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冯柱

论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冯柱

身份证号码:13018119860423XXXX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且地势西高东低,这就导致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很好地将这些水力资源利用起来,并运用其为国民经济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基础支持。因而,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当重视。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地基的施工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其稳定性能够保障整个水利工程的稳定,决定整个水利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关注。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

相比较普通的地基,水利工程更容易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怎样更好的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是关系到整体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水利工程普遍规模非常大,相应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地基处理这个环节,为更好的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地基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及影响

从水利建设的总体来看,软土地基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由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土壤结构松散,不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要求,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倾斜的现象,甚至坍塌的现象时有发生,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特别当长时间降雨时,软土地基吸收过多的水分,会大大降低地基的稳定性,土体的剪应力迅速下降,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的情况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工程项目建设目的,选择科学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对于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以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水利工程由于其所处环境非常恶劣,施工困难不说且地基的稳定性也存在不足,承载力不够,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地基下沉的情况。其二,由于土壤含水性高,透水性差,通过工程的长时间挤压会出现地基渗水的情况,土壤中的水都渗出来了,那么土壤的间隙必然就小了,在进行挤压会使土壤的坚固性增强,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地基的坚固程度,但是,土壤的水分没有了,地基必然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同样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其三,由于地基距离水源地很近,地基的土质必然含水性高,土壤间隙大,坚固度不强,而且受力不均匀,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2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2.1排水砂垫层法

排水砂垫层法多用于水分含量较大的淤泥粘性土和泥炭土等,其原理是在软土地基的底部填充渗水性较强的砂垫层,让地基的水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排出来,进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2]。有时为了防止地下水的反渗,还会在砂垫层下铺设粘土层,让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更好。砂垫层一般选择卵石和粗砂等,保证材料之间有较大的缝隙。在施工的时候,要按照设计配合比要求把材料搅拌均匀,从基础底部分层夯实、压平。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排水砂垫层法一定要预留出排水槽,让地基渗透出的水及时排出。

2.2换填法

换填法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最为常用,原理也较为简单,是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质来替换软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首先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将软土全部挖出,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填充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等级要求的土质,并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填充的土质进行分层夯实,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为主体工程施工奠定基础。为了保障地基的承载力,应选择合适填充材料,主要有粗砂、卵石和碎石等。填充时材料要根据设计级配要求分层夯填,强度要满足承载力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而言,第一层为强度较高的碎石和矿渣垫层,这样的垫层缝隙较大,可以实现地基的具有较高透水性,能减少降雨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第二层多为灰土和素土垫层,可以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第三层多为粗砂垫层,有利于地基内部气体的排出,加快地基的固结。当然,填充的方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最大化[3]。

2.3夯实法

夯实法是指借助机械的压力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处理。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土壤颗粒间隙大,通过夯实法的技术应用,通过外力作用缩小地基中的土壤颗粒间隙,排出土壤中的水分,以此达到固结土壤,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避免建筑物下沉或坍塌的目的。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夯实法具有成本低、效果佳、工具简单、施工难度小等特点,适合于大部分土质,特别是对于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采用此法效果更为明显。但是夯实法也存在施工进度较慢、周期长等缺点,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4]。因此,需要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选用夯实法软基基础处理技术。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3.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软土地基由粉尘和砂石组成,此类物质易对土层的基础微粒层产生不同的影响,是水利工程选址处常见的地质形态,其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差、土质空隙较大的特点。当软土地基现象出现时,建筑物重量过重,易发生不均匀形变,导致建筑物下沉或坍塌,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5]。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内容。在针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引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行检测,做好实地勘察和测量工作,勘察地质、地貌等影响数据,结合有效的实验数据,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应用软基基础处理技术,通过旋喷注浆法、表层处理法、夯实法、加载法等方法加固软土地基,采用砂石换填垫层技术、深层水泥搅拌桩等技术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提高水利工程的排水性和渗透性,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3.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应用

水泥粉煤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材料构成的,经常被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地基改造的施工中,其之所以被经常使用是因为具有鲜明的特点—粘结度高,非常适合水利工程的地基改造施工。运用水泥粉煤碎石桩为主料施工改造而成的地基属于复合地基,在地面建筑物的压力增大时,能够很好的分散压力,减少地基变形的程度,与此同时,能够强化地基的抗压能力,其成本低,能够减少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因而,受到了广大施工单位的广泛使用。

总结:

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之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当前,在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可选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结合工程地质的实际,才能让软土地基的处理起到应有的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在多方案比选的基础上,确保质量、安全和工期,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鸿昊.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6):29-30.

[2]乐盛谋.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6):128+131.

[3]褚峰平.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6,23(01):81-82.

[4]张旭.论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4(11):131.

[5]冯是明,邹福华.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02):78-80.

论文作者:冯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论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冯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