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规划管理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落实新型城镇化,为城镇化提供空间支撑。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可以大力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使城镇化迈入科学、合理的发展进程中。这就要求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和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合理规划,作出科学合理的空间安排。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上。传统城镇化以经济增长为导向,但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成本;新型城镇化则寻求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即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友好、形态宜居和政治制度相互协调可以准确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内涵。可以说全面的制度改革才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只有创造制度红利,才能带来新的城镇化发展红利。
一、城乡规划转型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规划工作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型发展成为了迫切要求。但城乡规划转型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重城市规划、轻乡村规划,重扩张性规划、轻提质性规划,重新区规划、轻旧城改造更新规划,重地上空间规划、轻地下空间规划等。在指导规划工作时,相关人员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转型的真正含义,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是总规管理存在欠缺。总规审批周期比较长,总规内容大而全,重点不是很突出,约束力比较差,从而导致执行力下降或频繁修改。效率不高必然使后续工作难以及时跟进,上传下达不及时。
三是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不力。专项规划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严重滞后,导致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设施配建要求难以有效落地。一些地方忽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存在不编或者编而不批的现象,规划跟着项目走。科学有效的规划是城乡转型的前提,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好,又何谈城乡规划转型呢?
四是部门规划衔接协调难度较大。特别是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难度大。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城乡规划转型制度,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
五是依法实施规划意识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存在着重视规划但不尊重规划的现象,将规划调整作为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手段,有时甚至演变成了侵害公众利益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工具。如何理清规划与市场、规划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空间建设与空间管制的统筹规划作用,都是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转型工作的重点。
二、城乡规划转型具体措施
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要牢牢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基本要求,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各个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把握重点,突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形态
这是推进城乡规划转型的重要指引。要合理规划沿江、沿海等交通便利地区的城镇化布局,大中小城市要和各类城镇协调发展,互相弥补自身的短板。根据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发挥城市集中地带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中小城市发展空间大,吸收转移人口的潜在规模也非常大,可以充分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形成体系更加完善、定位更加明确、分工更加有序的城乡布局形态。
(二)实现城乡协调持续发展
这是推进城乡规划转型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城乡发展的模式需要改变,发展质量要从粗放到集约,城市和乡村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设用地的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划定,乡村维持生存的基本农田要严格保护,城乡之间的可开发区域也要合理分配,循环发展是最合理的,城乡的发展模式要坚持循环绿色发展,走出一条新型的环保绿色的协调发展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三)提高城乡社会发展水平
这是推进城乡规划转型的的核心部分。要了解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乡未来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要重视民众合理的权益诉求,同时也要注重人民群众道德素质的提升,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要共同进步。让城乡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
(四)优化城乡体制机制
这是推进城乡规划转型不可或缺的。既要注重改革又要注重创新,还要优化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措施,加强各领域之间的协调,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改革得出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建立面向规划实施的城乡规划制定体系。规划制定体系要从以往单纯关注编制技术层面转向更好地适应规划管理层面的要求,构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并重的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突出总体规划的战略性、纲领性、政策性,管住该管的、放开不管的,为总规减负、为控规加压、为专规加密,总规坚持刚弹并举,刚性规定明确清晰,同时为执行性规划留出必要的弹性空间。
三、城乡规划转型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势在必行,它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必然过程,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之间可持续发展。
它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它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举动和措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有利于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社会共同发展、全面进步,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现代文明成果;
它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城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形成体系健全、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利于促进苏中地区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苏北地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载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苏南地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并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人口和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
结语
城乡规划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还不成熟,需要群众、政府、社会同心协力,共同促进城乡规划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赵佩佩,顾浩,孙加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规划师,2014,04:95-100.
[2]孟凡喜.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J].科技与企业,2014,12:289.
[3]周伟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5,02:71-75.
[4]王璐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5,07:58-59+63.
[5]高梦梦,汤放华,吴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走向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转型[J].城市,2015,08:42-45.
论文作者:钱永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乡论文; 这是论文; 社会论文; 背景下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