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_国际经济论文

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4)04-0081-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关于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所谓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在承认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这一现实的前提下,就汇率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在有关国家之间展开的磋商、协调;或适当修改现行的经济政策;或联合采取干预市场的政策行动,以减缓各种突发事件和经济危机所形成的冲击,维持和促进各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它强调在利益发生冲突或无法确保有关国家的经济福利同时达到最大化的情况下,对这些国家的财政、货币和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国际协调,以寻求参与协调的国家均能接受的前提下其整体利益趋于最大化。关于政策协调的理论研究,一般认为可以把协调问题放在各国的福利函数框架内进行分析。其中一种方法是用博弈论理论的方法分析国家之间适当的政策策略,而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经验研究用计量模型来模拟国内和国外进行不同政策组合的效果。本文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即从博弈论角度来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最早用博弈论对政策协调进行理论分析的是哈马达(Hamada,1976)。他考察了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各国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他对比了纳什非合作的结果和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合作方式的结果。在他的分析中,每一个政府的行为由一个反应曲线来描述,即政策工具对国外政策变动的反应。如果目标多于工具,哈马达指出协调的收益确实存在,因为协调可阻止政府采取不一致的政策。例如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只能使用一个政策工具——国内信贷,但目前却有两个——扩大国内产量和提高外汇储备,非合作的解将导致过度紧缩的政策,因为两个国家都企图通过经常账户的盈余来增加外汇储备。这就需要政策协调。同时,他以为协调获得收益的关键依赖于政府的效用函数和溢出效应。

后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浮动汇率制下的协调效果。例如,坎泽内瑞和格瑞(Canzoneri &Gray 1985)指出,合作的结果优于非合作的结果,其结论依赖于溢出效应和政策偏好。他们认为,如果政策以短期产量为目标,在不协调的情况下,其结果是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没有一方能成功。欧迪兹和萨克斯(Qudiz&Sachs 1985)则指出,如果政府在短期内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升值本国货币,其纳什均衡解是过分紧缩,而政策协调对双方经济都是有益的。总之,用静态博弈方法分析政策协调的文章都发现纳什均衡要么就是过分紧缩,要么就是过分扩张。这取决于政策的传导、冲击的类型和政策制定者的目标。因此,从静态博弈的角度来看,协调明显优于非合作的政策。

二、理论模型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模型是Dornbush两国开放宏观经济静态模型(Dornbush 1976;Mckibbin 2000)。该模型假设世界经济仅由两个国家组成:本国和外国,且这两国是完全对称的,即他们有相同的结构和偏好;只有两种商品,每个国家生产其中的一种,分别称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资本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本国与外国的债券完全替代;两个国家的经济在受外部冲击之前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里,除利率外,模型中的变量都采用对数形式。另外,模型中的变量,比如货币供应量、消费价格指数的值都是指在受冲击时偏离充分就业水平的值。本国变量不带星号,而外国变量带有星号以示区分。Dornbush两国开放宏观经济静态模型为:

其中,y表示本国实际产出,p指本国价格水平,e是名义汇率(一单位外国货币所需本国货币的数量),m表示本国的名义货币供给,表示本国消费者价格水平,i为本国的利率水平。等式(1)代表本国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即IS曲线,他表示产出是利率和实际汇率的函数;等式(2)代表本国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LM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产出和利率的函数;等式(3)表示国内的消费者价格水平是本国商品价格水平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水平的加权平均,α为权数;因为我们假设资本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所以等式(4)利率方程中国内利率与国外利率相等。由于两国完全对称,所以相应的一组等式可以应用于外国(注:相应外国的模型为:)。

当不存在冲击时,两国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即,则两国将维持充分就业产量不变,即,且两国消费价格水平将保持不变,即。此时两国的损失都为零,两国间将不存在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博弈问题。然而,当存在外部冲击时,它所导致的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将使两国货币政策冲突难以避免,两国货币政策博弈与协调将由此产生。现在假定两国同时受到价格水平的对称冲击(注:所谓对称冲击,具体而言就是说该冲击对两国的影响在程度上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例如石油价格上涨),可以看作是对价格的对称冲击)。求解上述模型得:

其中,。从方程(5)、(6)可以看出国内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将会提高本国的产出而降低国外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国内的货币政策对国外有负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本国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而外国货币汇率相应的上升,从而降低外国的竞争力。

为了分析两国经济政策的博弈与协调,需要给出两国的效用函数。这里的效用函数用损失来表示,损失小代表的效用高,损失大代表的效用低。两国的目标函数为实现各自的损失最小化。假定两国政策制定者的损失是产出对充分就业产出的偏离与消费者价格水平变化的函数,即:

其中μ是权重,反映产量和通货膨胀在社会福利中的相对重要性。等式(9)为本国的损失函数(注:相应的外国的损失函数为:)。它表明当产量偏离充分就业水平产出时,损失以2次方的速率增加。当消费者价格水平改变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损失也将以2次方的速率增加。假设预期的消费者价格水平不变,则上式中的第二项便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三、非合作纳什均衡与合作均衡

当两国完全缺乏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时,两国政策博弈的结果将导致非合作型的纳什均衡。当两国之间存在着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时,例如,两国就同一外部冲击取得一致的看法和采取一致的行动,两国就可以达到合作均衡。纳什均衡与合作均衡究竟孰优孰劣,或者说通过协调与合作能否提高参与国的福利水平,下面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非合作纳什均衡

假设每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均在给定对方的政策选择下,独立选择自己的货币政策来使损失函数最小化,其结果就是非合作纳什均衡。由于两国是完全对称的,所以我们只需考察本国的情形。对(9)求关于m的偏导得:

等式(11)就是本国的纳什反应函数,即给定外界冲击时,能使本国损失达到最小化的本国货币供应量m的函数表达式,它是外国货币供应量的函数。同理,可得外国的反应函数:

给定外国货币供应量时,如果本国减少货币供应量,则本国物价将降低,本国货币将升值,本国通货膨胀将降低。可是,随着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的产出水平也将降低,最终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将减少到一个均衡点,使其通货膨胀降低的收益恰好等于产出水平继续降低的损失。同理,给定本国货币供应量时,外国也将如此行事,于是两国货币政策博弈的结果将达到纳什均衡:给定外部冲击及别国货币供应量时,各国都已不再可能通过单方面进一步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其损失。由于两国是完全对称,当两国实现纳什均衡时,他们将减少相同的货币供应量,所以纳什均衡点必定位于通过原点、斜率为1的直线上。令,代入(11)可得纳什均衡时本国的货币供应量:

从等式(12)、(13)我们可以看出,当存在外部冲击而两国的政策制定者不合作时,两国的货币政策过分紧缩,从而导致产出水平的降低。等式(14)表明纳什均衡时,本国的消费价格水平为常数,恒等于价格水平冲击值。因此,非合作纳什均衡解是无效的,为取得更优的均衡结果,需要加强两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二)合作均衡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存在外部冲击时,如果两国缺乏政策协调与合作,只能实现低效率的非合作纳什均衡,各国的福利远没有实现最大化。如果在制定货币政策之前采取可信的承诺式的合作,则均衡结果会得到改善。假设合作均衡等于一个全球政策制定者采取的最优政策所取得的结果,我们可以用下列式子来表示他的损失函数:

其中,δ表示本国的讨价还价能力,由于我们假设这两国完全对称,所以δ值应该等于1/2。因此,全球政策制定者的最优政策就是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使其自身的损失函数最小化,我们可以用下列数学规划来表示:

从(15)、(16)我们可以看出,当两国实行政策合作时,其货币政策比非合作时的货币政策更为扩张,产出水平又回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水平。可见,当两国受到外部冲击时,实行政策协调会使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改善。

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

上面已经对比分析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不协调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形。分析结果表明当两国同时受到外部冲击时,实行政策协调要比两国独立行事要好。下面我们再来用哈马达图(Hamada 1985;Mckibbin 2000)直观地说明各国之间采取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调政策能够改善各国福利经济效果的情形。

图1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本国的货币政策,越往右其货币政策越是扩张的;纵轴表示外国的货币政策,越往上其货币政策越扩张。如果一国能同时决定两国的货币供应量,那么我们可以把该国最愿意选择的货币供应量组合定义为该国的最优福利点,在图1中本国的最优福利点为B,外国的最优福利点为。图1中围绕最优福利点的椭圆曲线为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他表示这样一些点(两国货币政策的组合)的轨迹:各点所代表的结果对于所考察的国家而言是等价的。本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向纵轴方向呈拉长的椭圆形状是因为m的变化比外国的变化对本国福利的影响更大;同样的道理,外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呈水平拉长形状。对于本国来说,B点为本国最优福利点,所以本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离B点越近,其社会福利水平越大。同理,对于外国来说社会无差异曲线离越近,其福利水平越高。图1中R表示本国的政策反应曲线,是外国的政策反应曲线。在图中曲线为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沿线移动说明一国的福利水平在另一国福利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不可能提高,故线称为“帕累托契约线”。

现在我们来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当不存在两国政策协调时,两国都独立行动,即均在给定对方政策选择下独立地不受影响地选择自己的最佳政策。那么均衡点为两国政策反应曲线R和R*的交点N,该点就为非合作纳什均衡点。在这一点上两个国家都是在另一个国家政策给定时的情况下选取自己的最佳政策,因此没有一个国家希望改变其政策。从图1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纳什均衡点的产出是无效率的,因为他远离帕累托契约线。从两国模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即非合作均衡产出水平是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

当存在两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时,如果两国公开信息,经协调采取比非合作均衡更扩张的政策组合,使得经济处于有效的契约线上,双方就达到了合作均衡,如图1中C点。与非合作相比,通过政策协调,博弈双方的福利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在契约线上,双方都处在比非合作均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我们可以用纳什均衡点N与合作均衡点C之间的距离来近似的表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用D来表示,则。如果我们近似的用合作均衡产出水平与非合作均衡产出水平之间的差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距离,则协调收益。可见,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是大于0的,也就是说通过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能显著的改善两国的经济福利水平。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以Dornbush两国开放宏观经济静态模型为理论背景,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对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情形的对比分析,由此得到本文的基本结论:国际间经济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而通过政策协调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当然,国际间政策协调是否有效还要受许多因素影响。所以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取决于政策的溢出效应,如果没有溢出效应,各国的政策工具选择不会相互影响,从而各国的最佳决策是独立的。在此情况下,两国都可达到最优,而不必采取协调政策,但是这在现实情况下并不存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政策溢出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经济规模大、有经济影响力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2)政策协调并不要求政府在目标上达成协定。因为两国的最大福利点不同(在图1中,本国的最大福利点是B,外国的最大福利点是B*),所以存在着内在冲突问题。这时,两国政府的目标可以不同,但政策协调却是必要的。因为政策协调可使经济在契约线BB*上运行。至于协调后运行点在契约线的哪一个位置则取决于各国在政策协调中讨价还价能力;(3)政策协调的产出要受搭便车和违约问题的影响。此外,还存在政策协调的可维持问题,因为各国在政策维持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分歧。

也有一些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在实践中可能非常的小。Qudiz和Sachs检验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在1984~1986年间进行政策协调的潜在收益。当时美国力图刺激经济增长,德国优先考虑控制通货膨胀,日本则注重经常账户的变动。模拟的结果并未表明它们的政策协调有特别显著的收益。德国和美国的收益大约是其GNP的0.2%,而日本则稍大于0.7%。用类似的方法估计欧洲货币体系中各国间政策协调的收益也仅达到其GNP的1%。这表明,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能证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能够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协调收益可能会很小。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所带来的收益,而且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协调所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这样在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才能处于有利的地位。

标签:;  ;  ;  ;  ;  ;  ;  ;  

论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_国际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