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康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淮南 2320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及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气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采用综合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道情况,使肺部感染率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240-02
气管切开常用于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在气管切开后会破坏病人呼吸道生理功能,使气道中的分泌物逐渐增多,变得更为粘稠,痰痂堵塞呼吸道,且患者昏迷咳嗽无力,不容易将痰自行排出,导致呼吸道受到一些阻碍,引起呼吸道不通畅情况,更容易受到外部细菌感染[1]。神经外科患者大部分发病急、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急救的主要手段,而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呼吸道痰痂、肺部感染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因此临床有效的护理对该类情况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8~87岁,平均(57±29)岁;包括车脑出血术后7例,坠落伤2例,锐器伤1例,车祸伤3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39~83岁,平均(61±22)岁;包括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锐器伤1例,脑出血术后6例,其他2例;将恶性肿瘤患者、重要脏器严重病变患者、入院前已存在感染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及本次研究需求;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吸痰、监测生命体征、常规换药。
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主要内容为:①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率等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②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③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④消毒机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次,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和探视时间。给予患者家属防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督促家属养成手卫生依从性⑤加强对气道的护理,取甲硝唑溶液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按时雾化吸入,每日3次,同时保持患者口唇湿润,给予患者口腔护理每日2次。不能进食者由胃管补充足够的水分。⑥气管切口给予康惠尔溃疡贴换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进行检测观察,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渗液,局部湿疹,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通过纸质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90分为一般,90分以上为满意,满分100。
2.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5%左右,呼吸频率为20次/min左右;痰液稀薄且少,患者可自行咳痰或易于吸痰,切口渗液较少,周围无湿疹。未出现肺部感染及死亡,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时间为(107.54±43.9)d,满意度为93.33%(14/15)。而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为90%左右,、呼吸频率为22次/分左右,痰液粘稠,多,患者大多不能自行咳出或不易吸痰。敷料经常潮湿,个别局部出现湿疹,发生2例肺部感染,一人死亡。住院天数为(198.28±78.09),满意度80.00%(12/15)。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护理要求也高,若在护理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患者死亡[3]。气管切开是危重患者急救中重要的技术,但其会使部分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遭受破坏,进而引起呼吸道痰痂和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护理是防止肺部感染重要措施[4]。
本研究中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采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进行对比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死亡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更为全面,通过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全方位的进行预防,使整体效果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综合性护理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进行干预具有显著效果,促进了患者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韶琴,钱萍.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1(4):41-42,43.
[2]许佳佳,王金慧.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6,18(27):189.
[3]吕利英.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1,33(8):1245-1247.
[4]陈笑燕.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1):25
论文作者:刘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肺部论文; 呼吸道论文; 危重论文; 综合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