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是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自控能力又是保证幼儿正常进餐的重要前提。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在幼儿阶段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会对之后的整个人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因此,在幼儿阶段就对其进餐过程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行为做出纠正、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进餐是生活技能中重要的一环节。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它的可塑性高,容易教育和影响,丰富营养的摄取是幼儿健康发育的保证。幼儿的科学进餐,不嬉闹,不挑食,不偏食,以及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育成长。小班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情况,许多幼儿都不能够自己按时、认真的吃饭,需要别人的督促、或者是帮助;甚至还会有一些幼儿自己不认真吃饭,挑食,还会去捣乱,不让别人吃饭,扰乱秩序。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习惯迫在眉睫!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些方法和大家共享。
关键词:进餐环节;自控能力;现状;策略
一、幼儿进餐习惯和自控能力的现状
对幼儿的进餐习惯的研究是提高幼儿进餐环节中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是我们对小班幼儿在园习惯进行了观察分析。
(一)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中自控能力现状的分析
1.挑食。基本上所有的幼儿都有着挑食行为,有的幼儿爱吃肉不吃菜,有的幼儿不吃青菜,有的幼儿不吃鸡蛋等等,这样的挑食行为有很多。但是,除了有少数的几个人是因为完全不能吃那些菜,因为吃了之后会出现过敏或者是不舒服的症状之外,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不愿意去吃这些菜造成的。如果这些幼儿在吃了这些菜之后完全不会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那这样的挑食行为完全就是可以视为任性,是不好的习惯。
2.掉饭。多数幼儿吃饭时,总是把饭粒或菜掉到桌面。他们在使用勺子时,用小勺子舀饭,有的会从里往外挑,那么上面的饭就会被挤出来掉到桌面,有的一挑就是满满的一勺子,一碗饭吃下来,碗的周围全是饭菜。
3.吃饭时说话或玩耍。很多幼儿在吃饭时都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去吃饭,而是在吃饭过程中随意的与周围的幼儿交流,说话,甚至打打闹闹,或者是干脆坐在座子上玩耍,从而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够吃完饭。
4.小班幼儿不能够正确的使用餐具。很多幼儿都不会使用餐具,在吃饭的过程中把饭菜洒的到处都是,不能够正确的使用小勺子来舀菜然后送到口中,不能够很好地用勺子来舀汤。甚至还有一些幼儿把餐具当做玩具来玩儿。
5.少数幼儿当把饭放在面前的时候却不吃而是等着老师来喂,这样,有几个幼儿自己不吃饭让老师来喂,其他的幼儿看见了也会不愿意自己来吃饭了。所以说,这种让别人喂的行为是十分的不好的,会给别人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二)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中影响自控能力因素的分析
1.由于家长的溺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能够购买自己喜欢的食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这样的行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朋友的挑食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但是,很多家长就会为了满足小朋友的要求,只购买小朋友爱吃的食材,这样,小朋友就会认为自己这样的挑食、偏食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而且,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只有一个、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仅仅有爸爸妈妈的照顾,还会有爷爷奶奶的照顾,而老一辈的人往往会更加的溺爱孩子,所以对于小朋友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想吃什么就买,不想自己动手就让家长来喂,其中就有一种很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喂饭":孩子在前面跑,家长端着饭碗在后面追着喂。进餐过后也不必自己整理餐具,不用自己洗刷餐具。这样的一些不良的进餐行为,基本上都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的。
2.幼儿是受到家庭中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很多家庭在进餐过程中都会看电视,或者是相互交流,这样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会让幼儿认为在吃饭过程中看电视、说话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进餐的过程中也会与周围的人打打闹闹、说话。另外,还有很多的家庭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都会用玩具来哄,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情况,会让幼儿不开心,所以很多幼儿在进餐过程中都养成了需要玩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的,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来逐渐的改正这些行为,但是,很多家长都不重视这些,甚至自己在吃饭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做出坏的榜样,从而使得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不能够被改正。
3.幼儿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不仅仅是家长的原因,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并不是一个老师照顾一个幼儿的,所以需要一个老师看管着很多的幼儿,这样,很多的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出现的挑食、乱说话这样的不好的行为不能够被及时地提出来让他们改正,这样幼儿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很多的老师都不能够对每一个幼儿严格管理,在幼儿要求喂食的时候就去喂了,让帮忙整理餐具就整理餐具,不去考虑幼儿是真的不会还是想偷懒不去干,这样的一些行为会让更多的幼儿来模仿,使得不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4.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3——4岁的幼儿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比较情绪化,喜欢把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当作人来对待,另一方面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特别好动,一切认识靠行动,喜欢模仿,他们总爱被身边的环境影响。比如在进餐中,看到同伴在玩或其它,也会跟着动起来,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二、小班幼儿培养良好进餐自控能力的养成策略
(一)观念偏差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教育首先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幼儿的成长更多的是受到家庭教养方式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家有不良进餐行为(边玩边吃饭、挑食、咀嚼和吞咽差、含饭等)的,占班级总人数的80%,这些不良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关,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是因为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而想尽法子哄孩子吃饭、祖辈对孙子孙女的娇惯或家长没有教养方面的认识而听任之等因素造成.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进餐习惯,这个任务最终必须要落实到家长身上。如果幼儿园单方面对幼儿进行进餐习惯的培养,而忽视了家长和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最终还是“事倍功半”,对孩子的培养谈不上成功,反而造成幼儿的两面性。因此,取得家长对我们教育的支持是首要的前提。
那么,如何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呢?从发现孩子们进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之后,我们采取了家访、调查、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当前班级幼儿在进餐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白“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的重要性,知道“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班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以及具体的措施,和家长达成家园合作的共识,为孩子们铺开了一条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大道。
其次,通过家园栏、微信群等形式,作为家园互动的平台,定期发一些家长关注的内容、需要配合的事项等等,如一周幼儿进餐情况登记、饮食方面的教育内容、需要加强的进餐行为培养内容……让家长知道幼儿园老师做了什么?怎么做?这样,家长的教养步伐就能跟我们同步走,实现家园同步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多途径开展教育活动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有效举措
要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我认为,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把原来不良的认知给“扳过来”。因此,我把进餐习惯分为进餐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其中进餐行为习惯涉及到卫生习惯和餐桌礼仪,例如在进餐时不到处走动、不用手抓饭菜、不乱撒饭粒、不敲打餐具等,我针对这两部分内容,从多方面、多途径实施教育活动和培养措施。
(1)依托动画影像与实践结合的办法,学习正确的进餐行为。
针对班级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以集体生活为载体,把正确的进餐行为定位在“餐前正确洗手,会安静等待;能正确使用餐具,在进餐过程中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进餐时能从一而终地坐在自己位置上用餐,左手扶住碗右手拿饭勺;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进餐时不喧哗、用餐后餐具放置在指定的地方”。
(2)对餐前盥洗要求,我们设计了洗手步骤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台的播放和讲解示范,编成儿歌让幼儿模仿,并将步骤图张贴在卫生间洗手台前,并持续一段时间对幼儿的盥洗加强监督、观察和纠正,正确的引导和长期坚持的培养使幼儿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3)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倾听能力、注意力比较弱,爱模仿,形象思维占优势。针对这些年龄特点,利用动画视频进行影响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我在网上找一些关于儿童如何正确进餐的行为习惯方面的动画视频资料,比如巧虎生活习惯之《吃饭时我不玩》《自己吃饭香喷喷》等,选择幼儿园餐前准备的时段,播放给幼儿看,看后引导幼儿进行徒手模仿,在接下来的进餐过程中,他们还能进行实际练习,并且出现不良的行为也只要稍稍提醒一下,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为了巩固幼儿正确的用餐礼仪,我们还会配合一些儿歌提示幼儿,比如儿歌《餐桌前》、《吃饭歌》、《吃饭坐坐好》等。当然,很多行为习惯教育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必须要通过反复练习和长期坚持才能形成,要充分利用幼儿园两餐一点的时段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培养。在这些礼仪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采用逐步完善、个别纠正的办法。除了语言的提示,也会用相机把他们的不当行为拍下来,利用谈话时间,与孩子们边看照片边讨论:他们做得对吗?哪里做得不好?也可以让照片中的孩子自己指出错误的地方,从而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每当老师拿起相机,他们就明白自己又有地方做错了,长期坚持下来,幼儿树立起正确用餐的意识。
(4)言语的鼓励和行为的练习,提高咀嚼和吞咽能力
班级有一小部分幼儿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差,因此造成每天吃得少,吸收的营养也不足。据了解这是由于家长给幼儿吃的食物过于精细或长期边吃边玩,食物含在嘴里不用牙齿咀嚼造成。对此,我们老师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鼓励他们学习用牙齿咀嚼,通过故事,比如《恐龙的牙齿》《小牛和小鱼比牙齿》《老鼠公主长了长牙》等,让他们知道牙齿的作用,知道要用牙齿咀嚼食物帮助消化。其次,教师要在孩子进餐时,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比如碰到容易打渣的食物时,鼓励他们一点一点进食,用牙齿咬碎之后再尝试吞咽,这样的食物一次给量不宜过多,以他们能吃完的量为宜。当他们的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步加量。另外,请求家长的协助,在家除了使用以上老师的方法,让孩子吃一些能增强咀嚼肌的食物,比如花生、苹果等,在长期练习咀嚼后,孩子们的咀嚼能力会增强,一些不良习性也随之得到纠正。
(三)饮食行为习惯的改善
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最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就是挑食,据家长问卷调查统计,班级里会挑食的幼儿占班级总人数的70%,《指南》“健康”领域中第三大块“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要求3―4岁的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1)在生活中体验,激发珍惜粮食的意识
安排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田间地头或农家乐参加劳动体验活动:拔萝卜、摘豆荚、种青菜、帮农民种庄稼等等;参观厨房,了解厨房阿姨的辛勤劳动;参与家庭帮厨,帮大人拣菜、摘菜、洗菜等,让幼儿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珍惜粮食,爱吃蔬菜、水果。
(2)开展主题教学,改善挑食的问题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幼儿教育应该寓教于游戏之中”,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进餐的重要性。据调查统计,幼儿普遍不爱吃的食物有青菜、香菇、黑木耳、蛋、虾米、带特殊气味的食物等。我们就针对这些食物开展了主题为“样样东西都要吃”的主题系列活动,把这些蔬菜、食物进行分类,如“吃根的蔬菜”“吃果的蔬菜”“吃叶的蔬菜”“小虾米营养高”等,运用实物认知、多媒体或课件展示其生长过程,再通过有关故事如《多吃青菜变漂亮》、《不吃蔬菜为啥不好》《挑食的小宝宝》等,进一步让幼儿懂得一些营养知识,增加他们对粮食蔬菜的认识,鼓励幼儿大胆品尝各种食物,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幼儿挑食的毛病。
(3)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拿勺子方法。
《指南》“健康”领域中第二大块“动作发展”的目标就明确规定:3――4岁小班幼儿要熟练地用勺子,所以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勺子、瓶子娃娃、各类豆豆等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时间内给瓶娃娃喂食,特别是针对个别不会拿勺子的孩子、总喜欢用左手拿勺子的孩子,我们就重点指导这部分孩子用勺子来给瓶子小娃娃喂豆豆,在活动区的开展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拿勺子的方法,对餐具的使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参加实践劳动,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不挑食,我们会举行年级组实践课活动,比如全年级组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水果沙拉,让他们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在浓厚的氛围之下,同伴之间互相品尝各种蔬菜水果。另外,发动家长在家里邀请孩子一起参加食物制作,将孩子不爱吃的蔬菜或肉、蛋等少量加入食材中,比如制作蔬菜水果沙拉、做寿司等,幼儿对自己参与制作的食物会特别有兴趣,多少都会品尝自己做的食品。当亲子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家长要肯定孩子的不挑食,孩子们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接受了教育。
三、尊重个体差异,教育讲究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在改善幼儿进餐行为方面,不能一概要求全体幼儿要达到统一标准,教师要善于发现特殊的孩子,区别对待,讲究策略。在幼儿进餐前,教师可以适当诱导,调动幼儿的食欲,如:教师表现出很想和幼儿分享食物的样子,或夸大食物的色香味,或介绍菜品名称、特色等.对进餐慢的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循循善诱;对进食量少的幼儿,教师分餐时不宜分太多,以孩子能吃完的量为止,让他们浅尝即止,体验成功,等孩子饭量增大后再逐渐加量;对有进步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巩固保持。
陈鹤琴先生说过,“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这是对一切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热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更加的优秀,那么,就要老师们一起努力,通过长期的培养,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学会自我控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 强健的体魄,这正是我们所期待和梦寐以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2001年9月
[2]《3―6岁儿童指南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8
[3]《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第S1期 70—73页
[4]《浅谈幼儿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的问题与策略》 郭晓蕾 2016(5).
论文作者:周亚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幼儿论文; 家长论文; 挑食论文; 习惯论文; 孩子论文; 小班论文; 勺子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