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免疫力低下;女性不孕;得育灵
1.女性不孕因素分析
女性不孕(famale infertility),是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后,因女方原因未曾妊娠的现象。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很多,有卵巢因素(神经刺激因素、卵巢疾病、全身性疾病)、输卵管因素、子宫颈因素、免疫性因素及原因不明性不孕等。目前,免疫性不孕[1]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指免疫系统激活后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AsAb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干扰受精过程的各个阶段,从而导致不孕不育。由AsAb引起的免疫性不孕是抗体在受精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干扰结果。由于免疫机制的紊乱,精子暴露于免疫系统导致AsAb产生[2]。由此可见,增强自身免疫力是解决免疫力低下女性不孕的关键。
2得育灵产品介绍
2.1原料
辅酶Q10、天然维生素E、大豆油、明胶、甘油、棕氧化铁、纯净水
2.2标志性成分及含量
每100g含:辅酶Q10 4.06g、天然维生素E 2.88g
2.2适宜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
3得育灵成分对女性不孕的作用
辅酶Q10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广泛分布于人体内,与生殖健康获益有关。CoQ10能激活人体细胞和细胞能量的营养,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增强人体活力等功能。动物实验提示,辅酶Q10的缺乏会增加卵母细胞的氧化应激,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加快卵母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Ben-Meir[3]研究发现,人体补充辅酶Q10可增加试管婴儿患者卵泡线粒体蛋白量及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体II,III(见图1),并指出高龄女性卵泡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显著降低(见图2),
但补充辅酶Q10后,辅酶Q10对高龄女性卵泡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作用更显著(见图3)。
国内学者发现,辅酶Q10的补充可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提高卵子质量[4]。邹宇洁等试验发现,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可协同改善高龄女性的卵巢储备和卵巢反应性[5];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治疗可增加高龄女性卵巢抗氧化保护,提高卵巢储备功能(见表1)。
黄聘和等[6]动物实验发现,辅酶Q10通过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小鼠免疫力。S. Farough等[7]通过人体实验发现,人体缺乏CoQ 10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CoQ 10替代疗法后,免疫功能失调症状明显改善。孙红梅[8]等实验证实,辅酶Q10和维生素E软胶囊配伍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稳定,并且食用安全[9]。Abdelaziz El Refaeey等[10]临床研究发现,辅酶Q10联合克罗米芬对诱导排卵有良好的作用(见表2)。
表2表明:辅酶Q10联合克罗米芬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单用克罗米芬组,有统计学差异。
vit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vitE包括天然VE和合成VE两种。天然VE的生物活性是合成VE的3-8倍,其抗氧化性能数十倍于合成VE。可增强生殖功能,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增强卵巢功能,促使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增强孕酮的作用。vitE缺乏时生殖器官会受损,不易受精或引起习惯性流产。孙岳丞等[11]总结了vitE对氧化应激以及霉菌毒素、农药等有害物质诱导的动物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研究vitE在动物体内作为解毒剂、保护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廖寿雁、李东春[12]实验发现,vitE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抗凝作用改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反应性,也可能是vitE通过调整克罗米芬抗雌激素作用,改善了治疗周期的子宫内膜薄的问题。郎楠等[13]小鼠实验发现,在植入过程回补vitE可部分挽救由于vitE缺乏所导致的不孕;随着回补时间的延后,回补vitE对妊娠结局挽救的效果明显下降。赵成元等[14]vitE联合地塞米松、vit C对由免疫不孕抗体阳性引发的不孕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大豆油含有丰富的卵磷脂[15]、花生酸[16]、油酸[17]、亚油酸[18]、亚麻油酸[19],和钙[20]镁[21]铁[22]锌[23]硒[24]等微量元素,以及多量的维生素(VA[25]、VB1[26]、VB2[27]、VC[28]、VE[11]等),这些对促进女性健康和增强人体免疫力方面均非常有益。
从得育灵主要成分功效分析不难发现,得育灵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提高卵子质量、提高受孕率等功效,是免疫力低下女性尤其是免疫性不孕女性的保健佳品。
参考文献:
[1]李大金.生殖免疫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76.
[2]阴克强,双卫兵.免疫性不孕(育)相关抗精子抗体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4(10):88-92.
[3]Ben-Meir. Mito-CoQ-activity in GC is reduced with aging. Fertil Steril 2015.
[4]李小君,李春明,马麟娟等.辅酶Q10的抗氧化性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8,38(07):606-609.
[5]邹宇洁,尹太郎.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对高龄女性卵巢功能及IVF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10):1028-1034
[6]黄聘和,田嘉军,蒋勇,郑华.辅酶Q10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4):377-379.
[7]S. Farough,A. Karaa,M.A. Walker,N. Slate,T. Dasu,J. Verbsky,R. Fusunyan,C. Canapari,T.B. Kinane,J. Van Cleave,D.A. Sweetser,K.B. Sims,J.E. Walter. Coenzyme Q10 and immunity: A case report and new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infections in metabolic diseases[J]. Clinical Immunology,2014,155(2).
[8]孙红梅,罗蓉,徐东.辅酶Q_(10)和维生素E配伍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05):65-67.
[9]孙红梅,罗蓉,李冬梅.辅酶Q_(10)和维生素E配伍的稳定性和食用安全性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6):17-20.
[10]Abdelaziz El Refaeey, Amal Selem, Ahmed Badawy. Combined coenzyme Q10 and clomiphene citrat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clomiphene-citrate-resista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014) 29, 119-124.
[11]孙岳丞,张婧,宋文涛,单安山.维生素E对动物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8,30(01):44-49.
[12]廖寿雁,李东春.维生素E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促排卵中的作用[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3,36(01):11-12.
[13]郎楠,贺斌,王丽丽,王介东.回补维生素E对维生素E缺乏不孕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6,25(01):61-66.
[14]赵成元,王丽,王华等.免疫性不孕抗体阳性引发不孕症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8):4681-4682.
[15]马挺军,秦晓健,贾昌喜.大豆卵磷脂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97-99.
[16]董家鸿,黄志强.花生酸系统在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病机理的意义[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7(04):207-211.
[17]杨海静. 油酸和1,25(0H)_2D_3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TLR4基因及炎症因子IL-6、IL-8和MCP-1表达的调节作用[D].兰州大学,2012.
[18]赵敏. 亚油酸及亚油酸甲酯的抗炎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19]杨军,叶寿山,刘家骏.γ-亚麻油酸对血脂的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06):75-78.
[20]黄荷凤.钙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卵子激活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6(02):75-77.
[21]花向扬.镁离子和某些免疫反应疾病的关系[J].重庆医学,1996(01):46-47.
[22]铁缺乏将会使女性免疫力下降[J].食品科学,2004(11):212.
[23]梁武凤,吴标,张志生.微量元素锌铜对不孕症卵泡卵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1999(01):51.
[24]Metallomics.女性生育力与膳食硒相关[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06):1073.
[25]陈丽敏,王玉,张格祥等.维生素A和锌摄入对大鼠卵巢脂质过氧化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02):243-244.
[26]刘秀玲,蔡美琴.硫胺素、核黄素抗氧化作用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05):282-286.
[27]辛中豪,高蔚娜,蒲玲玲等.核黄素对HepG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6,38(04):381-385.
[28]聂怀鑫,王佃亮.维生素C的免疫功能及其缓释技术[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3,8(05):380-383.
论文作者:牛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