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迎春 山东省即墨市灵山中学 266200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新的教学目标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大势所趋。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本文就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出发,简单地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思考,从而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初中的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考,不再是要求学生会背几个数学公式这么简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实现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坚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坚持教育创新,使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创造性,课堂呆板枯燥。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一定要加强改革力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坚持新课改的新理念,实现课堂的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和意义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重点,发现数学的奥秘,进而更加热爱数学。其次,它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能够提高他们的团结凝聚力,通过交流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借鉴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己。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摆脱完全依赖教师强硬灌输知识的局面,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二、有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对策
1.进行合理分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分组学习的教学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来严格划分,从而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分组的科学合理性,即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层次要有所差异,而各组之间的整体水平要大致相当,满足有效竞争的需要。另外,教师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定谁是组长、每个同学主要负责什么任务,从而保证各司其职,使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讨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推断出定理内容,保证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先给出题目,假定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a、b、c,让每个小组去探究这三条边的关系,让他们自己推断出三边的大小为:a+b>c,a-b<c;a+c>b,a-c<b;b+c>a,b-c<a。接着,教师再给出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根据定理推论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最后,讲解其中的奥秘和知识点,从而保证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
3.采取小组竞争的办法保证分组合作教学的顺利实现。例如,教师在讲授《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常见的此类图形有哪些。然后,在课程结束后,举办手工制作比赛,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抗,让学生自主设计这样的图形,比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促进团队合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4.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积极的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自己打分与其他小组打分的综合成绩作为衡量小组分数的最终指标,并给予记录。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公平竞争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良性互动,满足学生的内在诉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强 “学案导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2,137-68。
[2]许楠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408—25。
论文作者:宋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角形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