过关。

第一关:公公使用电热毯时,发现电热毯有高温和低温挡,他决定探究电热毯内部电路。图2(a)、(b)分别为他和婆婆设计的电热毯的模拟电路图(电炉丝相当于电热毯内部发热电阻)。

(1)图2(a)中定值电阻(置于电热毯外部),电炉丝,请计算低温档时发热电功率;(2)图2(b)中两根电炉丝,请计算高温挡时发热电功率;(3)请对两人设计的模拟电路进行评估(指出你认为好的设计电路,并说明优点和缺点)。通过计算与分析,小翠给出了正确的解答,并且对两人的电路设计都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并对公公的电路委婉地提出了缺点、对婆婆的电路进行了表扬。

图2

公公对这种各奖一粒糖豆的做法不满,并且也不服气,于是又把自己的儿子——小翠的新婚相公拉着参与进来,看你这次怎么办?

第二关:公公、婆婆、相公三人各选一只白炽灯泡装到自己的台灯上用于看书,三只灯分别是15W、60W、100W,他们选灯的目的分别是“节约用电”“适合视力的亮度”“亮一些心情舒畅”。请对他们三人的选择作出评价。(4)小翠这一次对他们的选择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是皆大欢喜,你知道她是如何评价的吗?

纵览本题,整个的一个现代版“小媳妇闯关记”。趣味性强、考查知识全面,利于综合考查大家的计算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评估能力。通过专题作业的训练,学生真正意识到:评估就是对各种思路或方案的优劣、是否合理与恰当作出相应的评价,评估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找优点、寻不足,并对相关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而作出评价;平时做题目其实也是这样,遇到大家都争论的问题,让大家做评估或下结论时,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了。

3.设计分层作业——力求“饱”而“了”

作业成了学生甩不掉的“包袱”,成了“压得快喘不过气来”的负担,这是一个不争的话题。曾看过这样一则小幽默:“别嘉”,教师说,“你写的《猫》那篇作文与你哥哥的作文怎么那样相似?”“这不奇怪,”别嘉答道,“因为我们俩写的是同一只猫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学生的答案一模一样,甚至于错误的方式也是完全相同,确实值得每位老师深思:为什么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作业不会做,不懂就只好抄;二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迷恋于玩电脑游戏或者上网聊天,所以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只好抄袭。可以看得出,教师之间的协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待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如何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呢?个人认为:分层设计、注意梯度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分层设计”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梯度”包括内容、方法、技巧三个方面,这样,可使优等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中等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学困学生“吃得下,消化得了。”

在《声现象复习》这一节课,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的情况如下:

师:到欢乐买超市(本地最大的超市)逛过的同学请举手。(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欢乐买超市共有几层?

生:三层。

师:每一层的商品多不多啊?

生:多。

师:要想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快速地买到一支钢笔,你准备怎么办?

生:询问营业员文具柜台在哪一层,然后到达柜台之后再去找钢笔。

师:很好。那请问同学们,如果将所有的商品堆积在一起,让你在里边快速找到你要买的钢笔容易吗?

生:当然不容易。

师:超市的商品分门别类地排放整齐,方便了我们查找与购买。同学们在学习时也是这样,学习过的很多知识如果不梳理、归类,那就好比是堆积在一起的商品,在需要使用这些知识时就会感觉手忙脚乱。本节就来共同探讨如何将知识分类,同学们先来看我针对声现象的知识分类图(如图3所示)。同学们能否模仿我的设计思路,创造性地设计出更为优秀的结构示意图呢?

图3

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设计出其他的结构图,有方框的、有弧形的,更有同学设计了一棵“声音树”,“树”上结出了产生、传播、分类、应用等果子。

师:我们刚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图,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与美化。请同学们将你的结构图进一步完善。

学生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很快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出来,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设计创造能力。趁热打铁,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题:请你为物态变化、光现象设计知识结构图。这样的作业题可以兼顾所有同学的知识层次,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任意发挥到相关的考题、竞赛题;中下等同学可以顺利完成任务,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学生因为无兴趣、不会做等原因造成的抄袭作业想必可以避免了。

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环节,被学校、家长、老师及学生高度重视,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应用功效,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多些探究式、实践式作业,少些死记硬背、机械单调的作业。

标签:;  

初中物理作业的创新_初中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