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军医大学 200439
【摘 要】手术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修补术为最为古老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由张力修补术逐渐的发展为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本研究对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259-01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病,发病率比较高,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经过多年的研究,腹股沟疝修补术由张力发展至无张力,先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张力修补术
张力修补术包含两种,一种为低张力,一种为高张力,无论哪种,基础均为高位结扎,修补腹部缺损时,利用相邻的腱膜组织。张力修补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比较低,至今,临床上仍然使用此种手术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张力修补术是强行缝合不同解剖层次的组织结构,术后愈合效果比较差,患者疼痛感比较强,低张力修补术在修补时,利用重叠腹横筋膜,张力低,术后复发率小。
2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张力修补术治疗之后,尽管治疗效果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为此,研究者逐渐的研究出无张力修补术,对比张力修补术及无张力修补术的相关指标可以发现,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Robbins在1993年提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即疝环充填时,利用圆锥形疝环进行,缝合固定之后,腹股沟管的后壁再利用补片进行修补,此种手术方式将腹内压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也明显减少。
3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应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时,以无张力修补术为基础,应用腹腔镜,形成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经腹膜前假体植入术(TAPP)和全腹膜外腹膜前假体植入术(TEP)为常用的两种腹腔镜修补术[1]。采用TAPP方式治疗时,将腹股沟区前腹膜在腹腔镜下广泛分离,并将后壁的腹膜前间隙充分的暴露,依据缺损的大小,选额适当的补片,缝合之后进行固定,但此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腹内粘连发生率。TEP手术方式中,在腹膜外部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可显著降低腹内粘连发生率。与前两种手术方式相比,腹腔镜下修补术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对腹股沟区发生疝气的部位准确定位,并观察较易出现疝气的部位,从而有针对性的修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生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时,经历了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及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三个阶段,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补片的出现,腹股沟疝未来手术治疗效果将会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1]吴烁龙.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32-2333.
论文作者:顾伦,王瑀(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手术论文; 腹膜论文; 腹腔镜论文; 方式论文; 术后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