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与我们数学息息相关,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给了很多的素材,是我们数学教学一块沃土,我们的生活处处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数学题目的设计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层次的思考,来自于对数学知识高密度的衔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脱离生活,进行空洞的说教,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慢慢地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笔者执教小学数学教学以来,研究数学教学与生活关系的课题,深入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收集了大量的教案学案,把生活素材加工成教学案例,取得较好的教学水平,本文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磋商,旨在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师;学生
一、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极人与社会,无所不包,古今中外圣人们,无不是观察天文、地理,洞悉人类社会的发展得出的结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计算机,没有现代的数学理论,及时凭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与演算,精益求精,目尽毫厘,研究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我国古代的数学巨著《九章算术》,凝聚古代数学大师毕生精力与智慧。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亲身感受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生活,写出了文学巨著《红楼梦》,我国群经之首的《易经》可以说是中国的智慧宝库,是我们的祖先远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进取诸身,通过观察所得。
生活是一部囊括万象的巨著,数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不断研究上升为数学理论知识,生活生产激发很多数学直观感悟,养成一种数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简便运算的技巧。
我们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必须扎根于生活实践,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思考,认识数与形意义,学生必须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喜欢直观、立体化的思考问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从生活中取材,没有肥沃的生活土壤难以开出数学理性的鲜花。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们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的表象的认识,理性思维就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当感性认识达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质变上升为理性知识,我们的数学教学扎根于生活符合数学知识产生与辩证唯物认识论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感悟数学的力量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会计数学知识运用很多,纷繁复杂表册,统计图表,长长数据链的运算,会计通过使用会计软件短短的时间就可以精准地算出来,我们水桶的圆心就是用指教三角板把直角放在桶底圆周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桶底的圆心,我们到街上买菜,心算常常用到简便计算,我们做饭、洗衣服、做作业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集体外出旅游,大车小车怎么组合最便宜,乃至舞台表演黄金分割表演的效果最好,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无时无刻都存在,离开了数学我们无法更好生活,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离开了数学我们生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我们的数学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房屋装修、图案设计,我们工艺品的制作、门窗的设计有着无限对称美、均匀美、和谐美,我们城市的园林规划,高楼比比皆是,楼阁群立,走廊曲径通幽,交通、房屋、街道井然有序,这种美感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用好生活素材,提高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需要高效运用生活素材,是我们最好的数学教学的解读材料,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到亲切,从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这些素材长期库存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断加工、完善,在里面提炼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模型,易懂、易记,容易链接思维链条,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提炼数学材料:
1.在生活中提炼数学意识
数学是很有用的,它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所能感受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生活情境,采集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与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数学知识。
学了“比与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估测:10米,15米……大多数学生都摇头。有同学提出:干脆把旗杆放倒测。最后在学生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旗杆与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有个学生由衷地说道“怎么刚学了比例的知识在这儿就用到了。
2.通过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地牵着孩子的手,正确引导数学所展示出来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在数学一幅幅严谨的网络图中,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跃进智慧美丽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神奇和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和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我们把学生引入到生活学习数学,不仅高效,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用数学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可以打下学生数学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基础。
论文作者:汪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旗杆论文; 知识论文; 感性认识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