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之我见论文_颜优芳

小班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之我见论文_颜优芳

颜优芳 绍兴市继昌幼儿园

情绪能力作为一种以非智力因素为主的心理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特别是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容易焦虑,因此在他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更多的是后天环境中习得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班幼儿又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期,一个比较特殊的状态,他们渴望情绪内敛,又无法完全控制,可以说该时期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能发现一系列通过情绪疏导而提高小班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一些有效指导策略,并能让小班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参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同时,希望能通过本研究,改善教师对小班幼儿情绪调控方面的教学意识,提高小班幼儿情绪调控能力,进而促进小班幼儿更好的亲社会性发展。

一般来说,在小班实施情绪教育可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专门的情绪教育活动;二是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情绪教育;三是问题发生时的情绪教育。笔者主要以情绪教育的总目标为导向,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三种专门的情绪教育活动,以期为小班幼儿实施情绪教育提供参考。

一、借音乐帮助小班幼儿理解情绪。

在小班幼儿的情绪理解上,音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学习方式,不同的音乐旋律往往可以诱发出不同的情绪感受。小班幼儿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一定的反应和感受,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所以,若能在音乐活动中加入表情、创造性的身体动作,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绪感受,这也是主题性音乐游戏的价值所在。

如:绘本故事《弗洛格迷路了》主要情节是:主人公青蛙弗洛格和一群朋友在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高兴),可是弗洛格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朋友(伤心),他越走越远,森林很安静(害怕),他知道自己迷路了,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朋友们了(伤心);弗洛格坐了很久,让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突然想到了回家的办法,最终回到了朋友们的身边(高兴)。这样的绘本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同时伴随着不同的情绪,能带给小班幼儿多样的情绪体验,适合作为情绪教育活动的素材。此外,在音乐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匹配具有相应感情色彩的音乐片段。

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上,先是绘本故事的讲述。教师带领幼儿从认知上熟悉故事情境和脉络,并从情感上体验所涉及的情绪状态。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仔细听辨音乐的轻重、快慢等,并结合上一环节介绍的故事情境,帮助幼儿了解某一种乐器所模仿的角色或某一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状态。当幼儿熟悉和了解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伴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模仿角色,并表现角色的情绪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示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帮助幼儿完成整个游戏。

二、以角色扮演引导小班幼儿表达情绪。

角色扮演以其表演性、游戏性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小班幼儿自我表现、表达的欲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使用情绪语言,并将情绪反应或行为通过所扮演的角色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模仿和行动中获得情绪经验。角色扮演主要是关于情绪的对话,而这些对话在帮助幼儿理解情绪的功效上,远胜于仅仅提供给他们正确的情绪名称。这些镶嵌在幼儿日常生活对话中的内容,更有助于幼儿加深对他人观点的理解。特别是当教师处理无法直接表达或难以表达的消极情绪时,利用角色扮演是十分有效的。

如绘本《弗洛格生气了》有着大量的情绪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为小班幼儿之后的扮演提供了很多全方位体验情绪的机会。像弗洛格的很多话语老师用“大声嚷嚷着”“气冲冲”“爆发”的方式说的,“生气”一词在不同角色的台词间频繁出现,还伴随着很多诸如“抢过来”“狠狠地丢到地上用力地踩了几脚”“用力捶打桌子”等非常生动的、愤怒情绪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幼儿识别和理解生气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绘本中还安排了小鸭、小猪等朋友角色,他们在弗洛格生气时采用了一系列方法进行安慰,这能让幼儿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和看待情绪,学习用台词将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调节策略表述出来,潜移默化地习得自我和他人消极情绪的应对方式。整个绘本情节脉络清晰、情绪表达丰富,适合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当幼儿完成整个扮演过程后,他们之前在绘本中习得的对“生气”情绪的识别理解、情绪调节的策略等都能得到联系与加强。之后,随着幼儿角色扮演经验的增加、技巧的熟练,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儿日常情绪事件的捕捉与观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进行改编,创造出更贴近小班幼儿现实生活需要的角色扮演。

三、用图画书支持小班幼儿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作为情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体用社会认可并且接受的方式对各种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它可以帮助个体迅速而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通过情绪调节,幼儿的下面与负面情绪都能得到提升与修正,帮助其表现出更正确、更适宜的情绪。从幼儿的心理认识和表达特点来看,情绪图画书是他们认识外部世界和体验内部情感的好工具。

所谓情绪图画书,是指为幼儿呈现有关某种情绪状态故事的图画书,通过一段情绪故事引导幼儿去发现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未曾意识到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并将书中主人公的行为、态度与自己的行为、态度加以整合,逐渐释放自己的情感,最终将学到的情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由新西兰作家特雷西·奠罗尼创作的《我好快乐》《我不想生气》《我不愿悲伤》《我不会害怕》是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系列中的四本书。这一系列情绪管理图画书围绕主角毛毛兔的情绪展开,以高兴、生气、害怕、悲伤四种基本情绪为主,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情绪进行了详细描述,使抽象的情绪具体化,并分别对每种基本情绪提出了引发该情绪的可能性事件,为小班幼儿描述了贴近其生活经验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小班幼儿学习管理情绪的有效工具。在将情绪管理图画书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时,教师可以抓住几个线索带着幼儿去阅读。以图画书《我不愿悲伤》为例,阅读时可以考虑的线索如下:

1.引导小班幼儿读图,识别情绪和表情特征。如在“悲伤”这一情绪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当我们感到悲伤时会有“哭泣、嘴角向下、眉毛扭曲”等表情特征。

2.理解故事情境,学习情绪语言。“悲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通过“好像大乌云把所有的色彩都卷走了”“我的世界灰蒙蒙的一片”这样的图文描述,可以把小班幼儿对于“悲伤”的情绪感觉从潜意识层面推到意识层面。如果幼儿能用类似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让别人了解他正在体验的情绪。

3.理解情绪诱因,观察情绪表现。要让小班幼儿知道悲伤的情绪会发生在爹妈吵架的时候、家人生病的时候、亲人离去的时候,帮助他们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去识别和判断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去接纳自己“悲伤的时候好想哭”“好想爬上床,用被子蒙住头”等一些负面情绪的表现。

4.学习调节方式,对比前后情绪差异。幼儿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尝到如洗泡泡浴、 躺在草地上听音乐或用朋友待在一起等悲伤情绪的调节方式,并在情绪调节之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高兴的感觉令人喜欢。在阅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将故事中的情绪和场景迁移到幼儿身上,和幼儿讨论情绪,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总结学习新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三种情绪教育活动与三类情绪能力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应之间有交叉融合,有彼此渗透,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此外,除了开展专门的情绪教育活动外,教师还应注重将情绪教育延伸到幼儿的生活和日常活动之中,在情绪教育总目标的指引下,使情绪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

论文作者:颜优芳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2月总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小班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之我见论文_颜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